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06, 2009

看片小記: ラヂオの時間 & 寂寞的十七歲

ラヂオの時間 (1997)

三谷幸喜的作品這幾年在國內知名度直線上升,我如今卻是第一次接觸。這部講電台廣播劇的故事是他的首部電影作品。看了一整個嚇到,簡直是太強的編劇,還有場面調度,也是功力驚人,不能理解這部片為什麼當初台灣沒進,後來好像也沒出DVD。光是看本片的卡司,唐澤壽明、鈴木京香、西村雅彥、還有許多日劇中臉熟但叫不出名字的演員,一字排開就很嚇人了。故事講現場直播的廣播劇當天晚上的意外、名星爭寵、擅改原著、加上音效做不出來等狀況頻頻,具體而微地講廣播產業的現狀,而最精采的地方是為了解決製造音效的問題,找來電台中轉作警衛等退休的老先生,現場製作出讓人驚歎不已的音效。這部片以這樣的方式召喚那個很有手工業味道的舊時代記憶,我覺得比那三丁目要高明多了。

寂寞的十七歲 (1968)

本片是白景瑞的第二部導演作品,實驗性格頗強,從大膽的攝影就能直接感覺出來。白景瑞是台灣第一位留學義大利的電影人,應該也是國民黨時期第一批直接受過國外電影專業和高等教育訓練的導演。他旅義四年回國後擔任《蚵女》的剪接,並跟隨李行參與策劃《養鴨人家》等作品,同時導演自己第一部作品《還我河山》(1966)。


不知道是不是這層留學歐洲和跟著李行累積實務經驗的緣故,《寂寞的十七歲》不但影像風格獨特,也為國內寫實電影增添社會問題的色彩,在九年國教開始實行的前一年(拍攝時間是1967),就點出青少年心理和升學壓力等問題。這部片也於同年在第六屆金馬獎中有所斬獲,一舉讓白景瑞拿下最佳導演、彩色攝影(林贊庭)、彩色美術設計(李季)、剪輯(沈業康)、錄音(洪瑞庭)、還有攝製技術特別獎共六個獎項。

這部電影跟許多早期攝影相當出色的電影一樣,讓我們看到那個推軌技術尚未成熟、手搖鏡又晃動太過劇烈的時期,如何運用其他鏡頭技巧的使用,來變化出最多可能性的視覺效果,藉以傳達電影想要的情緒。許多鏡位的擺設和使用,今日看來竟然完全不覺得老氣過時,不知當時看來會不會相當震撼。同時故事中後段精神病院的部分非常精采,老伯伯的出場搶盡鋒頭,唐寶雲的搭配也甚為漂亮,整個段落是一大驚喜。特別是老伯和唐寶雲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唱歌跳舞的片段,和前半段的灰色水泥叢林對比之下,整個畫面簡直是美極了,相當有種超現實感。

看這部電影還有一大趣味,就是有許多實景拍攝的地方,都讓我看到一些熟悉地點在四時年前的模樣。像是金華街那附近啦,台北國賓飯店啦,這些四十多年前的人文景觀,都因為實地拍攝得以保留下來,表現劇情片的某種記錄功能(算是一種意外吧)。同時,當時年紀都不過二十五歲的柯俊雄和唐寶雲,男俊美女漂亮,實在賞心悅目。年紀比唐寶雲還要小一歲的柯俊雄,卻越級演她的表哥;反過來說,唐寶雲超齡演出準備聯考的高中生,雖說單就面貌來講說服力少了點,但是她稚氣未脫的演出則補足了這個年齡的差距,充分表現出少女會有的那種天真(不過只有女生才真知道這點吧)。

關於白景瑞先生的生平,可參考台灣電影筆記白景瑞網頁。另外粟子的部落格對於寂寞的十七歲也有相當詳盡的介紹,對瞭解這部電影頗有幫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