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窩了快整整兩天,也該出門見見人了。晚上跟牛哥和Rick吃飯,給他們送行。一個在西岸找到博士後,一個要去斷背山腰念博士,這場飯局後,也許不會再見面。
吃飯前去電影院看這檔期的第二志願Doubt。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想,只是我覺得這部片有點虎頭蛇尾。這部改編自普立滋獲獎舞台劇的電影,導演自編,而且也是原來得獎舞台劇的編劇,自然對自己的作品相當熟悉。演員表現出色,梅姨和Philip Seymour Hoffman基本上已經離開地球表面,演這種硬裡子的戲實在已經沒法挑剔什麼了;Amy Adams難得有這麼內斂的演出,證明了這位天才型演員表演能力的寬廣,也再次鞏固她在新生代演員中實力派的地位。在年紀和資歷都高出她太多的影帝影后夾攻下還能如此攻守有度,讓自己的角色不致被完全奪走光彩,非常難得。
這部設定在一九六零年代初期的片子一開始就破題,藉由神父引用美國總統甘迺迪被暗殺的事件,點明Doubt指的是對信仰的疑懼,信念的動搖。隨著故事的推移,我們很快發現困惑也引證到對於真相的追求上。在沒有人掌握確切證據的狀況下,我們究竟應該憑什麼來確認何為真相?電影的後半部是神父與老修女圍繞在這主題上的兩人大戰,神父對於自己的善意有堅定不移的信念,並認為不該因為他人的質疑而怯懦;老修女則對於自己認定的真實毫不懷疑,哪怕旁人懷疑她對神父窮追猛打是出於私怨。
電影很小心地不留下任何線索,讓所有人無法確定究竟那樁懸案的真相為何。這是相當高明的安排,因為它要觀眾思考的根本不是神父與男孩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而是周邊的人藉由旁敲側擊來處理這件事情的態度,偏見,以及預設立場。根據IMDB網站的資料,即使是同戲演員,也只有飾演神父的Hoffman自己知道所謂的真相。關於這個案件,電影要我們思考的可能是我們究竟是根據什麼來判定我們眼中的真相。我們究竟是在怎樣的過程當中決定了什麼是真實,而那究竟是鐵錚錚的真相,還是我們主觀認定的「真實」?憑的是拼湊出來的間接物證?還是個人偏見?還是口耳相傳的謠言?就這點來說,我認為本片後來的高潮戲處理得不好,因為它露了馬腳,終究忍不住暗示真相有可能是什麼,使得故事一下子失去原有的高度張力和辯證厚度。
這部片讓我聯想前陣子準備口頭報告時讀到的一段傅科。傅科在他1976年的一場演講中,提到西方現代人文科學甚至所有科學的一個問題,在於他們對追求真相的執迷,已經變成知識生產所服務的唯一目的。權力、知識、與真實的追求三者彼此交錯之下,西方現代科學不知不覺將真實變成知識的根本價值,知識也因此變成了關於真實的論述(truth discourse);久而久之,掌握了知識也跟著便掌握的權力,透過對所謂真實的瘋狂執迷,知識與權力變成彼此的附庸。傅科是這麼說的:
"We are subjected to the production of truth through power and we cannot exercise power except through the production of truth. This is the case for every society, but I believe that in ou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right and truth is organized in a highly specific fashion. If I were to characterize, not its mechanism itself, but its intensity and constancy, I would say that we are forced to produce the truth of power that our society demands, of which it has need, in order to function: we must speak the truth; we are constrained and condemned to confess or to discover the truth." (p.93)
當然傅科想要表達的比我剛說的複雜得多,但是從這席話回看Doubt,也許可以有些啟發。
2009.1.3
中午給貓大的主人請吃飯。我們約在久違的德州牛排館,不好意思讓他們太破費,另一方面也是才吃過早餐,所以只點了個六磅沙朗。一路聊天相當愉快,後來發現他們給的支票很小一張,雖然聊勝於無,可是這也太寒酸了吧。
在Dunkin’ Donuts喝咖啡上網,坐到傍晚才回家。晚上放很認真在惡搞的Sukiyaki Western Django(2006)。原來我從來沒看過三池崇史的作品。這位導演很扯,平均一年拍三到四部片,十多年來已經累積了七八十部片的資歷,聽說還不算電視作品那種小型的拍攝計劃。我的媽,拍MV搞不好都沒這麼快。
Sukiyaki Western Django坊間有兩種中文譯名,〈壽喜燒西部片〉與〈日式牛仔一品鍋〉,很明顯向spaghetti western致敬的電影,同時企圖拍出日本味的spaghetti western,野心可佩。光是美術與服裝設計就值得一看;木村佳乃、伊勢谷友介、佐藤浩市等明星掛牌,還有昆丁塔倫提諾客串,也是一大賣點。有一篇潑在馬康多部落格的影評把這部片關於莎士比亞以及日本幕府乃至日本神話的多重指涉介紹得很詳盡,對認識這部片很有幫助。
可是我對這部片完全以英語演出有點疑問。連續看了兩部由日本人攝製卻全程英語發音的電影,我有點困惑究竟動機何在。Resident Evil: Degeneration演員本身是美國人那也就算了,可是Sukiyaki Western Django那生硬的英文實在有點干擾觀影。我當然知道這些演員很努力在念詞,也下了很多功夫,但是如果可以用自己熟悉的語言傳達更豐富的聲音表情,又何必硬要講英文?講英文會比較像西部片嗎?不是的吧?你都成功營造出日本味的西部風情了,就講日文吧,老大。反正都是惡搞了。
2009.1.4
中午起床就廢廢廢。看電視廢,上網廢,看DVD廢。
TBS在放終極警探3,就癱在沙發上看了起來。以前第一次看還沒什麼感覺,現在再看突然感覺,靠,能在紐約市現場這樣拍,而且是電腦特效還沒做起來的年代,其實真是了不得的事。John MaTiernan畢竟有膽識。
電影節最後一天,Netflix送來一部特長片,2007年、160分鐘長的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 by the Coward Robert Ford,片名也長,厲害厲害。
這部片到處都在打小布的名號,也是海報的焦點,固然是乘明星之便,同時小布也身兼製作人,身兼數職也不輕鬆。單就表演來說,他演出從前沒有過的陰晴不定和邪氣,有時甚至出現一種難以捉摸的詭異,讓片中的傳奇匪徒Jesse James的猜忌不安表露無疑,威尼斯影展頒給他一座影帝大概滿實在的。IMDB說威尼斯影展上放的是導演剪的四小時版,會不會是因為這樣所以給了小班影帝?會不會因為這樣,所以商業放映版濃縮到160分鐘,導演就不願意在DVD放任何特別收錄?不過以他賞心悅目的攝影(入圍超多攝影獎項包括奧斯卡),遲早會出Criterion Collection版本的吧?
扯遠了。雖然說本片光環盡在小布,但故事主人翁其實是Casey Affleck演的Robert Ford。他被定位成男配角真是委屈了,雖然個人並不特別喜歡這演員(其實Affleck兄弟我都不是頂喜歡),不過他的表演能量很飽滿,看他一步步經營Robert Ford的角色,把他和Jesse James之間複雜的情感關係表現得很不錯。這部片讓我想起很多描寫黑吃黑的黑幫電影,像是無間道2啦四海好傢伙啦,都描寫到幹完一票後某個黑道因為猜忌而開始一個個幹掉同黨,搞到最後同黨裡有人跑去跟警察合作當秘密證人的過程。我在想:四海好傢伙會不會是從Jesse James的案子得到靈感的呢?
就寫到這,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