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 09, 2017

這看起來很眼熟卻其實從未看過、也不會念的字實乃罕見字,我手邊的五南版《國語活用辭典》和教育部的網路版新編國語字典都未收錄。《說文解字》的「秝」字如此解說:「稀疏適也。从二禾。凡秝之屬皆从秝。讀若歷」。

就算原先不知道「秝」怎麼唸,許慎這麼一寫也都了然於心。「稀疏適」大約可解作稀疏適中的意思吧?段玉裁說明「稀疏適也」的注疏中有這麼一段文字:「各本無秝字。今依江氏聲、王氏念孫說補。適秝。上音的。下音歷。曡韵字也。玉篇曰。稀疏厤厤然。葢凡言歷歷可數、歷錄束文皆當作秝。歷行而秝廢矣。周禮遂師。及窆抱磿。鄭云。磿者、適歷。執綍者名也。遂人主陳之。而遂師以名行挍之。賈公彦云。天子千人分布於六綍之上。稀疏得所。名爲適歷也。王氏念孫廣雅疏證云...凡均調謂之適歷。」

我找到「漢語多功能字庫」的解說,發現非常受用。網頁上說「秝」是取自稻米或黍稷等作物成行排列的景象,「望之厤厤在目」,如此也立刻能理解「秝」的意涵。

無論如何,「秝」是補充字,後來「歷」漸通行後「秝」便隨之廢止,除了用作稀疏分明之解,也似可與「曆」相通。顯然「秝」是聲符,也難怪「壢」、「櫪」等形聲字也都發音相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