12月 29, 2008

馬德里不思議: 壓軸好戲

我們在馬德里的最後一整天行程想來挺緊湊精采的。早上和LC去旅館對面的髮廊來個西班牙美髮初體驗,剪得平平;幫我撿的那個小姐邊嚼口香糖邊剪,跟我雞同鴨講比手畫腳,不知為何想起飛女仔。很可惜我們剪完忘記拍照留念,這歷史性的時刻就這樣從手邊溜過。

伊比利半島美髮初體驗完,吃過tapas才啟程。我們穿過市長廣場向西去,走看王宮及附近的兩個大廣場,看完時間還早,彎去喝Café Commercial,再回到王宮北側,逛Parque de la Montaña。

Parque de la Montaña 就在Plaza de España的西南角,過了一條馬路就到了。這個小山丘改建的森林公園,在山丘頂端有個開闊的平台,擺著半大不小的三座建物。這三座建物其實是同一個單位,而它最特出之處是它完全是舶來品,不是西班牙國產品;落腳此處才不過半世紀,建物本身卻有上千年歷史。這座不看可惜的建築,是埃及神廟。


為什麼埃及神廟會出現在馬德里?它是怎麼來的?其實如果對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裡的埃及神妙略知一二的鄉親,應該很快可以聯想到,這是埃及政府送給西班牙的禮物。沒聽過故事的,且容我前情提要一下。1966年埃及要在尼羅河上游的亞斯旺(Aswan)附近築大壩,眼看勢必要淹掉三千年古蹟阿布辛貝神廟(Abu Simbel),科技先進國家無法袖手旁觀,於是出錢出力,完成不可能的任務,硬是將整個神廟移到兩百公尺高的他處。埃及政府為表感激,於是贈送出錢出力的幾個國家文明大禮,美國得到大都會博物館內的神廟,西班牙也有自己的一座。

即使是這座並不特別龐大的建築,要從埃及搬到伊比利半島的中心,也實在是想到就頭痛的艱鉅任務。沒記錯的話,工程師們將神廟在埃及大卸成兩百多塊巨石,一箱一箱搬到馬德里(或是紐約等地),再一塊一塊拼回去。了不起,愚公移山也不過如此吧!


我們到達神廟時已近黃昏,夕陽在神廟背後射穿兩道石門,把建築的影子拉得悠長。站在神廟前,看著殘陽從後方射出一圈白暈,即使廣場四周因三五成群的男女老少顯得鬧哄哄的,依然不改古老神壇的莊嚴。

這天的行程至此才要進入壓軸戲,因為LC特地查到馬德里城西有間便宜又非常受歡迎的餐廳,建議我們在離開伊比利半島前的最後一晚,不要虧待自己,飽餐一頓美食。於是我們告別千年古廟,更往西去,進入新興郊區走了半個多小時,沒太費力地找到目標。


我們在馬德里吃了幾間風味甚佳的餐館,但沒有一家比得上這最後一個晚上吃的烤雞餐館Casa Domingo。也許是太多天沒吃到大魚大肉了,也有可能是這間餐館的風味獨特,這間據說開幕不過數年的店因為沒有特意討好觀光客而大張旗鼓,又因為價格平實,迅速成為地方人士的私珍。以他們稍嫌冷僻的地點來說,確實是需要有人指點才有辦法知道的。不過多走幾步路有它辛苦的代價,他們的烤雞搭配獨家供應的自製西打蘋果酒,已經讓我們大呼過癮了,幾道小菜如起士、火腿薄片、和烘蛋等,也真的是相當可口。我們彷彿餓了半天就只等吃這一餐似的,竟把桌上所有菜肴吃得乾淨。吃完晚飯心滿意足,帶著飽脹的肚皮信步往回走,走向我們馬德里行旅的尾聲。

12月 27, 2008

馬德里外一章: Toledo

在繼續馬德里未完的故事前,我們先暫別這西班牙皇城,去見見他的老前輩:托雷多。

我們特地選在不是週末的九月十日前去這個中世紀的王都。雖說一座城市總能慢慢品嚐好幾天,但我們並不打算在拖雷多過夜;加上那裡距離馬德里只有一小時的車程,玩一整天應該很夠了。

出發前一晚還發生一件小插曲:半夜突然下起冰雹。大約近午夜的時候,累翻的我們正準備睡覺,窗外突然開始出現喀啦喀啦不斷的聲響,很快地這些喀啦聲變得像無數機關槍同時掃射一樣,看得我驚奇不已。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住了這些年來,大小風雪都看過,就是沒見過什麼冰雹,想不到弟說這在歐洲很常見,他見怪不怪倒頭過去繼續睡,留下我先開窗帘盯著街上無數小顆冰晶打在窗台路上車上。打在身上一定很痛吧?應該不會影響明天的行程吧?

冰雹來得毫無預兆去得也快,我還沒沉沉睡去便已經完全停了,隔天醒來出門,又是藍天白雲、暖陽拂面。我們在附近剛開門營業的餐館吃過簡單的早餐,便向東行,準備到Atocha車站搭車。


舒適快捷的火車由馬德里市中心的鐵路大站Atocha出發。這據稱是名導阿莫多瓦最愛的火車站,原來就是四年前馬德里發生炸彈攻擊的地點,如今從建築本身完全看不出這段歷史創傷的任何痕跡,並且站內人聲鼎沸,活力十足。Atocha車站有個不得了的地方,就是車站大廳建成一個超大溫室,以小型植物園般的規模,本身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空調系統。看著綠意盎然的車站大廳,讚嘆壯觀的植物群同時,也感到心曠神怡,對熙來攘往的旅客來說實是一大體貼。在Atocha上車前往托雷多只有一條路線,中間不停;而且托雷多是終點站,不會錯過。換句話說,往返托雷多的鐵路路線乃專程營建,除非你上錯月台,不然是不用怕到不了的。



在馬德里成為西班牙王國的首都前,托雷多曾經於中世紀是伊比利半島的行政經濟中心長達千年之久*。這座千年古都的核心城區其實不算大,一個下午的時間就能逛遍重要景點外加鑽完大街小巷。我們從城外不遠的火車站步行約半小時走進城門,一路上看到數個紀念塞萬提斯的石碑雕像;塞萬提斯無所不在的程度,真是疲勞轟炸,都看到快抓狂了。


托雷多不能算是個漂亮的城市,就顏色與建築樣式來講,因為特意保存古風,使得清一色的中世紀建築和磚土質材讓整座城乍看單調乏味。所以走看托雷多必須帶著老人的心情,不求新鮮多變,而要慢走細看城牆的裂紋、街道的狹窄崎嶇、還有教堂修道院的斑駁壁畫。這裡的街道趣味在幾乎沒有一條是筆直的,而且磨得發亮的石板巷道多顛簸不平,難以行車,是名符其實的步道。同時小巷異常狹窄,有的甚至狹窄到高一點的人手臂張開可以觸到兩邊的牆。我跟弟說笑,有沒有覺得很像電影裡面演的那種,架塊木板就可以不用下樓直接爬到對街樓上的房裡私會?


進到托雷多的城牆範圍內,第一印象是有兩種商店特別多,就是賣黃金飾品和鋼鐵器具的。為什麼?據說托雷多還是王都的時候,因為也是經濟中心,所以買賣金飾的商人、鍛金的師父與打鐵鑄劍的工匠都在這裡設舖開店;王宮遷走後,雖然也帶走許多商家匠舖,但金樓鐵舖多年來打下的名聲留住了。如今城裡這些商店雖然賣的也許多是專敲觀光客的次等貨色,也不可能在鐵器商店真的賣武士用的刀槍劍盾,不過兜售些紀念品也是好的,否則還能以什麼方式留住最後的往日餘輝呢?

這天有個特殊的意義,我們中午選了家平價但裝潢不錯的餐廳,打算好好吃一頓。點了啤酒,幾盤烤蛋及炸魚的tapas,還有一盤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鹹肉。這頓小張旗鼓的午餐雖有家人共享,但那陣子盪入谷底的心情尚未完全恢復,所以實是百感交集食不知味。唯一記得的味道是那盤鹹得要命的肉,問了老闆才知是有幸初嚐的鹿肉,而且貴得要死,不明不白地破了費,讓我們出了餐廳還微詞了一會。

吃飽喝足,穿過數不清的金樓鐵舖繼續走。可以走馬看花的有趣景色,還有中世紀保留下來的修道院。這些修女隱於其中並自力更生的修道院,幾世紀來治絲烘煮自給自足,如今這些技術傳承下來,變成當地的麵包廠,也是觀光客的獵奇窟。LC查到有間修道院的自製麵包小有名氣,本來想去見識一下,可惜消息來得太晚,找到修道院時已經打烊。只怪我們在大教堂前的廣場臨時擺的自製蜂蜜攤前跟和藹的老伯伯玩太久,耽誤時機。剩下的時間就在城牆內亂鑽小巷、跟當地無所事事的青少年hola(=hello)、寫明信片去投寄。


雖然一天下來只逛了托雷多城區的核心部份,還有另一邊沒玩到,但我想應該夠了。黃昏時分我們開始向火車站往回走,待上了回馬德里的最後一班車時,天已全黑。高原上的晚風,拂來微有涼意。

*每次要講西班牙的歷史就很討厭,因為今天的西班牙在歷史上長時間由多個王國分立自治,所以說馬德里是西班牙過去五百年的首都或者托雷多是千年王都,其實都有誤導之嫌。西班牙成為統一的民族國家,也就是我們現在通稱的西班牙,是晚在十八十九世紀才有的事情。
**回到馬德里,入了Atocha下月台時,才發現車站下面一層月台的出入口擺了兩顆有點詭異的大頭,只要是第一次看到的,所有人都會被這怪一景象震攝住。
***回到馬德里後轉去Chocolateria San Gines吃宵夜。喝玩熱巧暖完身子往旅館走回去時,經過太陽廣場,滿滿都是人!!半夜快一點ㄟ,而且不是假日週末哦,整個廣場像西門町鬧街一樣,擠滿各個年齡層的人。這個城市的夜生活真令人驚嘆!!

12月 24, 2008

馬德里不思議: 吃吃喝喝

提到餐館酒吧,就得要吹捧一下馬德里的飲食文化。來到西班牙以前,從來沒聽人提過這裡有什麼精采的飲食可以期待,什麼tapas西班牙海鮮飯有的沒的,都是路上弟和LC一點一滴讀來的。而馬德里的吃吃喝喝真不賴,物美價廉,正餐甜點各有千秋。進餐廳前要上的第一課是,這裡的用餐規矩和歐洲許多地方一樣,有三種價格,站在吧檯前、坐在餐桌前、還有露天雅座,同樣一道餐點會因為這三種區段而有完全不同的價碼。我們三個臭皮匠在里斯本玩得痛快後,到了馬德里已經阮囊蕭條了,所以窮有窮的吃法,天氣再怎麼好還是乖乖坐在室內。


我們那幾天吃了很多的tapas,是西班牙國民等級的下酒菜,也是開胃菜,種類多元價格實惠,很是親近地方飲食風俗的好選擇。之前提到的Cerveceria Almana在Plaza de Santa Ana,比鄰皇家戲劇學院,我們在離開馬德里的前一天才去吃的;選在近午時分,貪圖的是午前用餐的清靜。馬德里餐館酒吧的服務生幾乎清一色是五十歲以上的男性,而且他們多面相不善,完全不來嘻皮笑臉那套,卻又不是故意要跟你兇,只是懶得表現假兮兮的熱情。這種不苟言笑的直率一開始還讓我們愣了一下,以為自己做錯什麼事或是以為他們不友善;但久了反而覺得有種親切感,讓我想起在香港待的時候,那裏的大佬們也都是這樣,不搞鞠躬哈腰的客套。習慣了這樣的粗豪氣,竟容易就覺得舒服了起來,彷彿又卸下了一層溫柔的武裝。


不過Cerveceria Almana的老先生倒是反常地和藹,慢條斯理地答應和LC合照,也給我們一人一張他們的自製明信片,還在上面簽名。我們很想問他,走過這家館子的喧騰歲月,不知他是否給海明威添過酒?近午的酒館空蕩蕩的,人都還在辦公室或店裡,直到我們用餐接近完畢,才有三兩遊客或市民走進來,直接站到吧檯前喝杯啤酒或紅酒,享用他的tapas。


除了餐館,糕餅店也是四處林立。我們停留的學生旅館下有好幾間糕餅店,常常走在街上都能聞到糕餅甜膩的芳香。另外要特別一提的是火腿連鎖店Museo del Jamon。LC根據她的旅遊書說,馬德里的火腿店都叫做博物館(museo),不過我想那段文字應該是專指這間店面壯觀的連鎖商店。一整排的火腿吊在玻璃櫥窗前,怎麼看都有一種詭異的視覺美感,既驚人又有點血腥味。我們選了個好日子進去站在吧檯前吃了陽春餐點可頌夾火腿,火腿跟美式火腿比,稍嫌乾澀扁硬,但香氣十足。要不要進去體驗是見仁見智,不過走到店前面去見識一下三五十條大火腿倒吊著的奇觀,不失為難得的體驗。


吃完正餐,飲品該要上了。馬德里的咖啡走的路線跟里斯本差不多,歐蕾的濃醇香甜也一般。印象最深刻的是Bilbao地鐵站上有如皇宮般的Café Commercial,咖啡正點,服務大伯依然一般地粗豪不廢話,重點是裝潢氣派,簡直像走進四星級飯店一樣。我們在離開馬德里的那天,特地又去那坐了一個多小時,寬敞的室內擠滿方桌,客人卻稀疏三兩,不知為何讓我們很有回到台北的感覺。坐在靠窗的位子,看著窗外近午高陽下的路人來去,對照大片玻璃窗兩面的人生,大概我們在台北的咖啡館也常常這麼幹。


不過跟咖啡相比,馬德里更有地方特色的飲品應該是熱巧克力。這裡的熱巧跟美國的非常不一樣,完全扭轉轟ㄟ對熱巧的刻板印象。在美國很少喝熱巧克力,因為他們都把熱巧做得又濃又甜,就連嗜吃甜食的我都受不了。可是馬德里的熱巧夠濃卻不甜膩,好像完全不放糖似的,可是也不會喝到可可豆的苦味,相當醇厚暖身。這到飲品據說是當地老居民的日常熱飲,配上口感像油條但細得多的油炸麵粉條churros,是標準的午後飲食儀式。我們去了兩家應該是當地最傳統也最有名氣的熱巧店,一間是就在我們旅館隔壁的Maestro Churrero,有百年歷史;另一間是鄰近市長廣場、越晚生意越好的Chocolateria San Gines。整體來說我們比較喜歡後者,不只因為他們營業時間比較長,東西比較好吃,裝潢也是宮廷味十足的亮麗豪華。

12月 22, 2008

太過早熟的傷感

或者說太過惆悵的少年。

也是湊巧,前陣子連續看了動畫新秀新海誠的三部作品。從腳本作畫編輯美術到導演一手包辦的〈星之聲〉(Voice of a Distant Star, 2002;DVD還附上1999的極短篇舊作〈彼女と彼女の猫〉)是最晚近才看的,之前先看的是2004的〈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和去年才問世的新作〈秒速5公分〉。

新海誠的個人風格從視覺到敘事都極為鮮明,過目難忘。懷舊氣息與超現實的未來感太空科技雜混,對於外太空特別是火星文明的強烈興趣;大量出現的雨與雪,鐵路列車與平交道,舊式的木質電線桿,手機,腳踏車或小型速克達,甚至是轉角種了一顆櫻花樹的上坡彎道,搭配單音彈奏的慢板抒情鋼琴獨奏,反覆在這三部作品裡出現,構成新海的基本視聽元素。這些元素編織成的純淨氣息同時具備極簡敘事與華麗畫面,有獨特的精緻細膩感;比如說秒速5公分,充分暴露新海誠對於精緻美學極度的耽溺,也使某些動畫迷將他視為新一代的宮崎駿。相信我,幾乎每個鏡頭定格都是一幅畫,都可以抓下來當桌面。這種美感不禁讓我想起近幾年簡直橫著走的純愛電影。


我不太確定新海誠算不算這一掛,因為我完全沒看過所謂的純愛電影。但是如果掌握住新海的獨特敘事風格和他苦心經營的美感氣氛,也許可以幫助我們約略認識這當中有意思的地方。把這三部作品放在一起看,都有強烈的科幻元素;這應該跟新海曾經待過電玩軟體公司的經驗有關,也有可能是他個人的興趣。而這裡我們大可不去討論太空高科技、火星文明或是平行宇宙這些令人頭痛的物理難題;雖然這麼說可能冒犯一票科幻御宅族,但我想專注在另外一個部份,即關於一種超限的多愁善感。


這種多愁善感早在星之聲已見端倪,但是要到雲之彼端才有比較完整的呈現。跳過奇想而且複雜的故事背景,長話短說,是男女主角在不遠的未來因故分開,隔絕在兩個平行的世界,隱隱牽絆兩人的唯一聯繫,是對彼此不曾休止的思念。這種揪心卻又無法表達的情感,讓佐由里不斷提醒自己,決心要在醒來時向浩紀表白她的愛。但是在甦醒的那一刻,那深情的執念卻變成一片空白;佐由里只記得要跟浩紀說一句很重要的話,卻忘記要說的那句話是什麼。因為無法想起簡單不過的「愛してる」,讓說不出口的佐由里痛哭失聲。不過心意相通的浩紀給佐由里最體貼的安慰,告訴她想不起來沒關係,至少她醒轉了,他們終於真正在一起。


雲之彼端比較溫暖的結局到了秒速5公分很難看到了,有的是加倍的傷感。顧名思義,秒速5公分的主題是時間、距離、速度。三段式論述中篇幅較完整的兩段,[櫻花抄]以及[Cosmonaut],講了因為不斷延長的時間而難以拉近的距離,或因為無法拉近的距離而出現永遠割裂的時間,都是非常緩慢的速度。櫻花落下的速度,每秒5公分。[櫻花抄]有一段,說到故事主人翁相約在隆冬的十二月,貴樹搭火車要去明里家附近的車站和她見面,火車卻困在大雪中,使貴樹在不斷延誤行程中度過分秒。坐困火車上的貴樹眼看著時間流逝,又無法和明里連絡,只有彷彿永無止盡、多愁善感的自白。[Cosmonaut]的主軸則轉到短髮的花笛遇上唸了高中的貴樹,整段故事圍繞著看似活潑外向的花笛暗戀沉靜的貴樹卻始終無法開口告白;暗自喜歡貴樹的她抱著這份難以捨棄的情感,不斷在自白中傾訴她有如涓涓細流、不曾休止的情愫。花笛並不是毫無行動的;我們看到她除了那份暗慕,也想辦法拉近跟貴樹的距離,默默試探看似無心的巧遇還有不著邊際的淺談。一直到[秒速5公分]中彼此都成年後,貴樹和明里的感情有如扯不斷的絲線般緊緊繫住彼此,花笛還繼續這段沒有結果的一廂情願。


沒完沒了的自白,是新海情有獨鍾的敘事風格。這種直接對著觀眾說話大概跟新海自己愛講話有關係(看他的專訪就知道了)。但這其實也是某種孤獨的內在溝通的影像敘事,而它透露出的訊息,乃是溝通的不可能。對於新海來說,世界彷彿是一群擁擠的孤島,所有人每天與彼此相處生活著,卻無法向對方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想法。秒速5公分幾乎是為新海而存在的故事,等待他鋪陳為影像,展現於銀幕前。距離,是永遠拉不近的距離;時間,是不斷向後推遲的時間;而速度,則成為無盡緩慢的速度。在這樣的世界,人的溝通是畫不完的拋物線,我們需要堅忍的等待,讓這條拋物線終於劃完的那一刻,才終於有可能在生命中交會。

固然從這幾部作品的結局來看,新海的人生觀並不是如此絕望的,畢竟浩紀與由佳里、貴樹與明里終能聚首,成全他們無法向對方訴說的情感;但是這種以大量獨白主導的敘事,反映出的是一種不信任人與人交流可能性的基調。我們都患了失語症,不但失去語言表達的能力,也無法透過其他方式溝通,卻又對身邊的世界極其敏感,因此無法說出的情愫只好不斷對自己傾訴。最後每個人都惆悵,只有自白足堪治療我們的多愁善感。這樣的基調,在我看來是編織新海的影像美學的核心要素。


但話說回來,這種美也不可避免帶了矯情的自溺。而且讓十來歲的男女表現超齡的獨白。我能夠了解多愁善感往往是青少年的專利,也知道那種無以名狀的孤獨,常常在一個人的青少年時期感受特別強烈。只是,要承受像新海作品裡那樣超量的孤獨、超量的多愁善感,難免要足夠的世故去思索生命的智慧,使他們在靜默中與自己不斷對話,開啟無限的內在想像力。我不是說年輕人沒有足夠的想像力或智慧去進行自我對話的活動;我的重點是,當我們沉浸在新海所創造出來迷人而耽美的影像敘事的同時,是否曾經停下來問問:這些還在青澀年齡的孩子們,究竟承受了多少的心理重量,使他們有這麼多內心獨白,有這麼深沉的多愁善感?透過這些早熟的多愁善感,傳達出的究竟是被拒絕或被壓抑的溝通渴望,或是陷溺於這種自憐自艾而必須持續擺出這樣的姿態?

如果不是這些故事主人翁對於人世無常有異常早熟的深刻體會,就是他們想像力真的太豐富,或是他們對這種顧影自憐的作態無可自拔地上癮了。


*附上新海誠的出道作品〈彼女と彼女の猫〉。短短五分鐘,氣氛掌握得很好,畫功盡顯。
**秒速5公分日文官網在此

12月 20, 2008

馬德里不思議: 小徑&廣場

真正要在馬德里市區挖寶,還是得往老市區的小巷裡鑽。

以我們將近一週的時間在舊城裡彎來繞去的心得,大約以太陽廣場以南、市長廣場以東、Atocha火車站以北以西這小塊方地最有看頭。這個地區雖然踏平了也只要兩三天的時間,卻有無數驚喜等待背包客挖掘,不僅餐館咖啡廳糕餅店密布而且各有特色,街道自有玄機,大小廣場不計其數,值得反覆走兩三遍。


老市區的街道大多狹窄,但是跟里斯本的窄巷相比稍寬,也沒有高低起伏的坡度變化。走在平坦靜謐的石板路上,固然抬頭沒有轉個彎便是另個新世界的視覺驚艷,卻自有悠然的趣味。哪條街有些怎樣的寶藏,實難一一細數,不過這裡可以指點我輩尋芳客的是,可以注意各街道的路名,不僅以西班牙語的劇作家詩人小說家等文人命名,也往往用一塊瑰麗的瓷磚鑲在牆上,彷彿是塞萬提斯波赫士親自提點明燈指引方向,甚有奇趣。除了街巷路名,有些小地標也極其炫耀西班牙語文的璀璨光華,比如說太陽廣場北端熊雕像的不遠處,抬頭一看可以發現一塊小牌子,上面寫到波赫士在此寫下第一首詩;或者太陽廣場東南方的巷內,可以看到毫不起眼的民宅矮樓的牆上,有塊石碑說明此為塞萬提斯故居或謝世處云云。老實說,馬德里人究竟有多在乎他們的文化歷史遺產,我們這些觀光客也說不清,但光看這些牌碑瓷磚倒是挺唬人的。


除了街名引人入勝,各式上個世紀保留下來的華麗繽紛的商店門面也有看頭。不論是小酒吧糕餅店還是餐館(怎麼都是吃喝的地方),大多還保留著十九世紀末或廿世紀初五顏六色的瓷磚或漆飾,常引人駐足觀賞。弟手上的那本旅遊書好像這麼說,廿世紀初發生過的大火或戰亂,毀壞了許多商店的門面,所以其實很多妝是後來補回去的。但即使如此,那些店面的綽約風姿不減,像是這間Cerveceria Almana,據說曾是海明威和鬥牛士時常光顧的餐館,門面雖然不大,仍有股顧盼自雄的氣勢,似乎不願與時間妥協,兀自守著百年前的輝煌。


再來就是街頭巷尾都看得到的大小廣場。馬德里的廣場之多,大約跟台北的7-11和紐約的星巴克一樣,多到嚇人。這些廣場,小的大約只有十到十五平方公尺大小,大者則有太陽廣場或市長廣場那種上千人容量的規模。太陽廣場雖名氣響亮,歷史卻不長,跟四五百年前就建成的市長廣場相比算是年輕的了。

除了上述兩個明星景點之外,有幾個中大型的廣場也值得一去。市長廣場往西邊去,在皇宮東側分別有Plaza de Oriente及稍偏北的Plaza de España,前者在廣場中央擺了聽說是第一座立馬銅雕,以完全不用支撐、靠絕佳的計算技術表現精準的平衡,造出僅由後腳著地來呈現奔騰動感的立姿馬像。至於西班牙廣場則原是修道院或教堂廢墟,佛朗哥獨裁時期為了榮耀西班牙的光輝傳統,以塞萬提斯為主題建了這麼一座廣場,廣場中央就是塞萬提斯騎在馬上、旁邊跟著他的跟班的兩人一馬銅雕。還有一座廣場也應記上一筆,不過要留待後述。


走在馬德里,可以很直接感覺到,這星羅棋布的廣場不僅是市民親密的生活空間(跟台北裝飾用的小公園不一樣),也是背包客的好戰友,隨時歡迎我們停下來歇歇腳,停步坐看四周正在發生的人生百態。就這點來說,其實馬德里有相當閒適從容的一面,只要離開車水馬龍的大街,走入小廣場,就能看到這些親切可愛的生活節奏,特別是白日高懸的午後。

為什麼是下午?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廣場?其實轟ㄟ也納悶了好陣子,後來才明白,這跟西班牙人的午休文化息息相關,畢竟也真得要有這麼多的廣場,才能讓市井小民有午後休閒的室外去處。還有也跟伊比利半島多晴少雨的天氣有關。到底是因為想要午休所以蓋一堆廣場讓大家可以坐一整個下午用餐聊天,還是因為有了這一堆廣場所以大家開始一坐就是整個下午,一時之間也懶得去查個清楚。不過因為馬德里氣候宜人,至少我們待的那幾天常常是陽光普照,即使是九月中旬的初秋,早晚微涼,午間的陽光還是會把整座城市曬得暖暖的。到了下午一兩點,就能看到人從建築物裡走出來,拎著三明治或炸雞漢堡,獨自一人或三兩成群,到隨便一個廣場,撿片綠地或石階路椅,半趴半坐,享用暖陽美食,還有愛情與人生。

難怪人都說拉丁族裔有熱情的天性。每天有個兩三小時可以在廣場邊曬太陽邊吃飯,怎麼能不也利用這時間來談情說愛?有勤奮工作習慣的亞洲人看西班牙人出了名的午休習性往往有種霧裡看花的曖昧情感,既不認同他們的懶散,又羨慕他們的悠閒,說穿了是一種妒恨。當然啦,像台灣這種夏天在街上站個五分鐘就會曬死人的天氣,要人培養這種閒情逸致也太折磨人了。不過那種生活方式自有值得我們參考學習的地方,畢竟生活不是工作狂或懶惰這些簡單的歸類法可以說得清的。況且,如果浪漫是一種生活態度,也許這些多如繁星的廣場上存在著它的奧秘。

12月 13, 2008

Connote & Denote

半個多小時以前寫論文寫到一半,筆電無預警當機數次。好不容易又能開機後並且救回檔案,寫了半個多小時依然心神不寧,每五分鐘就存檔一次。想想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今晚就此打住吧,趁關機睡前來潑個文,至少寫部落格寫到一半突然當機不會想死...

任何語言要能流暢精緻地使用都不是容易的事,母語都沒把握辦得到了,外語更是如此。即使是英文的報告寫得比中文的還多,許多英文單字還是不敢亂用。

比如說connote和denote。兩個都是意指的意思,都表達一個概念或事物的意義,但指的方向並不一樣。常常碰到要使用他們,常常查字典,但常常還是不能確定兩個異同何在。

今天要打破砂鍋了。查了漢英寶典文馨,不滿意之下又扛出可以當枕頭用的1988年版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別看它廿歲年紀,很夠用的!!),今天要給他水落石出。

Connote: 1) to suggest or convey (associations, overtones, etc.) in addition to the explicit, or denoted, meaning 2) ro imply or involves as a result, accompaniment, etc.

Denote: 1) to be a sign of; indicate 2) to signify or refer to explicitly; stand for; mean: said of words, signs, or symbols: distinguished from CONNOTE 3) Logic to be the name for (individuals or instances of a class).

朋友,如果您覺得上述說明無比清晰毫不模糊的話,恭喜您,您的英文比轟ㄟ好太多啦!!好啦,其實是有點不一樣,就是connote表達的是觀念詞語事物等的內在涵意,也就是隱含暗示的意義。相較之下,denote則表達的是外顯的直接的意義,可能可以跟演繹推論(deduce)一起理解。

可是我有問題。你眠不覺得有點怪怪的嗎?如果denote可以用來表示某概念事物或者符號的表徵,那難道不涉及它的內在涵意嗎?我們可以說Rose denotes a species of flora; it also connotes romantic sentiments of love.可是我們怎麼說Love denotes complex human emotions of a sort; it also connotes...這句子要怎麼把它寫完啊?我的意思是說,如果把玫瑰當作一個符號,那愛情就是它表述的意義啊,從這角度來理解,為什麼愛情不可以是玫瑰的denotation??

更何況,很多字本身就是很曖昧不清,難以判准何為表意何為隱義的啊。當然,要區分一個觀念或現象的表面意義和影射內涵還是可以的,但是這未必能幫助我們去理解一件事吧?夢的意義要如何區分外顯和隱喻?今天我們說夢是人類睡眠時產生的潛意識活動,跟它指涉的內在涵義,其實往往是分不開的,同時只說明其表面意義,這動作本身是很消極的不是嗎?

究竟是我邏輯太差,還是我想太多?

11月 30, 2008

莉莉絲 by 平頭鬼

常常在別人的部落格看到很喜歡的文章,但從來不曾貼過來;原因有幾個,其中之一是不想做單純打廣告的動作。看來今天要開先例了。下面這篇短文原出中時作家部落格的平頭鬼部落,個人非常喜歡,跟街坊分享。


莉莉絲

春雨在夜裡不張揚也不隱瞞自我地持續靜靜下著,彷彿是這個世界的本貌一般,以永無止境的姿態讓空氣潮濕。偶爾會有幾聲破碎的雷鳴,不至於讓人感到驚嚇,又勾起些微性慾的那種轟隆聲。

要不要做愛。莉莉絲傳來簡訊這麼說。我一向不是什麼性慾高張的人,也沒從事過讓人跌破眼鏡或跌破什麼都好的性冒險。但是和莉莉絲的關係,卻比春雨落下的氣氛更理所當然似的,不曾掩飾也無人知曉地在每年的此刻發生。不會有期待,也不曾失望。

十點老地方見。我回了簡訊,準備出門。

認識莉莉絲是在高中校刊社,當時由於保守的校風規定男女分社,所以男女兩社每年輪流編輯。莉莉絲在擔任女校刊社社長時就極力想與校方爭取併社,造成了不小風波,讓校方有點困擾,但依然不允。於是她就投了一篇詩稿到我這裡來,題目是〈在山的背面迎著焚風自慰〉,我當時是創作文類的主編,覺得很色情又非常優秀就刊登了,結果又引起學校騷動,男社社長把責任都推給我,結果被輔導室找去訓話。

然後也被莉莉絲找去做愛了。

過程非常自然,我們約在河口公園的橋頭燈下見面。當時飄著雨,我遠遠看到她沒撐傘,拉上風衣的帽子,偶爾不經意地抬頭看那些圍繞著路燈飛繞的水蟻。我趕緊過去替她撐傘,還告訴她如果打雷站在這裡相當不安全。她說,你看,雨蝶。

那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願意用這麼美的名字稱呼牠們。

她說雨蝶只為了一次短暫的交歡,在耽溺近乎欺凌氣味的傍晚泥土中醒來,迫使自己衝進任何虛假光的迷惑中,振斷翅翼,如此慾望死亡。然後落在一個無知的世界中急忙奔跑,好像一個失神就會斷氣。那我們該如何慢條斯理地享受性愛才好。

她帶領我進入她的身體,那是一種溫柔的試探,並且微微顫抖。好像她對自己的身體也是陌生的,而藉由我來體會並且碰觸某個深藏在內裡的感官,並且把激情釋放出來同時滿溢在我身上。她垂下的長髮搔癢我的臉,我感覺自己的笑容,同時也映在她的臉上。

除此之外,我們沒再對彼此索求過什麼。學校社團在她畢業那一年,已經允准幾個學術性社團男女併社。而我寫了一篇〈在雨的氣味躲進光裡交歡〉在校刊刊登,也是很色情,不過沒再被輔導室找去訓話了。

後來每年她就站在橋頭,但依然凝視著燈和雨蝶。總是比我早到,好像已經站在那裡一個雨季了似的,對我的到來淡淡地笑。彷彿每一年都像十七歲時一樣青澀。一樣的溫柔,一樣的顫抖。錯覺我們就在持續的性愛中老去然後死亡,莉莉絲就在我僵躺的身體上,仰著頭吶喊,飄散長髮,成為一尊女神的塑像。

11月 27, 2008

馬德里不思議: 大馬路

走在馬德里街上,從大多開闊的馬路和兩旁建築,給人當下的感覺是壯觀。現在想想,也許是因為整個馬德里市的建設,除去最早的老城區不算,大部分是和西班牙成為海外殖民帝國同步興起的。在英法等新興殖民帝國取代它的海上及海外霸權之前,西班牙於十六至十七世紀整整兩百年間,在大西洋乃至於遠達南洋,幾乎所向披靡暢行無阻,更強壓鄰居葡萄牙這位前輩的勢頭。

這種四百年前展現的強悍,即使後來吃了英國無敵艦隊的虧,經歷海外殖民地逐一脫隊獨立,整個帝國從萎縮到崩潰,至今退守伊比利半島,依然能在建築上看到那種睥睨天下的高傲姿態。皇家美術館、皇家博物館、皇家劇院、皇家圖書館,無一不是規模驚人恢宏巨闊的龐大建物。筆直寬廣的大道,無一不是誇耀強盛國力的展示場。人說紐約是廿世紀首都,巴黎是十九世紀首都,倫敦是十八世紀首都;這樣數來,說馬德里是十七世紀首都也許不為過(不過當時的蘇杭應該也不惶多讓)。這種馬德里風情,其實並不甚討我喜歡,因為大陣仗看得多,除了陳腔濫調的浩歎,一切都太熟悉了,一時之間很難從這種城市印象看到它可愛的地方。

我們在馬德里排的第一個主要景點,是之前某位菲利浦國王的御花園Parque del Retiro(他們的國王跟中國歷代皇帝一樣多,轟ㄟ一個也記不得)。這個花園之大,比七號公園大個兩三倍有吧,裡面四通八達的街道甚多,各有名號,什麼Paseo de Uruguay, Avenue de Cuba, Plaza Panama, Puerta de America,把主要殖民地的名號都封進這御花園裡。一個國王在這御花園裡散步打獵,踩著殖民地命名的步徑,就像檢閱他南征北伐的功績一樣。這種帝國心態很讓人不敢恭維。(不過弟的評價剛好相反,不認為這是什麼特別糟糕的事,只能說我的職業病犯了吧…)

不過罵歸罵,Parque del Retiro真的有他壯觀的美感。花園裡有幾個景點值得介紹的,一是玻璃打造的水晶宮,一是方正寬闊的人工湖,一是天使墜落人間的銅雕。水晶宮的美名應該不是因為它是水晶建成的,而是因為四面八方以玻璃築成、太陽照射之下璀燦明亮如水晶,故得此名。水晶宮前有個小水池,人工噴泉消去暑氣,與水晶宮相互輝映,甚有奇趣。我們去的時機不好,剛好遇上水晶宮關閉整建,準備月底的展覽,無法從內部廳堂感受其晶瑩剔透,相當可惜。


人工湖有沒有正式的名稱我不清楚,不過弟告訴我,這人工湖原來是個水上舞台,供西班牙王國的王公貴族們觀賞在水上的劇場表演。圖中右方一小塊看起來像舞台的階梯平台,其實本來是觀眾席。好啦,問題來啦,那萬一演員演到一半不小心跌進湖裡怎麼辦?本來以為只有轟ㄟ這種草包才會問這種無聊問題,想不到弟還真的有問必答。他說,就真的發生過一次戲唱到一半,對戲的一個演員掉到湖裡的情形。結果這唱戲的真的很敬業(或是不敢在國王面前中斷表演),面不改色地繼續唱。結果所有觀眾都在看那個跌到水中的演員,看他是打算慢慢沉下去還是開始呼救。最後還在唱的看根本沒人關心他現在唱到哪一段了,只好打住,手忙腳亂的把那快成海龍王的夥伴給救起來。我說這一切是何必呢。


天使墜落的銅雕在公園南側,雖然本身並不特別高大醒目,但似乎有點知名度。我們幾個在那座雕像前佇留一陣,為這雕像的主題納罕不已:為什麼會有人想在天主教國度搞這麼一座雕像來紀念天使墜落人間呢?而且是在國王的御花園?真是個帶種的雕刻家。


Parque del Retiro基本上是馬德里舊市區的極東點,從這裡往北往東過去就完全是新開發的區域,有精緻安靜的高級住宅區,也有闊綽的商業區。市中心唯一的鬥牛競技場就在步行約半小時的地方,我們去瞻仰了一下,感受不到喊聲震天的血腥之氣,反而被緊鄰大馬路上的車水馬龍吵得分心。


11月 19, 2008

馬德里不思議: 初體驗

九月七日中午,我們搭上往里斯本機場的巴士,啟程前往西班牙首都馬德里。這次在馬德里待得比在里斯本還久,住六個晚上,整整一個星期。對於馬德里之行轟ㄟ我就完全沒準備了,只在美國買了一張市街圖,打算來個投石問路,其他功課全都丟給弟和LC去搞定。

馬德里號稱有全世界最完善的地鐵系統,真不是唬人的。我們一抵達馬德里機場,就發現有地鐵可直接進入市中心,方便至極,完全不需要跟路人雞同鴨講,當真是有錢行遍天下。

在馬德里的旅館是轟ㄟ訂的,照舊選在市中心舊城附近。雖說馬德里七日行程轟ㄟ完全沒有貢獻,這旅館地點選得極佳,讓轟ㄟ驕傲不已(其實是狗屎運)。Students Hostel Luis Velez不但距離重要景點市長廣場和太陽廣場只有數步之遙,同時物美價廉,寬敞乾淨,我們的三人房還有陽台,一進到房間大家都滿意得不得了。


一到下榻旅館放定行李,天還大亮,我們就決定四處走走,繞去最近的太陽廣場。旅館附近很湊巧地也是華人移民區,華人開的精品店珠寶行雜貨店餐廳不少,讓我們慶幸購物方便。先在一間西班牙餐館填飽肚子後,繞去太陽廣場已經黃昏了。馬德里在西班牙尚未整合成今日統一的民族國家前,已經是西班牙王國的首都有四五百年之久。它有個鮮明的地理特徵,是伊比利半島的地理中心點,而太陽廣場則是馬德里市的中心點,在廣場南側有塊碑牌,標示這個地理意義。我們又當起草包觀光客,跑去那塊碑牌採兩腳,留影紀念。

太陽廣場北側則有一座銅雕,是馬德里市的市徽。弟說那是一頭熊在採蘋果,馬德里的官方文宣則說那是熊吃草莓。問題是:草莓不是長在地上的嗎?又是一件歷史懸案。


馬德里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大,光從四通八達的地鐵系統就感覺得出它遼闊的規模;它也熱鬧,熙來攘往的居民遊客比里斯本要多非常非常得多。天氣也熱。這裡沒有海風吹拂,沒有多雨氣候的調節,即使要進入九月中旬的早秋,傍晚還是溫熱得無需多添衣物。一下從涼爽宜人而且些許凋零的里斯本來到這擁擠活躍乾熱的馬德里,一時之間頗不能適應,竟有種莫名的失落感。

打從在巴黎上飛機展開這場行旅,弟和LC就起鬨嚷嚷要我在太陽廣場唱[馬德里不思議]。真是開什麼玩笑?!轟ㄟ我真會唱也只是副歌那兩句而已,隨便拉個路人搞不好還比我會唱咧,真是&*#@!?>...




馬德里不思議
詞:黃俊郎 曲:陳孟奇

陽光優雅地漫步旅店的草坪
人魚在石刻牆壁彈奏著豎琴
圓弧屋頂用拉丁式的黎明
顏色曖昧的勾引 我已經開始微醺
火紅的舞衣旋轉在綠蔭小徑
連腳步都佛朗明哥的聲音
懸在窗櫺 小酒瓶晃的輕輕
對著風溫柔回應 原來愛可以寂靜

馬德里不思議 突然的想念你
彩繪玻璃前的身影 只有孤單變濃郁
馬德里不思議 突然那麼想念你
我帶著愛抒情的遠行

火紅的舞衣旋轉在綠蔭小徑
連腳步都佛朗明哥的聲音
懸在窗櫺 小酒瓶晃的輕輕
對著風溫柔回應 原來愛可以寂靜

馬德里不思議 突然的想念你
彩繪玻璃前的身影 只有孤單變濃郁
馬德里不思議 突然那麼想念你
我帶著愛抒情的遠行

所以用鵝毛筆 寫了封信給你
淺灰的紙裡 夾了朵三色堇
你知道它的花語 簽上名我繼續一個人遠行
馬德里 彩繪玻璃前的身影 只有孤單變濃郁
馬德里 我帶著愛抒情的遠行

馬德里不思議 突然的想念你
彩繪玻璃前的身影 只有孤單變濃郁
馬德里不思議 突然那麼想念你
我帶著愛抒情的遠行

馬德里 彩繪玻璃前的身影 只有孤單變濃郁
馬德里不可思議 我走在少了你的風景
我走在少了你的風景

11月 15, 2008

醉愛里斯本: Fado

做足功課的LC從來到里斯本的隔天就不斷鼓吹著,要把聽Fado現場演唱放進行程。什麼是「發賭」?自認為對音樂還略懂二三的轟ㄟ真是聽都沒聽過,不曉得那是什麼高進的玩意兒,也從未聽過任何以這種音樂馳名的樂手,加上阮囊羞澀,對於聽現場這個提案也就興致不高。

第二天的行程我們先去了Mouraria,駐留在宛如空中城堡的Bairro do Castelo外不得其門而入(其實是因為不想花錢買門票)。暫時在旁邊一間小精品店歇腳時順便胡亂試聽CD,為其中一張絕妙的吉他和女聲驚艷不已,自此著魔。那音樂縈繞心頭久久不散,過兩天恰巧經過一間FNAC時進去找,很幸運找到了,而且竟然還特價,簡直是命中注定要讓轟ㄟ跟它牽起因緣。


這位為我開啟Fado大門的歌手是Aldina Duarte。當時聽那張2004的舊作Crua,感覺聽到了某種非常細緻的東西,特別的是,那種細緻只用一兩把吉他搭配歌聲表現出來,毫不華麗堂皇。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掌握那種感覺,只知道受到了什麼莫名的衝擊,還在試著了解。

在里斯本的最後一個晚上我們決定去Alfama碰碰運氣。那裡是Fado音樂比較傳統比較保留市民氣息的地區;相較於Chiado著重適合觀光客的熱鬧、現代感的Fado音樂,Alfama據說比較樸實。我們本來要去的那間座無虛席,要等半個多小時,我們決定在蜿蜒的街道間走走晃晃,也許會碰到好的演奏餐廳,否則再轉回來等空位也行。晚上的Alfama有一種白天沒有的魅力,密集的Fado演奏餐廳讓街巷迴盪著歌聲琴聲,隨著彎來轉去的小徑四溢,配著昏黃的街燈,讓人走在其中,好像進入音樂的迷宮。音樂忽遠乎近,像入了魔的天使,不自主地狂舞;我們則是狂濤中六神無主的船夫,尋找魔音的來源指引方向。

我們循著忽遠乎近的音樂,找到了一間小酒吧。酒吧廳堂也擠滿了客人,外面還站著三三兩兩等著入座的饕客。還分不清楚眾人究竟是意在用餐或是賞曲,酒吧靠近內側不起眼的一角傳來吉他的樂聲。樂音揚起,所有人都醉了,站在門口的人駐足不散,都情願在清冷的夜風中聆聽那美得不可思議的琴聲。沒多久,在賓客的鼓譟下,老闆娘站到其中一位吉他樂手的身邊唱了起來。老闆娘的歌聲厚實豐沛,情感激昂,唱到高亢處,門口一位顯然是相熟的老頭,舉起手來也遙相唱和。其實不要說是那老頭,就是坐在酒吧裡的賓客也多是當地人,不是觀光客。他們熟稔一些口耳相傳的通俗Fado歌曲,會隨旋律跟著老闆娘哼唱,在這場集體儀式的吟誦中,讓傳統再復活一次。而我們一行三人,站在這間Taberna Abaiuca外,度過最美好的一個小時。


Fado這種風格獨特的音樂,在這天晚上給我的深刻衝擊在於,這種音樂同時結合了極精細節制的樂器演奏和極放肆暴烈的歌唱,至少就我聽到的是如此。這種高度反差彼此配合,讓節制的樂器表演所暗示的內斂和暴烈演唱表現的激情互相拉扯對話,交揉出這樣帶有深沉悲緒卻以一種淡淡哀愁表現出來的音樂。即使不懂歌詞,從歌手的聲音表情和樂器那種不斷向內擠壓的含蓄,應該都能感覺出它這種獨特的魅力。

我們都被那魅力徹底征服,以至於離開了里斯本又過了兩週,一直回到弟和LC在Rennes的住處,我們還無法忘懷。LC上網找到了那天老闆娘唱的最後一首歌,是Jorge Fernando作的Chuva,我們知道的只有Mariza唱過,錄音室版深情,現場版催淚,都是令人心碎地動聽。



Chuva (雨)

As coisas vulgares que há na vida
Não deixam saudades
Só as lembranças que doem
Ou fazem sorrir
Há gente que fica na história
da história da gente
e outras de quem nem o nome lembramos ouvir
São emoções que dão vida à saudade que trago
Aquelas que tive contigo e acabei por perder
Há dias que marcam a alma e a vida da gente
e aquele em que tu me deixaste não posso esquecer

A chuva molhava-me o rosto
Gelado e cansado
As ruas que a cidade tinha
Já eu percorrera
Ai... meu choro de moça perdida gritava à cidade
que o fogo do amor sob chuva há instantes morrera
A chuva ouviu e calou meu segredo à cidade
E eis que ela bate no vidro
Trazendo a saudade



* Mariza和Aldina Duarte在葡國應該都是響噹噹的歌手,前者國際化路線,後者古典傳統,各領風騷。Mariza數年前出了一套影音合輯,國內由Gold Typhoon發行,誠品音樂應該找得到;博客來可以查看產品資訊和Mariza個人檔案。
**這裡收的現場版Chuva是Mariza於2006在里斯本的現場演唱。該場演唱會有發行DVD,CD;DVD也收在前述的影音合輯裡。

11月 13, 2008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

可是在這最後一頁的日記上,莎菲應該用快樂的心情來慶祝,她是從最大的那失望中,驀然得到了滿足,這滿足似乎要使人快樂得到死才對。但是我,我只從那滿足中感到勝利,從這勝利中得到淒涼,而更深的認識我自己的可憐處,可笑處,因此把我這幾月來所縈縈於夢想的一點「美」反縹緲了...

(三月二十八日晨三時)

11月 11, 2008

醉愛里斯本: 寬容

一般來說,越是地小人稠的地方,那地方的人就越不耐煩。整天排隊、和一堆人摩肩擦踵、趕公車趕電車趕開會,越要加快生活步調越要跟不明所以的節奏感競爭,脾氣就越不好。台北人如此,香港佬如此,紐約客更是如此。那種極度密集的空間產生的壓迫感,讓人容易有向外推擠加快腳步的衝動;就像在台北在紐約,看似寬闊的街道和超量人口彼此擠壓下的緊張律動其實是互相配合的。我們需要在堆積得很密實的空間裡面衝撞出充裕的時間,好讓我們進行下一個任務,追逐下一個約會。

而里斯本,街道狹窄,鬧區密集,人來人往就是那幾個地方,兩部車、三兩路人,一個街口就這樣塞滿了。電車通過的街道,車與車、車與房舍、車與人的距離往往只有一兩個拳頭那麼寬而已,彷彿電車只要不小心抖動一下,就會撞上旁邊的磚牆。但里斯本人卻完全不暴躁,不催促,不生氣。前幾次的遊記提到里斯本慢條斯里的生活步調,這絕對是不親身體驗無法理解的。即使我們在舊城遊盪了五天,親眼看到當地人的悠然友善,依然稱異不已。

這段插曲發生在我們里斯本行程的倒數第二天。那個午間我們貪婪地又坐上28號輕軌電車遊城,繞到城西終點站,再轉回程車往舊城中心去。電車要進入Chiado前不久,在一個轉彎處遇到路邊停著的一部賓士車,恰恰擋住電車的去向。電車沿著軌道走,只能等待,無法轉彎。我看著車主在路邊跟店家似乎在洽談什麼事,沒有立刻結束話題的樣子,我開始緊張了。電車駕駛會不會破口大罵?會不會按喇叭鳴笛之類的?電車上的乘客會不會開始鼓噪?會不會打起架來?會不會有街頭暴力?警察會不會需要介入…

這些狀況通通沒有發生。沒有人按喇叭,沒有人出聲抱怨沒有人催促,整個車廂包括電車駕駛,安靜等待賓士車的仁兄對話完畢,信步上車離去。整個事件前後約兩分鐘。兩分鐘靜默安詳的等待。一百二十秒的從容,對於都市生活的人來說,是多麼可貴的美德。

我想起弟告訴我,Praça do Comercio的城門上有三座雕像,是由國王為兩人加冕;那兩個人,一個代表勇氣,一個代表寬容。我想,里斯本說他們是寬容之城,也許是有道理的。

11月 07, 2008

醉愛里斯本: 咖啡 & 蛋塔

講起里斯本的飲食,那真是我的天堂。平價美食所有人都愛,不過里斯本因為海鮮豐富,炸魚好吃又便宜,海鮮飯熱騰騰好下胃,都讓嗜吃海鮮的我頻呼過癮。連吃幾天炸魚下來,都長痘子了呢!Rossio廣場旁有一條街,日間毫不起眼,日落後餐廳的燈火把整條街照得通明,直到午夜。這條Rua das Portas de Santo Antão是我們在里斯本的最後一個晚上才發現的,那裡的餐廳檔次較高,但仍算實惠,海鮮飯不錯吃。街上也有幾間分散的小酒吧,賣里斯本特有的櫻桃酒,濃醇香甜。Rossio東北端有一間專賣櫻桃酒的小酒吧A Ginjinha,不到中午就開門了,據說是里斯本第一間酒吧。店面非常非常小,而且沒有座位,不留神可能會錯過。

不過如果要吃炸魚的話,一般餐廳就綽綽有餘了。我們單純碰運氣、看到順眼的小餐廳就進去的幾次經驗都不錯,反正是市井小民吃的東西,味道就是有種令人感到親切的粗糙,好像回到台北夜市吃路邊攤一樣,隨便幾樣小菜都吃得滿嘴。不過要注意的是,在歐洲的餐廳用餐,侍者會端上一些麵包火腿橄欖有的沒的,弟跟LC提醒我,這些都是要額外收費的,如果不想付這錢,可以請他收回去或是放在一邊不要碰。

關於咖啡,好像不常聽人提到葡萄牙的咖啡,不過里斯本的歐蕾真是有夠好喝的啦!我們按圖索驥,找到幾間頂頂有名的咖啡館,其中有兩間要特別推一下。Chiado的A Brasileira是我們的首選,也是旅遊書介紹里斯本最受歡迎的咖啡館。


A Brasileira五天來我們去了兩次,第一次因為新來乍到,就乖乖當個觀光客,很厚臉皮地向侍者要他們最熱賣的咖啡。穿著很像巴西足球員的侍者端來說是叫Café con Leite、裝在非常不起眼的玻璃杯裡的歐蕾,那種恰到好處的甜加上濃醇的口感,讓人一口就上癮。但奇怪的是,我們後來在想要點這款Café con Leite,端來的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莫非點那種人間聖品需要有通關密碼?


A Brasileira還有個值得一提的地方,是葡萄牙重要文人佩索亞曾在此流連忘返,飲食寫作。門口特地擺了一座略帶抽象風格的佩索亞等身銅雕。來到葡萄牙之前,對於葡語作家只知道若干年前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薩拉馬戈,來了里斯本才發現其實佩索亞紅多了,很容易看得到以他為名的紀念廣場,兩八線輕軌的往西處也會經過他生前小屋改建的紀念館。

另一間也是人氣糕餅咖啡館的Confeitaria Nacional,在Rossio廣場旁的小廣場Praça da Figueira南側。據說這裏的糕點有五六十來種,每到傍晚下班時間都會湧入前來買份甜點的客人。這裡熙來攘往的人很多是沒錯,而因為地點絕佳,view也相當讚。他們的咖啡也好喝,糕點的部分我只吃了最沒創意的焦糖布丁,沒記錯的話還吃了一兩口千層蛋糕。我們坐到二樓靠窗的座位,一邊聊天一邊吹著微涼的晚風,LC也邊和一旁長得很可愛的男服務生擠眉弄眼,甚為愜意。


好戲壓軸。說到糕點說到葡萄牙,誰能錯過葡式蛋塔?沒錯,舊城區大凡糕餅店都有賣葡式蛋塔,而且都很味美價廉又大塊。但是注意囉!這裡要介紹的是號稱里斯本第一間葡式蛋塔工廠。這間Antiga Confeitaria de Belém位於里斯本城西、從舊城區中心坐電車約十五分鐘的Belém,食客之多生意之旺,遠勝過A Brasileira和Confeitaria Nacional。為什麼叫工廠呢?因為它的賣場真的就像工廠一樣,有兩三進非常非常寬闊的廳堂,擺著無數廉價的黑色塑膠桌椅,算一算大約總共能容納近千人同時用餐。我們從毫不起眼的入口登堂入室,就像三個劉姥姥一樣,越往裡面走下巴越往下掉,因為實在是太壯觀了。我們一直走到最後一進、一個大約有兩個籃球場大的廳堂,等了五分鐘才排到空位坐下來。

Antiga Confeitaria de Belém的咖啡不用提,也是幸福滿溢地好喝。他們的蛋塔比其他糕餅店賣的小了一圈,也就是說稍貴,但是絕對值得那價錢。他們端上桌的蛋塔都是餡溫皮脆,想來是在爐子裡溫著等客人—當然也有可能根本是剛出爐沒多久就給端上桌了。總之我們把蛋塔往嘴裡送,那種口感,甜脆軟膩柔嫩香酥,全都到位,再一直暖到肚子裡去。我的老天啊,我快變成食神裡的主審,要躺到桌上開始滾了。


* 今日單字:葡式蛋塔的原文叫pastéis de nata,舉一反三,pastel是蛋糕或糕點,西班牙文裡也是同一個字。 Leite是牛奶,所以cafe con leite就是歐蕾啦。
** 里斯本咖啡館很體貼愛美人士,他們都會在咖啡桌上擺吸油用的薄紙片。弟看了很興奮,說有吸油面紙真棒,還不停抽來擦臉,擦到後來我也跟著擦。
*** Belém有兩個必逛的景點,分別是五百年歷史的灘頭堡Torre de Belém以及風格龐雜但建築恢弘、修道院擴建成教堂的Mosteiro dos Jerónimos。特別是後者,對歷史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進去走走,入口處不遠擺著「發現」好望角的達伽瑪的石棺。

11月 05, 2008

From "Progressive Chinese Feminism"

"Because the crisis conditions for the theorization of Chinese feminism are as puissant as the theoretical resources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ideologists read in the project of transvaluation, to that degree Chinese feminism is a Chinese project. One of the most illuminating long-term, ultimately revolutionary agenda items was to rethink gendered social relations as heterosexuality. That is, the doctrines and ideologies of scientific evolutionary heterosexuality became normative expressions of human nature."

Tani E. Barlow, The Question of Women in Chinese Feminism. p.100.

10月 29, 2008

醉愛里斯本: 在街上

里斯本是那種一進入舊城區就會讓人無可自拔地愛上的城市。該從哪裡說起呢?大凡古都皆有一種經歷時間淘洗而留存下來的人事物所累積出來的魔力,有種陳年老舊的氣息,也許來自那些斑駁的牆面、也許來自居民世代相承的歷史感,總之是難以明言的獨特質感。


而里斯本的迷人之處在街上,在蜿蜒狹窄的巷弄裡。它的街巷有一種獨特的空間感,許許多多交叉錯落的線條組合成豐富的動感,加上各式色彩的壁面瓷磚,走在其中總感到目不暇給。壁面瓷磚的傳統怎麼來的並不清楚,不過許多老舊的房屋牆上都會貼著花紋不同的瓷磚,有時是華麗繽紛的壁畫,不過更多的時候是萬花筒般的幾何色塊。這樣的房屋在平民住宅區的Mouraria和Alfama特別多,也讓我和LC快門按得特別勤勞。


瓷磚固然華美,但真正精采的是線條。夾在矮山和大河中間的里斯本,走在任何一條窄巷裡往往不是在巷子的盡頭看見山的弧線就是看見水的平面,或是一道拱門、或是通往另一條窄巷的彎角。狹窄的巷道使得我們走在其中,每隔兩三步路,眼前的風景就不一樣了。巷道盡頭猶如一帆電影銀幕,隨時都在變換動態的影像,彷彿每一分鐘都有新的景色出現,沒有走過那三步路,不會知道還會有什麼。巷弄之間綿延連接,無窮無盡,永遠有一個個小秘密隱藏在另一端,等待過客的邂逅。


在舊城區的巷子裡走著,那種視覺和空間感常常讓我想起澳門。也許是因為葡萄牙的殖民統治帶去里斯本獨特的建築風格,也許是兩個城市濱海崎嶇的地勢。但有一點讓里斯本巷弄的視覺加倍豐富、加倍有律動感的,就是穿梭其中的輕軌電車。里斯本的輕軌電車有兩個系統,一個是三條彼此分散、路線極短的funicular railway,另一個是繞遍大小巷弄的tram。它們不僅是市民與觀光客重要的交通動脈,也平添城市空間的美感。

Funicular railway的歷史應該比較久,三條路線都超過一百年,都從蒸汽引擎轉型成電氣動力。而且三條路線都不超過一千公尺。這三條沿著斜坡建造的單軌電車很奇怪,都很短,都是定點來回,從平地到坡頂,整條線就這樣兩站,起點站跟終點站。而且重點是只有三條,分別在Mouraria、Bairro Alto和Chiado這三個鬧區都在山坡地的地方。我們三個臭皮匠猜了一會,想來應該是這三條路線是特別為當時的中產階級服務而建造的吧,後來大眾交通發達,這三線玲瓏可愛的單軌電車就被當作活古董保留下來了。


有一點相當值得一提的是,輕軌電車非常體貼大眾,營業時間都很長。特別是funicular railway,營業到午夜,最後一班車好像是十二點半的樣子。看來要不是市政府非常體恤住在半山腰的居民的需要,就是觀光客真的很愛這些短短的爬坡車,多晚都要坐。燈火稀疏一片泛黑的夜裡,只見funicular昏黃的燈光,映著車廂裡被無數乘客坐得泛出褐色油光的木椅,再輕溜溜爬上車窗,向外放出溫暖含蓄的光華。真是無限迷人的景色。


Tram則是里斯本老而彌新的血脈。這個歷史該也很久的平地輕軌電車系統,路線最廣、觸角張到最深遠的,是東接Alfama、西串Chiado,更穿出舊城區向外延伸的28號線。28號線覆蓋的地區之廣,足足有舊城區的三分之二,是市民最便利的大眾交通工具,更是觀光客的至寶。你可以坐著這線電車,從Mouraria的南端,穿行整個Alfama、橫越Baixa、西行到Chiado、再一路直到舊城外的新市區,還能看盡途中無數的景點。(*)


回到里斯本舊城的動態線條感,從市街看輕軌電車的風情,還是感覺得最貼切。走在街上,往往可以遠遠聽到兩聲搖鈴,然後車廂划過鐵軌的隆隆聲,接著便看到漆成黃色的電車從街尾閃現,一不留神又消失了。那種稍縱即逝的驚喜、那種彷彿見到美人回眸的悸動,就是我說的豐富的空間視覺。那是活生生有動感的線條,帶領你我在每個轉角、每到巷弄的遠端,去捕捉秘光的縫隙。


(*) 除了這兩個輕軌電車,里斯本的大眾交通工具也有巴士和地下鐵。地鐵車站有自動販賣機,可以買一日遊或計次的周遊卡。

Anibal Quijano (2000), p.p. 546-7

"From this perspective, it is necessary to admit that the colonization of America, its immediate consequences in the global market, and the formation of a new model of global power are a truly tremendous historical change and that they affect not only Europe but the entire globe. This is not a change in a known world that merely altered some of its traits. It is a change in the world as such. This is, without doubt, the founding element of the new subjectivity: the perception of historical change. It is this element that unleashed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a new perspective about time and about history. [...] The future is an open temporal territory. Time can be new, and so not merely the extension of the past."

Anibal Quijano. "Coloniality of Power, Eurocentrism, and Latin America." Nepantla: Views from South. 1:3 (2000), 533-580.

10月 22, 2008

伴君如 (下)

談到強勢風格,這也是學生選老師會考慮的要素。我們研究所響噹噹的兩大護法,除了我老板之外,還有一位柔性領導的教授R。我們的兩大護法都是能力極強的人,我的老板有號召力,人脈既深又廣,有驚人的動員能力;R資格老,搞錢一流,對他專長的當代歐陸哲學和美學領域有深厚的功力。

不過他們之間有根本的個性差異。我老板的個性基進,思路有條理但相當複雜,批判性強,這些都反映了她強勢的根本性格,還有些許令人不舒服的侵略性。相較之下,R的姿態柔軟多了,溫和斯文,作派開明保守(就是所謂的liberal),對學生有所要求但不嚴格。過去幾年來,我們所內總共來了三個台灣留學生,除了我冥頑不靈跟了老板之外,其他兩位都在R師門下。我們大致交換了求學心得,果然他們選題目寫論文的過程比較少受到老師的過問,我就得在老闆的強勢領導下擠出自己的空間。

我要說的是,老師的個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帶學生的風格。我老板因為個性鮮明風格強悍,帶學生也比較有主導欲。跟這樣的人求學,好處是她可以引導你去走很不一樣的路線,但壞處則是你很有可能會被她牽著鼻子走。相較之下,像R那樣的老師給學生很多揮灑的空間,像個功力深厚的樵夫,扮演順水推舟的角色,但若是遇到沒太多主見的學生,兩個就麻煩了。人常說老師選學生如伯樂選馬,殊不知學生選老師其實也需要精挑細選,更需要一點因緣的。

話題轉回去我和老板最近的瓜葛,我後來想了想,極可能就是碰到了老板的穴。要知道,主導欲也就是控制欲,而今天要她一手操盤的讀書小組突然轉向做她沒有十足把握的題材,或許就是讓她隱隱不安的主要原因。我想起她反覆提到,要我們多年經營的研究方向突然改變,是非常冒險的事。說穿了,我們都只是研究生,要的除了累積學識不也是要多方嘗試嗎?我們沒有什麼可以損失的,頂多是浪費了幾個月讀一些沒甚營養的文章罷了。但要老板做這種嘗試,也許非她所願,也許她不想毫無準備下倏然轉換跑道。

果真是這樣的話,也是情有可原,只是暫時拿我當炮灰而已。

至於我那個花了一下午寫、後來拿到一筆補助款的企劃案呢?想當然沒了,被丟進垃圾桶,至今無人聞問。



後記:過沒兩天老闆找了些人,說要開會重寫案子。這等於是錢先拿到了手再寫案子,還真方便。

10月 21, 2008

醉愛里斯本: 初體驗

九月三日清早,搭上往南的高速火車,從布魯塞爾直達巴黎市郊的戴高樂機場,準備和將近一年沒見的亮(我弟)還有LC(他女友)碰頭,搭機轉往里斯本。我們這次往返伊比利半島的班機都是搭歐洲限定版的EasyJet。這間英國掛牌的航空公司只飛歐洲航線,所以我是到了那裡才頭一次聽到。他們的票價特別便宜,因為把飛機當巴士在開,短程多班次,飛機上不提供任何飲料點心,而且用基本上所有拖運行李都收費的方式鼓勵乘客減少帶上飛機的行李,種種狠招得以把成本壓到極低,也是背包客的福音之一就是了。

我們一行三人約中午飛抵里斯本機場,細心的LC事先查好往市區的巴士路線,讓我們沒有浪費任何時間找站牌等等。一在舊市區外圍的民宿check in之後,我們馬上往南邊的舊城走。里斯本是面北大西洋的海港,也是大河Tejo的出海口。一般所謂的里斯本,特別是中世紀摩爾人開始修築的城市,主要是指Tejo出海口內灣北岸、沿著山坡建築的部份。從山坡的任何一個高點往南眺望,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一片又一片磚紅的屋頂向不遠處的海平面傾斜過去。天氣好的時候,映入眼簾的便是海天的藍、屋頂磚瓦的紅、還有建築牆面的白三種顏色,彼此輝映。

這座千年歷史的古城,經歷摩爾人的伊斯蘭統治、十字軍引入基督教色彩、十六世紀率先成為歐洲第一波海外殖民帝國、1755年大地震,到拿破崙入城趕走皇室、國力衰落使城市文化跟著萎縮的漫長道路。如今里斯本試圖從1998萬國博覽會的光華中再度找回活力。也許是一千年的歷史太漫長,也許是過去三四百年來帝國的沒落,加上長期活在西班牙法國英國等後起之秀的陰影,讓里斯本不急著立刻再回到歷史的舞臺中央。即使在熱鬧繁華的Rua Augusta,都感覺得出來昔日帝國的餘暉下跟著熱門商品文化徐徐而行的從容閒適。



我們從旅館往南走,不到十分鐘就到了大廣場Rossio。從那裡進入舊城中央步行區的商店大街Rua Augusta。從這個廣場開始,就等於進入里斯本比較熱鬧、觀光客比較集中的區域。除了廣場北端的Dona Maria II國家劇院外,其他三面都塞滿了糕餅店和餐廳。大致上這個看起來算是嶄新的廣場,還有許多城裡的建築,包括市政廳,都是大地震以後才重建的,許多地方都能看到紀念大地震災害和死者的石碑。即使如此,這個廣場還有那些建築物也都有兩百年以上歷史的痕跡了啊!


沿著Rua Augusta往海的方向走,是鬧區的中軸,左右各還有約一兩條街的範圍,並排著大小不同的商店。這個以商店為主的購物區叫做Baixa,一看就可以感覺是觀光客到里斯本會來的第一站,因為街道寬廣平坦,購物方便,也有平價多元而且饒富風味的餐廳。街道兩旁的建築洗刷得很乾淨,顏色也比較豐富。


Baixa區隔開的東西兩邊各有兩個南北相接的區域。西北方的Bairro Alto算是高級住宅區,不僅街道乾淨建築明亮,停在路旁的車也高檔些,但即使是這樣,雙B等級的車還是少見。正西的Chiado也是商店餐廳集中的地區,但精緻有個性多了。東北的Mouraria區是新移民的落腳處,中東移民、土耳其人、乃至於華人多住在那一帶。正東則是老里斯本平民住宅為主、但也有不少古蹟的Alfama。

Rua Augusta走到底是一個非常大的城門之類的建物,上面掛了一座大鐘,穿過城門之後是一個大廣場。這個只比中正紀念堂(民主廣場)的那個小一點的Praça do Comercio,面對Tejo河岸,視野開闊,站在廣場上遠眺河對岸的里斯本新興市區,或是回望Rua Augusta的熙來攘往,都令人心神舒暢。


(註一) 這段旅程中所有影像都由唯一擁有數位相機的LC友情贊助。
(註二) 我們在里斯本待的旅館Danubio Residencial是民宅改建的民宿,所有隔間大致保有建築本體原來的樣子,適合三兩結伴預算有限的背包客。

10月 19, 2008

伴君如 (中)

後來知道老板會發那封懷柔信,是因為有人在我當天聚會離開後為我抱不平(廢話,想也知道)。

不過這整件事情下來,我想要說的不是老板怎樣機車或是我怎樣賤骨頭。我要講的是選老板這件事。

先說說我這位老板。我從進博士班就跟了她,修過兩門課,外加旁聽兩門還有當了她一年的研究助理,前前後後也相處了六年。這位阿根廷出生、有著南美原住民血統、公開表示自己是個大左派的女同志,個性相當硬,在認同政治上立場相當基進,對於許多事情也有荒謬無比的固執。跟著她這幾年來,我們的關係不知怎麼總是比她和她的其他學生融洽。持平而論,我也從她身上受益甚多,許多功夫都是讓她逼著逼著磨出來的。

如果要用江湖來做比喻,一時之間說不出她像哪個人物,但我想她比較接近丐幫的七袋長老之類的。她不是大師,也稱不上獨當一面的掌門人,但好歹是個有頭有臉的人物,武藝精深見識廣博;對外懂得人情世故,對下面的人要求甚嚴,卻也會和他們打交道,保持禮貌關係。有名氣,代表道上的人會買她的賬;武藝高見識廣,表示跟著她可以學到很多;要求多,所以出得了師門就是一種肯定;懂得人情世故,就會適時幫著下面的人。說她像丐幫,是因為她沒有名門正派典型的高傲或距離感,總是可以把姿態擺得很低。這些是她的優點,至少就我看來來說是這樣。

但她畢竟是有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加上有點年紀,某些固執會讓人抓狂。你知道,上了年紀的人常常這樣,一旦認定如何如何,也不管對錯,別人好勸歹說,都沒辦法改變她的想法。例子如何地多這裡就不爆料了,免得人家坐實我藉機報復的嫌疑。有個很經典的例子是從別人那聽來的:她因為電腦方面很不行,常常害怕資料無端端從硬碟裡消失,又不知道問題出在哪;有一次一堆人在她家聚會,剛好她要搬動電腦,就要大家幫忙。怎麼幫呢?所有機件的電線都不能拔,一串連一串的就這樣搬,因為她深信任何一條電線一旦拔掉,就會對硬碟裡的資料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夠誇張吧?

但是她的缺點中對學生們最大的傷害,是跟她私交越好的學生,越容易被她濫用這種私交。我的意思是,她往往會因為和這學生的這種私交所產生的親密感,混淆了她需要在這學生身上投入的指導責任,常常和他們弄些有的沒的事情,反而在指導論文這種對學生來說最重要的事上拖拖拉拉。有幾個跟她走得特別近的學生,為她這種習性受害頗深,不明不白地拖延論文進度。這些人多半是能跟她用母語也就是西班牙文交談拉近距離的人,而我因為西班牙文就只會那幾個單字,到目前為止算是受害最小。但因為長時間近距離觀察,已經感覺出來這種趨勢。

這是跟著老師求學多少要付出的代價。在研究所攻讀學位,特別是要寫論文的那種學位,和老師之間有點像女追男的倒貼關係。因為是自己倒貼上去的,第一時間就佔了劣勢,所以維持有點距離感的親密關係就極端重要。如果對對方太好,什麼都滿足對方的需要,啊就已經是倒貼了還什麼都順著人家,他就會不知節制地拿翹,隨便來,因為他完全失去那種保持距離感需要的那種相敬如賓。但是尺寸如果拿捏得好,自己雖然居於下位,卻也能主動掌握進退,讓對方有何時該輕鬆何時該認真的警覺性。

我不是說我老闆對學生完全不認真,只是她都把認真的力氣用在不是指導論文的地方,比方說辦個研討會啦搞個企劃案啦什麼的,把親信都拉進來一起做,而且一直做一直做,做到忘了她學生還要寫論文、她還有論文要看要指導。縱然她的強勢風格可以動員學生參與學術圈其他環節的運作,但是對學生來說,畢竟各個階段有各階段的首要任務,這種優先順序,學生自己應該比誰都清楚。

10月 18, 2008

伴君如 (上)

最近跟老板發生的事讓我心裡有點芥蒂,這件事說大不大,但似乎也在我們那個讀書小組裡起了點漣漪。

整件事的起因要從這個盛夏的某天講起,但長話短說,基本上是我們讀書小組因為是由學院院長辦公室贊助,每年不但要提出年度成果報告,也要提新的工作計畫,由院長辦公室審核工作計畫的內容撥發贊助款項。我們小組今年的企劃案由我起草,大家看過沒問題後提交院長辦公室靜候發落。當然,我們老板作為小組的發起人兼監督者,自然是看過點頭了的。後來錢撥了下來,而且金額算多,大夥又能度過一年。這是前情提要。

結果兩三週前有一天在學校遇到老板,她說話了。「某某,你寫的這企劃案我後來再看過,發現我無法理解你為何會這樣寫;這跟我們讀書小組過去三五年來的發展方向完全不一樣,你等於是要弄一個全新的主題。這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研究方向,你不但沒有顧慮到我們小組整體的研究旨趣,也好像沒有事先跟我們溝通討論過,彷彿這是你在寫你自己的研究計畫似的。過幾天我們聚會的時候,你能不能跟我們說明一下你當初是怎麼構思和做這決定的?」

我當時整個傻眼。是怎樣,搓湯圓嗎?搞內鬥抹黑嗎?先不論我們小組未來一年的發展方向是什麼,當初這企劃案不是妳也讀過了、也點頭了,我才呈上去的嗎?怎麼當時沒問題,現在突然當作沒這回事了?其他會員也很奇怪,說什麼完全不知道我這案子是怎麼會變成這樣。ㄚ之前大家都讀假的喔?

過兩天的聚會,我把整個原由再解釋一遍,什麼根據上學期大家討論的興趣延伸出來、同時需要開發新的領域、也顧及我們研究中心的需要云云,所以寫了這樣的案子。結果老板還是不買帳,還說以我們小組幾年來累積的成果,如今要突然轉向,會變得很糟糕。好哇,妳是頭,妳要怎樣就怎樣。但最令我內傷的,是她認為我這是悶著頭一個人搞出來的東西,沒有顧及他人意見;而且成員中有些人也當作沒讀過這草案,讓老板更有理由認為這整件是一付是我自己胡來的。那天聚會有兩個同伴當初是一起在現場看著我寫案子的,幫忙解釋了一番,但整場批鬥下來我心已經冷了一半。開會一結束,我看沒什麼好說的,自己先走了。

當時心裡暗暗下了個決定,反正這應該是最後一年了,我什麼都不要再管,你們要怎樣隨你們去。

過兩天我收到老板的信。信中說,某某啊,你好嗎?希望那天的聚會沒有給你太多負面情緒。你要曉得我是為大局著想,說的話絕對不是針對個人的,你千萬不要放在心上…然後又是發展方向不一致、你的提案適合另外組一個研究單位、我們應該針對原有的研究方向繼續深耕等等。最後老板摸摸我的頭,說如果我心裡有什麼不愉快可以跟她談談啦,順便關心我的論文進度什麼的(老闆也是我的指導教授)。老板這是懷柔來著。

我問你們,換作你們是我會怎麼回這封信?當然不可能問候她全家順便攤牌啊!我一個小研究生能怎樣?於是我回了封禮貌周到的短信,說我沒事啊只是有點困惑啦,但我了解您是為了整體著想,所以當然以大家的福祉為優先考量等等,最後不忘對恩師的噓寒問暖感激涕零,敬祝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點點點。

10月 02, 2008

布魯塞爾折返跑 之一

甫到布魯塞爾,下榻的旅館訂在舊城西側的火車南站Gare du Midi後方。那是幾乎要出了市中心的邊緣地帶,人煙寂寥街景蕭索,從街角商店和往來行人可以看得出這是中東移民的聚落。公車要來不來,觀光客的足跡稀疏,多的只是路過的車。我一個東方男子走在街上,非常顯眼。我在那間旅館住了兩晚。因為主要的觀光景點都集中在舊城中心區域的精華地帶,所以除了光顧幾次對街生意清冷的雜貨店和麵包店之外,旅館周遭我只匆匆走過、始終陌生。

對觀光客來說,布魯塞爾這個小而美的國都頂多只需要一天半的時間就可以逛完;即使是熱血沸騰的背包客,這個只有兩線地鐵的地方也真沒有太多可觀之處。除了必看景點Grand Place以及週邊的華美拱廊Galerie de la Reine和擠滿餐廳的海鮮街Rue des Bouchers,剩下的大概也不出皇宮之類的旅遊攻略標的。對國際政治有興趣的朋友則可以繞一趟地鐵Schuman站,去看看歐盟總部冷冰冰的大樓。個人建議有機會走一趟布魯塞爾的看官多鑽鑽小巷子(因為布魯塞爾舊城區小到要迷路都不容易),欣賞老房子民宅,特別是精巧細緻的陽台,看得到十九世紀中產階級生活的痕跡。

其實布魯塞爾是第二次來了。上次造訪此地是十二年前跟著救國團辦的旅行隊來的—沒錯,那還是個役男無法出國的時代;當時走馬看花,許多一閃而過的場景變成腦海中快門按下的剪影,留著殘破的印象、卻沒有具體的記憶。不過在從皇宮花園北側轉進法院的一個街角時,走到一個三叉路口,剎那間閃過一個念頭:我來過這裡。那感覺非常強烈,彷彿昨天才在那個路口徬徨徘徊過一樣,十二年的時間壓縮成一個恍惚。我站在那個路口正中央,沒有來車;我慢慢轉了一圈,看著四周的建築,街角的彎、彎的弧度,竟是不可思議的熟悉。

呆立在那的一分鐘裡,我心想:這是命運還是偶然,讓我在十二年後從布魯塞爾的同一個街角再走一次?為什麼是這裡?這裡有什麼關於我的秘密,以致於冥冥中安排我又踏上這個點?那一刻的納罕裡,我感覺到生命的重量輕輕地在肩頭按了一下。我無法體會這巨大的奧秘,只好如十二年前一般,繼續趕路。


註一: 地名我都用法文標示。其實比利時中南部是法文荷蘭文並行,不過一般來說英語都能通。
註二: 再怎麼自命不凡的背包客,有時也要低頭的。這次出遊買的旅遊書是大廠牌DK出版的TOP 10系列,用最淺出的方式介紹布魯塞爾的種種十大,比如十大景點十大餐廳十大歷史事件十大名人十大......方便好用。
註三: 到了比利時除了拜訪尿尿小童之外,也不要忘記另一位響噹噹的大男孩丁丁。他也是比利時之光,大約二十年前台灣曾經出版過一套十二本的丁丁歷險記彩色漫畫,是我們幾個表兄弟姐妹的少年英雄。他的狗狗米魯也是。Grand Place附近有一間周邊商品專賣店,價格不菲。

9月 30, 2008

出發

八月下旬拿到比利時發出的申根簽證後沒多久,就搭上往布魯塞爾的飛機,去了歐洲。這趟出走,與其說是旅行,不如說是走避。逃開現實生活的無力感,逃開寫不完的論文,逃開這小城的窒悶,逃開數不完的問號。

這趟三週左右的行程,跟弟和他女友三人同行加上幾天孤身獨行,跑了四國首都、一個環繞昔日皇都榮光的千年古城、一座大學城、外加聲名顯赫的內海港,總共七個城市。除了布魯塞爾和安特衛普實在是嬌小玲瓏外,其他城市至少需要一個星期以上的時間才能逛個通透,近距離觀察整個城市的丰采,體會地方生活的況味。這個要求基本上在這次旅程中滿足了一半,即使是這樣,仍然覺得意猶未盡;這幾座城市之豐富之引人入勝,實在可以呆上一兩個月慢慢探索的。

這次設計的行程是這樣的:

9/1-9/3 布魯塞爾一個人走
9/3-9/7 里斯本的故事
9/7-9/13 馬德里不思議,穿插9/10近郊古城Toledo一日遊
9/13-9/18 Paris, je t'aime
9/18-9/20 雷恩(Rennes),布列塔尼地區的行政中心,也是弟和他女友呆的大學城
9/21 安特衛普一日遊,大學同學DY友情相陪
9/22 布魯塞爾最後一瞥

總體來說,由於這些歐洲城市不僅有悠長的發展史,又多是觀光重點,能夠提供的旅遊物質條件如巴士地鐵都極為便利,所以當個背包客要逛這些城市,要具備的條件不出健康的身體(得要常常走路)、適當的預算(歐洲物價比貴的)、還有充足的交通資訊,頂多再加上不恥下問的勇氣。對歐洲有點認識的人應該知道,英文在那裡不是橫行無阻的,所以最好能粗通一個歐洲語言,至不濟也要帶本字典,臨陣磨槍總是好的。再來,帶顆充滿好奇並保持謹慎的心,這就能上路啦。

從我住的地方到布魯塞爾沒有直飛的航線,中間總共轉了兩次飛機、繞過底特律又到阿姆斯特丹,才終於順利抵達…不,其實一點都不順利。首先是底特律到阿姆斯特丹的飛機上,整整八個多小時不能闔眼。不知道為什麼,只要是飛長途,座位附近一定會有一個從頭到尾尖聲嚎哭不止的小孩。誰能告訴我,為什麼總是有父母喜歡把不到兩三歲的小孩帶上飛機呢?如果是因為搬家或工作需要也就算了,但是總不會每個父母都在搬家吧?幹麻一定要帶著這麼小的孩子啊?如果是出去玩的話那更缺德,生了孩子要認命啊,小孩坐這麼久的飛機對他們也是受罪,就別跑這麼遠嘛。

總之沒得睡了,我旁邊那個小孩不是好惹的,八小時真的是從頭哭到尾,中場休息絕不超過一小時,而且哭叫之淒厲音量之驚人,我相信他將來一定是個唱將。好在荷蘭航空有個福利,就是每個乘客有自己的小電視,而且機上電影片單超多,有十幾部可以選。於是我生冷不忌,連吞了四部還沒看過的好萊塢電影:

功夫之王 – 其實有幾個點子我還挺喜歡的,可說是把一部四平八穩的商業片拍壞了。

Vantage Point – 感想跟功夫之王差不多。一開始還挺期待的,同一套戲法玩了五六遍,到了第三遍已經膩了,只想直接切結局。

Jumper – 幾乎沒有可取之處,劇本已經糟了,要救回來很難。

Speed Racer – 沒看完。並不糟但也沒太好,Rain的英文聽得出來用心練過。雖然視覺方面可觀,但故事不精采。有人認為應該把這部片當作兒童片來看,我覺得是故事貧乏的托辭。

Speed Racer看到最後三分之一的時候要準備降落阿姆斯特丹了。那是第二場噩夢的開始。我只能說:奉勸各位有機會到歐洲旅遊時,如非必要絕對不要在阿姆斯特丹轉機。因為申根國家只要入境一次,之後可以在所有申根國家內自由行動,無須再次通關,所以只要從阿姆斯特丹轉機到其他申根國家,都必須在阿姆斯特丹通關入境。因此可以的話,要嘛看官們直接在那裡落地入境,不然就想盡辦法避開那座煉獄。是的,阿姆斯特丹機場對非申根國家的旅客是一場夢魘,不論你的轉機時間有多充裕,哪怕是兩個小時仍然會讓你趕得心驚膽跳。因為那裡顯然是入境申根國家的主要關卡之一,入境的人特別多,偏偏海關人員很少,可以想見在機場交通的巔峰時刻會有多刺激多恐怖。我通關的時候,給非申根國家旅客使用的海關只有三四個,讓一兩百個準備入境或轉機的人排隊。我只差兩三分鐘就錯過飛布魯塞爾的班機,你說扯不扯?

還好老天保佑,讓我在最後一刻順利過了海關、沒跑錯登機門、趕上接駁巴士,終於坐上飛機,一個小時後到了比利時首都、也是歐盟總部布魯塞爾。

只是我沒料到,我人到了布魯塞爾,托運行李卻錯過了那班飛機… …

9月 27, 2008

看官們眼睛要睜亮,這個字不是廖哦!這個字唸做ㄔㄡ,音同抽。

今天讀資料時讀到這個字,看了半天看不懂是什麼意思,也不知道怎麼唸,只知道從部首來看應該跟病痛有關係。折騰一陣好不容易查到了,就放上來大家一起認識生字唄。

根據教育部網站提供的國語辭典,瘳可當作動詞名詞兩用。當動詞作病癒解,比如說...你就快抽...ㄜ...瘳吧,就是你的病快點好的意思。

另外當名詞解則是損失的意思。我猜這種用法也許比動詞常見,我讀到的資料也是當名詞用。我讀的那句話摘自民初女權運動刊物〈女子世界〉第九期:「醫吾中國,庶有瘳焉」。

9月 24, 2008

Witch Hunter Robin 禁獵魔女

2002年日本首播、國內放映時翻作〈禁獵魔女〉的Witch Hunter Robin走冷冽路線,故事以一個獵補巫師的組織STN-J的獵巫行動為主軸,整部動畫大致可以分成前後兩段,前半段大致以單元方式描述各自獨立的獵捕行動,後半段則接近組織內鬨的陰謀和反制。對於主角Robin以外的探員的微妙關係與心理,比較少花篇幅在經營,最大的著力點是在以組織建構、魔法異能、還有社會資本幾個框架重現的基本命題:權力的追求。隨著故事的推展,〈禁獵魔女〉抽絲剝繭,帶領觀眾反思,究竟整場獵巫行動中,是巫師邪惡還是人類恐怖;究竟獵巫為的是剷除妖孽,還是僅僅為了剷除異己。


乍看之下,光從單純的視聽經驗來看,大致可算男的帥女的美—而且主角Robin有裸睡習慣這件事真是宅男觀眾的一大福利—畫風頗有低調哥德的黑暗華麗,音效也甚為精緻。但是用色普遍陰冷,人物從服裝到對話都沒有太多變化,大體上一般地冷調,故事推展也慢。照理來講,這樣的元素不能算是討喜的動畫,但這部作品依然是值得一看的佳作。

〈禁獵魔女〉呼應故事背後更大的社會脈絡,在於從東京都會追捕魔法師族裔這樣帶有奇幻色彩的框架切入,很可以將巫師的邊陲身分作為比喻,去投射更深刻的時代意義。五百年前的女巫是教廷治下歐洲的邊緣人,而歷史更迭至今,住在地鐵站裡的遊民、被四處踢皮球的孤兒、到器官買賣的受害者,身懷巫術魔法的人常常也都是隱藏在主流社會底層、或是無法捍衛自己權利的弱勢族群。探員們一次次獵捕巫者,也是一次次剝開日本都會以奪目光采遮蓋住的瘡疤,讓觀眾看見邊緣人的憤怒、無助、無奈。魔法師行使巫術,與其說是因為能召喚奇幻魔力而擁有神族欽點般的特權異能,不如說是藉由這些力量來宣洩他們的委屈,伸張他們難得的奢侈正義。

就算日本動畫題材無奇不有,但把中世紀歐洲那個教廷獵殺女巫這麼政治不正確的歷史搬來裝新酒,未免是太冒險的創意了。故事主人翁瀨名羅賓一頭金髮,是日本出生、托斯卡尼地區長大、從義大利STN總部調來支援的年輕探員。除了從故事中隱約知道總部名稱是Solomon之外,沒有人知道STN究竟是什麼組織、全名是什麼;不過從它的任務和總部位於義大利的設定,很容易讓人以此作中世紀教廷獵殺女巫行動的聯想。羅賓一來到日本,除了文化上的諸般不適應,首先立刻發現日本支部行動風格的差異,就是這裡是不獵殺巫師的。她的長官與同僚向她解釋,這裡的作法是,一旦發現有人巫力覺醒或有行巫術者,以人道考量制服逮捕,以進一步觀察研究。冒險歸冒險,這個設計很聰明地告訴觀眾,巫師依然存在,但獵燒處決是五百年前的事;時代進步了,現代文明人只負責抓,然後關起來調查。這中文名稱翻得很好:禁獵魔女,羅賓也有魔力,更是總部派來支援獵殺行動的探員,但是在STN-J只關不殺,等於禁獵。

雖然整個故事從第二段開始才真正引人入勝,帶領觀眾進入這場權力爭奪的內幕和巫師身分的真相,但是我有興趣的是前半段裡禁獵原則的設定。這個有意思的核心概念提示了一種獨屬於現代的生命政治觀點。從教廷獵殺女巫的歷史可以看得出來,中世紀以前看待生命的態度採取一種消去法的邏輯,凡是不為當權者所容的異端,一律以撲殺的方式排除滅絕。放逐這個自古以來中外皆採用的策略,雖然不以殺戮為目標,但也是一模一樣的邏輯,總之是眼不見為淨。這種權力的展現方式有一種武斷的暴力,讓生命的意義被直接而簡單的思維決定是繼續存活或是被否決,不被認可的生命在當局者治內是沒有生存空間的。

從資本主義逐漸將互不相連的各個文明濃縮成一個全球化世界的現代時期以降,生命政治有了重大轉折。主宰統治階層的生命觀點的,不再是排除抹殺,而是收編控制,讓邊緣 人、會惹麻煩的,一一放到特定單位進行管制,使得他們在公共空間彷彿不存在,卻其實是更進一步地受到無所不在的監視。他們變得既隱形又無所遁逃。這是傅柯寓言的體現,所有人都變成官僚體系下需要控管的主體,一旦被標誌為有問題,更需要提報、矯正。在這個以納編控管之名讓權力觸角無所不在的時代,一個邊緣生命連放逐的生存空間都沒有:你在體系之外,卻又無法自外於體系的暴力。廿世紀以來大行其道的管理學,大可以作如是觀。


8月 29, 2008

一波三折的申根簽證 (下)

要搏這最後一次,就得申請其他國家的申根簽證,因為法國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轟ㄟ從附近的國家開始找,看看是不是有比較方便的管道。

先選了西班牙葡萄牙兩個國家。西班牙比法國還難纏。雖然耳聞這國家的申根簽證好辦,但是他們領事館的網頁寫得清清楚楚,要申請簽證必須一個月以前就預約。一個月!你們這群鬥牛士到底在跩什麼,怎麼比高盧人還難搞啊!葡萄牙更扯,網路搜尋了半天,竟然找不到他們駐爛蘋果領事館的官方網站。找到唯一的什麼文化旅遊交流中心,上面的領事館資料還是舊的,最後是靠爛蘋果的一個商家機構搜尋網站,才找到最新的地址電話。對了,有想在國內申請葡萄牙簽證的朋友也要注意,他們家的簽證要在西班牙駐台辦事處代辦。有沒有搞錯,葡萄牙這個國家到底還在不在啊?!到底還有沒有政府在運作啊?!

好吧,伊比利半島那邊死路一條,改走東邊。先從比利時下手,駐爛蘋果領事館網站很快就找到了,申根簽證的文件跟法國的基本上相同,有些細節不一樣: 1)申根簽證申請表、2)護照影本、3)非美國公民者要附簽證等身分證明影本、4)班機或客輪訂位證明、5)滯留申根國家期間每晚的住宿證明如旅館訂房記錄或友人邀請函、6)過去三個月薪資證明或銀行帳戶資料等財力證明、7)旅遊保險。比較機車的地方是他們要看你過去三個月的經濟狀況,其他都一樣。至於申請手續,需不需要預約等等,網站上面沒有註明;照理說沒寫應該就是不需要的意思,但是轟ㄟ不放心,還是寫了封伊梅爾去問。

OK,這裡有一件是轟ㄟ要提醒鄉親,那就是領事館提供的電郵基本上是擺著好看的,他們從不回信。他們提供的電話也不是讓你摳去問話請安的,因為全部都是電腦語音。結論是:自求多福。

不過既然不用排隊繳件,至少是個好消息。於是轟ㄟ用一個下午的時間改機位、退掉一半的旅館再重新訂、重新填申請表,再用一天的時間確定所有環節安排妥當、又花一天的時間跟老師見面拍拍新生的頭之後,當週的星期五又要上路啦。

咦,那三個月的帳戶資料咧?沒錯,固定收看本台的觀眾都知道轟ㄟ今年流年不利,凡事一定不會讓人家好過的。就在轟ㄟ星期四要去銀行請資料的時候,你們猜發生什麼事?銀行主機竟然給偶當掉啦!!整個美國的HSBC都沒辦法調閱帳戶資料,可能要隔天才能修好。是怎樣!好,要玩大家來玩啊,老子明天提早進爛蘋果城,去那邊的分行辦行了吧!

就這樣,星期五一大早,又是天還沒亮,轟ㄟ戰戰兢兢上路了。這是轟ㄟ兩個月來第六度進城,有沒有這麼誇張啊?光開車來回就已經兩千哩ㄟ,已經天文數字的油錢先不要算啦,光是這距離就夠轟ㄟ到德州牧牛了啦。那時轟ㄟ想,千萬不要讓我再下來一次,再來一次我就成鄭和了。

說來奇怪,這天一路上真是順極了。不但提前在上班車潮前到了爛蘋果,順利停好車、弄到帳戶資料,還有時間吃早餐,再檢查一遍所有的申請資料。比利時領事館開門時間一到,轟ㄟ就進門了,排在前面只有兩個人。雖然人很少,心情稍為放鬆,但其實還是滿忐忑不安的,畢竟搞砸過,實在不敢打包票這次一定能過關。從前只聽過人家過五關,可沒聽說過如果有第六關會發生什麼事。

領事館小姐出現,櫃檯開始作業了,很快就輪到我。她要一份文件,轟ㄟ就遞一疊紙,一來一往,不慌不忙。這個小姐典型的高瘦歐洲熟女,臉很長,不笑的時候有點嚴肅。他看了看轟ㄟ的資料,在電腦上打一打,又翻一翻那一疊紙,然後要轟ㄟ交錢,說隔週可以拿護照了。請問那意思是要到拿了護照才知道簽證有沒有過嗎?皮膚白得發紅的比利時熟女笑出聲來,說當然是因為過了才收你的錢啊!下星期會把護照寄給你的,Have a good day。

我愛比利時!!!

注意囉,至少在美國這裡,同樣是申根簽證,法國簽證是要先繳錢才辦事的,但是比利時簽證是辦事之後才繳錢。也就是說,在一般的情形下,申請比例時簽證,只要讓你到了繳錢這道手續就等於大功告成了,不會花你冤枉錢的。看到沒看到沒,高盧人你學著點!

那天八點進城,八點二十分停好車,八點半拿到帳戶資料,九點十五吃完早餐,十點二十分就辦完比利時簽證,還有時間悠哉地逛紀伊國屋書店和Book Off。雖然整個下午都塞在回家的路上,身體也累到快垮,但是緊繃的心情真的放鬆很多了。直到前天收到護照(還提早一天送來),看到上面貼著一紙清清楚楚的簽證,轟ㄟ的申根簽證大冒險終於把第三折折完啦!

看了轟ㄟ的辛酸血淚,希望鄉親們要學到教訓,就是如果不能找到旅行社代辦申根簽證,沒有萬全的準備和自信,千萬不要花冤枉錢浪費時間辦法國簽證。鄉親們,愛珠椅喔!

8月 27, 2008

一波三折的申根簽證 (上)

今天早上還賴在被子裡不肯起身時,有人來敲門。匆匆忙忙穿了衣服開門,沒看到人;走到陽台看到FedEx先生正要離開,趕忙叫住他是否有東西要給我,他說已經放在我門前了,轉頭一看,地上放了一個薄薄的信封,打開一看是我的護照。

我一波三折的申根簽證大冒險終於正式告一段落。

打從七月下旬就開始打點八月底去歐洲小晃一陣。當初的打算是論文寫到一個階段,這學期不用修課也沒工作,弟弟又在法國待最後一年,就把握這最後機會去走走吧!想不到這個決定竟然是我一連串苦行的開始。人在異鄉,要辦旅遊簽證處處不便,不像在國內可以擺爛找旅行社幫忙搞定;尤其是像我們這些比較有刻苦精神的學生,常常有一種什麼都自己來算了的愚勇,到頭來總是累翻。有鑒於轟ㄟ的悲慘遭遇,決定把一番甘苦談分享給收看本台的朋友。假使哪天鄉親們也碰上在外地辦簽證,可要引以為戒啊!

轟ㄟ一開始設計的行程很坦白誠實,老老實實從法國入境,中間轉到其他申根國家跑跑,最後再從法國離開。好的,根據法國駐爛蘋果領事館的規定,申請旅遊申根簽證至少要備齊以下文件:1)申根簽證申請表、2)護照影本、3)非美國公民者要附簽證等身分證明影本、4)班機或客輪訂位證明、5)滯留申根國家期間每晚的住宿證明如旅館訂房記錄或友人邀請函、6)滯留申根國家期間每日至少一百美金的財力證明、7)旅遊保險。基本上,由於有一半以上的住宿確有需要,所以轟ㄟ不必弄個假的訂房記錄,不過也因為這樣,光是找看起來理想的旅館就花了好幾個下午的時間。

但是注意哦,文件備齊了還沒完,去法國領事館繳件是要預約的。你得上他們的官方網站,提早至少半個月預約繳件時間。也就是說,你不但不能說去就去,還得先上網預約半個月以後的日期,才有機會讓那些高盧人審你的文件有沒有任何問題。

然後第一折來了。繳件當天轟ㄟ還提早起床,提早到領事館,結果領事館那把門的警衛一定要準時才放我們進去。一進去第一件事就先繳錢,然後要你坐在一旁等等等,等到叫到你的名字了才讓你去窗口。結果轟ㄟ兩個閃失,學生簽證和I-20沒有附影本(高盧人是不會幫你影印的)、財力證明也不夠正式,就這麼打了回票,說把文件補齊才能審。老天爺,我從家裡開車來回要六個多小時ㄟ!那天是星期五ㄟ!那豈不是要我先回家窩兩天,然後星期一再又舟車勞頓去補那三張紙?@@…勞頓也只好勞頓了,誰叫我不是老大?

和Katie看完電影吃完飯後,一路快車回到家,隔天把那三張紙補上,星期一大清早又去了爛蘋果,也就是轟ㄟ之前提到的第五度殺進殺出。沒想到這次遇上的第二波折才真嘔。補件不用另外繳錢也不必排隊,但是要在早上九點到十點之間辦理。好,你法蘭西屌,我就忍氣吞聲這一次,反正我文件齊了不怕你。收件的高盧人看看我的三張紙,左翻又翻,丟了一句:下午三點來拿。按照慣例,只要收了件就等於簽證過了。雖然不知為何覺得不安心,但是老江湖都這麼說了,應該沒問題了吧?又跟Katie約了見面,還要她陪我去取件,想不到三點去到領事館,發護照的高盧女拿著我綠油油的中華民國護照翻來翻去,最後說對不起你的簽證沒過。瞎密?!沒過??!!轟ㄟ震驚之下,還是很有風度地說可不可以請問為什麼沒過。那位女士連看都沒看我一眼,只很制式地用她濃濃法語腔的英文說:恕我不可奉告,不過我們很歡迎你六個月之後再來申請。

妳媽的六個月啦!再過六個月老子我也不需要辦你家的簽證了好不好!!

暸了沒?別的申根國家規定如何不清楚,但是法國簽證一旦申請不過,下次再辦要等六個月。我靠!機票都買了ㄟ,我弟那邊也有幾張機票車票不能退ㄟ!也不讓人知道為什麼不過是怎樣啊!

那天晚上一直到回家,還處在一種過度疲勞加震驚以至於麻木不仁的狀態。有種心灰意冷,想要整個放棄卻又不甘心。打了電話回家,也打電話問她的意見;電話這邊阿娘要我算了,如果只是損失幾個錢的話也只好這樣,電話那邊她要我別放棄,再試試其他辦法。其實轟ㄟ是真的累得要死,幾次殺進殺出,那陣子又好幾天沒睡好,光是身體就很想好好休息了。但是時間逼得那麼緊,每過一天機會都少一點,那真是分秒必爭的壓力。為了不能退的機票車票,為了跑這趟歐洲,為了爭一口氣,轟ㄟ就拼了,搏這最後一次!

8月 18, 2008

Wings of Desire; Far Away, So Close!

溫德斯在1987年拍完慾望之翼後,顯然意猶未盡,於六年後找回主要演員,用簡直一模一樣的敘事模式,拍了續集咫尺天涯

在另類白色恐怖的冷戰四十多年後、蘇聯主導的共產鐵幕崩潰的前兩年問世的慾望之翼〉,乍看極為沉悶乏味,我在電影資料館第一次看這部片時,開演不到十分鐘就開始打瞌睡,不到半小時就決定跟我弟溜去喝咖啡。但是這部片獨特的視覺風格和美學表現是很契合柏林圍牆倒塌前夕的時代氛圍,前陣子有機會好好看一次,終於有機會得見大師風采。大量的獨白、黑白攝影、天使傾聽人心裡的聲音,除了沒完沒了的存在辯證外,還適切地掌握了低壓的政治氣氛下、人們如何把話藏入心底的壓抑與無奈。在這種人人都是孤島的時代,天使成為觀眾的眼與耳,替我們看穿無表情面孔下的內在情緒、聽到靜默裡的自白。

但是,也同時因為天使沒有感官能力,沒有喜怒哀樂,讓天使墮入凡間體驗活生生的人世,頓時變成無與倫比的誘惑。後半部的〈慾望之翼〉因此搖身變成另一個辯證,讓變成凡人的天使去感受氣味、感受痛苦與愉悅、感受寒冷暖熱、感受愛。原來看似單調冷肅的八零年代柏林,其實充滿生命,四處流竄著時代巨輪滾動前的陣陣騷動。天使Damiel墮落成為人,其實驚喜連連,〈慾望之翼〉走到最後,在一片困惑中看到一絲希望。

1993咫尺天涯〉使用一樣的拍攝手法,處理同樣是天使墮入人間的題材,這回卻是Damiel的老搭檔Cassiel帶領我們經歷東西德統一數年的柏林。只是Cassiel沒有他搭檔的樂天與好運道,困頓和混亂讓他不知所終,歷經酗酒、露宿街頭、偶然成為不法份子,最後竟死於非命。我認為溫德斯藉由Cassiel沒頭沒腦的悲劇投射他的時代觀察,也許是想表達他對新柏林的一種茫然甚至忿懣。但是不知為何,總感覺整部片走到後來變成一部鬧劇,尤其是最後半個多小時跟黑道周旋最後莫名奇妙被射死,一整段劇情有種廉價黑幫片的荒謬喜感。

總地來說,從慾望之翼〉到〈咫尺天涯〉,溫德斯毫不掩飾橫跨六年縱看柏林劇變的史詩企圖。以他前作濃烈的人文氣息和大師手筆,確實是可以期待他經歷時代轉折的心得。可歎光華只閃現一次,〈咫尺天涯〉拿到當年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個人認為是過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