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29, 2012

看片小記: 艾未未‧草泥馬 (Ai Weiwei: Never Sorry, 2012)

《艾未未‧草泥馬》挾著近年來隨著京奧、川震、艾未未神秘失蹤又出現、逃稅風波、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等艾未未相關熱浪,今年夏天在美國風光上檔。日前在台中舉辦的紀錄片雙年展中,這部紀錄片正式登台,讓我嘗到一票難求的閉門羹。好在本片如預料排上了院線,雖然只在台北的兩個廳做帶狀放映,但總比甚麼都沒有好。

這部由導演Alison Klayman近距離跟拍艾未未長達兩年時間而成的作品,對艾未未迷來說,幾乎如第一手接觸這位魅力逼人、帶著傳奇色彩的藝術家,實是相當珍貴的資料。不過話說回來,打從艾未未上線以來,大約是以數位藝術家的方式,公開自己與當權者周旋的過程;又因為他近年來的生活基本上已經是無分晝夜地與中共官方對上了,他的微博推特─後來轉戰到推特─紀錄的基本上就是他的生活了。加上近年來艾未未透過西方媒體大量曝光,並慢慢感染國內文藝界,到了《艾未未‧草泥馬》推出,電影中多半是我們已經知道的內容,熟悉艾未未其人其事的觀眾比較難從其中窺見他不為人知的一面。

11月 24, 2012

看片小記: 311之後 (Friends After 311, 2011)

《311之後》,海報上的女孩即藤波心
打從今年稍早的【青春有為】主題影展首次引進台灣以來,岩井俊二的新作《311之後》所到之處盡是滿座,即使移至新北市官方專放映紀錄片的府中15的場地,依然賣到一票不剩。我一得知本片排上府中的十一月片單,就在危機感驅使下立馬下單了。果不其然,到了現場便看到「售完」的便條。

因為《情書》(1995)或《花與愛麗絲》(2004)而追隨岩井俊二的粉絲,可能會對《311之後》的落差感到幻滅;我在府中的放映廳坐到第二排,就看到至少兩個人睡倒(雖然我不確定他們是不是那種粉絲)。這部超過130分鐘的紀錄片,在某些人眼中可能顯得枯燥單調;它完全沒有《情書》或《四月物語》(1998)的乾淨純真,也沒有《燕尾蝶》(1996)的繁複華麗。即使就紀錄片來說,《311之後》的樸素直接,可說使用最簡單、最不花俏的敘事與編輯技巧,將塊狀的對話與訪談片段組織成片。片中少有的高潮,恐怕是偶像藝人藤波心的超短裙(誤?)、以及樂團Frying Dutchman在東京街頭的突擊演唱了。

岩井俊二之所以如此(或許)一反常態,很有可能是主題的急迫性與電影本身的批判姿態。從本片的原片名Friends after 311比較能理解電影的創作契機,緣於岩井俊二在福島事件後全面轉向反核的鮮明姿態,同時開始結識一群立場相投的朋友。岩井俊二決定探訪這些朋友,將訪談拍攝下來,是為《311之後》。縱使--或許正是電影形式上的極簡,造就本片主題與政治訊息的明確,那便是正面而沉痛地檢討核電對日本所造成的災難,同時疾呼反核的必要與急迫性。電影更透過幾位學者與專家人士之口,表達核能領域的所謂內部人士的幻滅與轉向,並且不斷告知我們,有關核能種種,同樣危險的是政客與企業人士護航所造成的人禍(這點寶島觀眾想必心有戚戚焉)。

蔡雨辰在放映週報的評論相當精準地說到,《311之後》是岩井俊二對核能的種種天災人禍的宣戰。本片不厭其煩、且毫不賣弄剪輯技巧的(無)風格,可視為一種面對這個國族、社會危在旦夕的急難時刻的沉痛而凜然的論述姿態。這不是甚麼「有些事今天不做以後都不會做了」的情調;對他們來說,今天不做,或許就沒有明天了。

台灣也是一樣。

11月 11, 2012

橤蘂繠惢

以上都是「蕊」的異體字,讀法也應該都相同,異體字典提供的解釋很通俗親切,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教育部的國語辭典官網上有關「橤」的用法只收了一條:橤橤,下垂的樣子。用法:「橤橤芬華落」,語出盧諶的時興詩。

有意思的是,我在查這些字時意外發現「蕤」這個字、也就是國內性別研究先鋒何春蕤老師的「蕤」,本身就有「繁花盛開下垂」的意思。蕤,讀作ㄖㄨㄟˊ,同音字極少且都是罕見字,就不舉例了。這麼看來,這字也挺有趣,不知是不是會意字?

蕤的異體字也挺多,這裡不列舉了,請點擊這裡自行參考。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官網所收的「蕤」,由此去

11月 09, 2012

這事挺有意思。自從進了學堂毀人不倦以來,發現認識學生的名字是增長見聞、認識新字的絕佳機會。這顯然也是難為做父母的,雖然菜市場名滿地撿,總還是會有這麼些人,費盡心思想要找些不尋常的字,來入小孩的名。效果自然見仁見智,雖說讓人印象深刻總是搶了個先機,但來到了電腦輸入的年代,罕見字還好處理,若是電腦系統沒收進來的字就麻煩了。

「亘」也是個咱們教育部重編字典官網沒收到的字。根據康熙字典,亘部首為二部,四劃;此字意思頗多,唸法也各不相同,大致有下列幾種:

一、音同「宣」,正是宣的古字,引說文解字之「求宣也揚布也」。(教育部異體字字典詞條)
二、「桓」的變體字,唸做ㄏㄨㄢˊ,音同「環」。中國的古鄰國烏桓也可寫作「烏亘」(但新微軟注音的ㄏㄨㄢˊ並未顯示這個字)。(教育部異體字字典詞條)
三、「亙」的異體字,可讀做ㄍㄥˋ或ㄍㄣˋ。(教育部異體字字典詞條)

近兩個學期來,已經遇上兩個學生的名字裡有「亘」,而且不約而同都讀作ㄒㄩㄢ,真有意思。

11月 01, 2012

突然有這樣的想法,不知道形聲字的原理是不是像生物學中的顯性基因,往顯性基因去找特徵就對了?「韋」這個偏旁給我很有這種感覺。不論它在形聲字的右邊或左邊,讀音一律跟「韋」同韻腳,相差不會太遠。

韡,讀作ㄨㄟˇ,音同「委」、「偉」,光明盛大的樣子。

這應該是個罕見字吧?辭典中收的詞條很有限,舉的詞句也少見晚近的例子。比如說《詩經》中就已有「常棣之華,鄂不韡韡」的句子,劉勰的《文心雕龍》中也有「並楨幹之實才,非群華之韡萼也」這樣的句子(這些都是教育部官網上給的例句)。請恕我才學短淺,這兩個句子都無法適切解釋。至少我們可以推敲出「韡韡」也是指光明貌。

但無論如何,這個字真的很少人用了應該是很中肯的觀察,才會一時之間難以找到好親近的例句或使用方法。不過一個字能走了兩千多年,壽命也真是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