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 30, 2017

看片小記 自畫像 (2017)

陳宏一來勢洶洶的年度新作《自畫像》,從預告片來看是頗為單純、以基督教的七宗罪典故為藍本的驚悚片。然而,以七項原罪/慾和相對應的七幅畫來探討人性及人物關係的複雜與糾結,只是《自畫像》一半的故事;電影另外一半沒在預告片提及的故事,是台灣社會近十年來的社會政治。本片同時藉男女主人翁、孤僻畫家江中澤(林哲熹)以及台大政治系學生楊婕(張寗)的遭遇,加上戲份可觀的配角變性人娜娜(Kiwebaby),來綜觀台灣近十年來的重大社會運動事件以及主人翁的幻滅。

故事從2016年總統大選日為原點向前後漫開,跳躍於黑白畫面的現在式、以及彩色畫面的過去片段。陳宏一略微改動了台灣社會具體歷史事件在片中的發生時序,一一點名大埔事件(2010)、文林苑(2012)、關廠工人臥軌事件(2013)、張家藥房張森文「自殺」事件(2013)、乃至太陽花學運與佔領行政院和武裝驅離(2014)、到新生代政黨的鵲起、到政黨再度輪替等,幾乎收攏近年來最撼動國內年輕世代集體記憶的一段社會政治史。電影也藉楊婕擔任立委助理的工作,實際走訪外籍配偶,在劇情片中插入外配訪談片段,見證外配生活受家暴等黑暗面。片中更透過變性人娜娜篇幅不小的戲份、並以Kiwebaby現身說法的方式,來呈現近十年來台灣快速演進但仍不乏爭議的性別政治。

以上情節在在顯示陳宏一的《自畫像》絕非「只是」談基督教義的七宗罪,而是要整理台灣近年的社會政治面面觀。這部自畫像,是陳宏一為台灣社會作的一組自畫像,而它狂暴、激情、終至幻滅,正如楊婕在受到形象完美的立委學長性騷擾、憤而大醉一場後所吐露的話:這樣的世界,我寧可看不見。《自畫像》是陳宏一至今最有企圖心的作品,卻也是他的憤怒宣言;在這場悲劇中,畫家、政治系學生、變性人,最後對這世界都幻滅了,它的醜陋與絕望似乎沒有盡頭,群眾的覺醒與激情彷彿也不能帶來救贖,一切都只是等待被消費、或進入另一場政治遊戲的循環。

《自畫像》可視為陳宏一的警世之作。他善用他設計感強烈的視覺美學,創造出華麗、風格強烈的畫面,也和畫家鍾江澤合作,為電影創作出有藝術高度、並且主題緊扣電影故事的油畫。但陳宏一也總是難改廣告出身的毛病,電影的形式重於內容,視覺美感重於故事經營,人物個性鮮明卻難掩造作姿態,故事訴求強烈卻有欠細膩。說穿了,陳宏一仍是重視姿態與美感多於人物關係以及故事厚度,在領受近兩小時的濃烈凝重後,不免還是為本片感到一些可惜。

*放映週報第608期的導演專訪〈「藝術」如何謀殺「政治」?〉對於理解電影故事與創作理路頗有幫助,建議一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