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 09, 2015

看片小記 成人世界 (Chappie, 2015)

(我喜歡這版本的海報)
南非導演Neill Blomkamp的作品雖然有清楚的科幻基因,也有好萊塢資金的挹注,要這麼就將其歸類為好萊塢電影,卻又覺得哪裡有些卡卡的。尤其在他將新作《成人世界》的故事背景再度拉回他最熟悉的約翰尼斯堡,當地獨特的城市風貌、文化與口條,在Blomkamp的影像中,每每展現不同於典型好萊塢科幻片的氣質。

Blomkamp相當著迷於機器與人之間難分難捨的關係。他在《第九禁區》(District 9, 2009)中透過外星人題材借力使力、直探南非歷史中最不堪的種族政治,在科幻面向則中規中矩地略微探討機械作為人體的延伸;第二部長片《極樂世界》(Elysium, 2013),則更進一步討論機械作為人體一部分的生化人概念。到了《成人世界》,Blomkamp想要探討的是人工智慧。約翰尼斯堡引進機器人警察作為警力先鋒與人類警察的擋箭牌,有效遏止犯罪,負責設計的工程師迪昂(Dev Patel)成為當紅炸子雞。與此同時,開發機器人警察的Tetravaal公司另有一位工程師文森(Hugh Jackman),則因設計由人類透過神經控制的戰鬥型機器人巨大、笨重又昂貴,不受警方青睞而備受冷落。迪昂私底下更著手設計更先進的人工智慧的程式,希望能寫出有意識的程式,讓人工智慧能開始思考、感受、自主學習。而此時,22號機器人因執行任務而受創故障,面臨報廢的命運。

《成人世界》的故事設定,在第一時間就面臨科幻暴力美學經典作《機器戰警》(RoboCop, 1987)、以及人工智慧題材傑作《AI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1)雙重龐大陰影的挑戰。然本片並未挑戰過關,劇情編排的幾個明顯漏洞,最離譜者莫過於提供警方維安機器武力的Tetravaal公司,直如菜市場,幾無管制監控機制,工程師不但攜帶機密資料或器具進出自如而且無分日夜,方便無比。其次,迪昂成功重新啟動22號機器人、喚醒查皮後,竟然就這麼把查皮放在反派忍者窩居處,讓他任這批亡命之徒處置教養;同樣扯的是忍者他們綁架迪昂的隔天,緊繃的綁架犯與肉票關係竟無端消失,而他們也就這麼沒頭沒腦讓迪昂回家繼續過正常生活,完全不擔心他是否會去報警。此外,嚴重影響敘事節奏的安排,還有本片花了半部片剪輯偽新聞片段、鋪陳約翰尼斯堡的治安現況、忍者的幫派困境、到迪昂開發出查皮的意識,但故事在電影後半段開始瞬間加速,查皮的學習日進千里,卻未賦予相對的篇幅來蘊釀戲劇的強度與重量,導致查皮自主意識的驚人成長、文森的陰謀、查皮被拋入現實世界受到霸凌而被迫學習成長、查皮成為忍者幫派一份子、到迪昂-查皮與文森-麋鹿兩造的對決等故事進展,都變得像趕路般而盡顯急促而手忙腳亂。即使故事最後的轉折頗具幸未,已來不及挽回失速的敘事節奏。

至於本片人物設計的扁平刻板,則是另一致命傷。所有幫派人物等典型「反派」,都像二十年前成龍電影中的洋人反派,壞得膚淺愚蠢,與其說是黑道,其實更像小丑。迪昂與文森,一個天真一個乏味,毫無高階機械工程師該有的智性與視野,令人望而生厭。飾演Tetravaal老闆的Sigourney Weaver更加不知所云,人物個性毫無深度、表演也僵硬呆滯,令人納悶這樣的「將才」如何能管得動龐大的高科技企業體。全片唯一有可「看」性的表演,來自以聲音演出詮釋查皮的Sharlto Copley;他層次分明又情緒豐富的聲音表演,證明Blomkamp當年挖掘他是眼光獨到的驚奇,也得靠他繼續保有Blomkamp電影愈見稀薄的神采。

身兼編導的Blomkamp執導有張力有氣勢又有深度的電影或許日漸吃力,自石破天驚的《第九禁區》後,每出新作、功力便倒退三成,到了本片已出現許多邏輯不通、不連貫的毛病,盡顯故事散漫、節奏凌亂、角色呆板空洞、缺乏說服力等毛病,只靠著不斷催谷的配樂與疲勞轟炸的爆破和特效,來維持電影的可看性。往好處想,《成人世界》和《第九禁區》一樣,都留了開放性的結局供人揣想,如果Blomkamp力圖振作,或許能拍還不錯的續集片,把這兩部片的故事好好地繼續說下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