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28, 2017

看片小記 衝突的一天 (2016)

茉莉花革命後的兩年內,埃及推倒了執政達三十年的強人總統穆巴拉克,滿心期待迎來的新總統穆西能平反多年來的不公義,卻在失望透頂之下啟動第二次革命,再次推倒總統。2013年的埃及,彷彿回到兩年前革命初起的激情,卻陷入新的紛擾:穆西靠山的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陣營,與支持二次革命並且和軍方勢力匯流的群眾兩相對抗,撕裂整個國家。陷入分裂危機的埃及,全面性的混亂與劍拔弩張的暴力在街頭天天上演,如今已是日常生活的場景。

入選為去年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開幕片的《衝突的一天》,中英文片名各有韻味,英文片名Clash指出二次革命下埃及社會對立的這種撕裂,中文片名則道出這種撕裂下的一日生活,即衝突、暴亂、荒謬與政治激情的日常化。在一次街頭遊行中,警方不分青紅皂白一一逮捕民眾,先後塞進囚車,有記者、支持軍方的、也有穆斯林兄弟會的幫眾;有知識份子、有露宿街頭的流浪漢、也有滿腦球經與夜店趴的屁孩。街頭衝突隨著日頭上升而加溫,囚車裡的人也逐漸增加,車外叫囂亂仗,車內也在擁擠悶熱中不斷激盪煩躁忿顢的情緒。所有人都想離開囚車,卻偏偏就是所有人都困在裡頭,誰都離不開。

《衝突的一天》全片都在囚車內拍攝,攝影、剪接與調度難度之高已令人咋舌,戲劇張力也因相當明快的節奏感而一路緊繃到最後一分鐘。電影也毫不掩飾以小喻大的野心,以困在囚車裡的一幫人來影射整個當下的埃及社會,車裡不時閃現的緊繃與對峙也正是整個社會劍拔弩張的對立態勢。當然,日常生活不會每分每秒都塞滿政治激情與衝突,因此,囚車裡也每每出現需要解決生理需求的情節,並且透過囚車的封閉環境,來突顯這些需求的急迫性;於是,解尿、呼吸這等毫不特別也與政治無關的身體作用,此刻變成攸關生死的大事。囚車上也有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在呼喚親人的聲中、在歌唱或車殼上劃圈圈叉叉的遊戲中,跨越意識形態與政治立場的疆界,擁有難得的歡樂片刻與人性溫暖。

如此的《衝突的一天》想要傳達的訊息已經很清楚:這不是關乎伊斯蘭兄弟會、或支持二次革命、或兩造政治對立的意識形態之爭。所有埃及百姓正如同困在囚車上的人們,都是同一條船上的人。種種歧見齟齬,或是政治理念云云,都是虛幻,在更加真實、更加牽動我們生活與心緒的親情和友情之前,所謂的革命無非是政治人物與軍隊的權力遊戲。未能透視到異中存同、團結一致才能度過難關這個真諦者,只有像囚車上的人,在七嘴八舌、莫衷一是當中,走向最後的覆滅、淹沒在更龐大更狂亂的政治激情裡。

《衝突的一天》最令人激動不已的正是這個當代寓言,也是它帶給世人的警示。我認為許許多多的社會衝突、包括台灣幾個世代以來的政治對立,亦可做如是觀。

4月 12, 2017

罽賓與鸞

電影《刺客聶隱娘》裡,許芳宜飾演的嘉誠公主講了一個令人愀心的故事「青鸞舞鏡」。故事很短,全文如下:

罽賓國國王得一青鸞,三年不鳴。有人謂,鸞見同類則明,何不懸鏡照之。青鸞見影悲鳴,對鏡終宵舞鏡而死。

房慧真提到這故事典出《異苑》。然每次瞥眼到這故事都感覺頭眼隱隱發疼,畢竟電影就看了幾遍,相關報導或文章也讀了不少,卻始終沒能把那第一個字的讀音記下來;仔細一想,究竟那青鸞是啥鳥也沒真懂過。不求甚解至此,總會有受不了的一天,一直糊塗下去也不是辦法。

幸好,看似生難字的只是我的見識少,五南版《國語活用辭典》可是有收的。罽,网部十二畫,讀作ㄐㄧˋ,音同「季」、「紀」。「罽」是個以「㓹」為聲符的形聲字,不過「㓹」這聲符本身已經打不出來,只能在某些網頁查到這在《說文解字》的時代是「銳」的古字,音也類似,也大約就是鋒芒的意思。而「罽」既然從「网」,便和網狀物有關,許慎說得俐落,「罽」就是魚网/罔;段玉裁的注解進一步說:《廣雅》,罽,罔也。後來「罽」也衍伸出毛織成的氊子之類的東西,而有氂罽、毛氂所以為罽的說法。

雖然做為捕魚網的「罽」那麼早就有,但比較常查到的好像還是「罽賓」。

各版本辭典對罽賓國的解釋大同小異,是由來不可考、確切地點也不清楚的西域古國,只知大約在喀什米爾地區。維基百科網頁不知從何考證來的,說古希臘人稱喀布爾河為Kophen,罽賓二字之音即由此來。而漢晉、南北朝、隋唐等皆有各種不同名稱、地點也不盡相同的西域國度,似都指涉這罽賓。或許也是這難以精確的資訊,使得罽賓國究竟有何特色物產,也彷彿莫衷一是。

至於「鸞」,許慎倒是說了不少:「亦神靈之精也。赤色,五采,雞形。鳴中五音,頌聲作則至。从鳥䜌聲。周成王時氐羌獻鸞鳥。」這由西南邊族進貢、長得雞模雞樣、又有五彩羽毛、似雀似鳳、猶如神鳥一般的生物,後來有人將它擴充解釋,金雀者有之、鳳凰者有之,又曰赤色為鳳、青色為鸞。也有人乾脆說那是孔雀。不過,反正那是神鳥,究竟是哪種鳥類,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了。相較之下,這則神話故事的傳奇色彩與寓意,遠遠更引人輾轉反思。

最後附上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三的「鸞鳴」故事原文:「罽賓國王買得一鸞,欲其鳴不可,致食希金繁,饗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夫人曰:嘗聞鸞見類則明,何不懸鏡照之?王從其言,鸞賭影悲鳴,沖霄一奮而絕。」

以上是「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提供的文本。另有維基百科的版本,前半部斷句略不同:「罽賓國王買得一鸞,欲其鳴不可致。飾金繁,饗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個人認為這版本或許沒有專業學者加持,但讀來似乎較順暢,語義也合乎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