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 17, 2015

嫈是罕見字,我長這麼大第一次遇上,同樣是拜學生所賜有緣得見。

嫈,從「女」部,十畫,讀作ㄧㄥ,音同「英」、「鷹」,顯然是形聲字。遲至許慎的《說文解字》,已收錄此字,條目下的解釋只有四字:「小心態也」,清代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沒幫啥大忙,只要我們改查「嫇」,以至於《康熙字典》也說明嫈嫇乃需要同時使用為「嫈嫇」的連綿、並且是疊韻複詞。好,我們先跳過「嫈嫇」,來看教育部重編的國語辭典修訂本官網,對於「小心態也」是直翻為白話文,解成小心的樣子。而《康熙字典》收錄的本字用法,除了當作形容詞外,不出人名地名,不過念法倒是有些變化,只是如今只留下ㄧㄥ,只有一個例外:條目最後提到「又火螢切,𦖤平聲。女人潔淸貌。」只可惜,這個不錯的字解,連同隋代的《博雅》曾經記載的「好」以及宋代《集韻》中收錄的「嫈嫈,好貌」等用法,如今皆不復見。

至於「嫈嫇」,根據《康熙字典》與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釋,都是幼婦、新婦的意思。這一樣是少見的用法,恐怕在文言文使用較頻繁的武俠小說都不容易看見。

說來又是可惜,「嫈」是個好字,卻仍不免漸變得陌生,如今只能依賴當作名字使用並且援引《博雅》的字解,來延續它的生命,如同我學生聰明的父母--或命理師那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