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07, 2014

藤吉郎之野望

清須會議 (清須会議, 2013)

這部改編自三谷幸喜自己小說作品的電影,講的是十六世紀末本能寺之變(1582)的後續故事。這場奪走一代梟雄織田信長性命的叛變雖然隨即遭織田家的宿老羽柴秀吉(本名藤吉郎)殺退叛變的明智光秀大軍後隨即敉平,但織田家在諸侯環伺下急切需要選出新的主人來領導眾人,因此必須宿老們必須召開會議,選定新的主公。會議地點為織田家的基地清須,是為清須會議。

清須會議既成史實,如同所有的歷史劇,演繹焦點若不是翻案追問真偽,便是扒糞揭內幕,總之大約都是翻新歷史書寫的工作。不過喜劇鬼才三谷幸喜的手筆,想來重點應該不會只侷限在兩者擇一,所以也不必太計較史實考究的問題,畢竟大多觀眾包括我都不是日本戰國史專家。但《清須會議》卻也不可能僅止於無賴嬉鬧的搞笑等級,畢竟這裡在談的可是三谷幸喜啊。

在片中,為期五天的清須會議,故事主要圍繞在選定織田家新共主之前的搓湯圓過程。出身低微的宿老羽柴秀吉,因為最早出面殺退明智光秀,在織田家族中地位快速上升;不過,整體而言仍以未能及時參戰卻更為資深的柴田勝家與丹羽長秀有最重份量。整個搓湯圓的過程便是交情深厚的柴田、丹羽對上幾乎是單打獨鬥的羽柴秀吉,兩陣營在眾家勢力如另一位宿老池田恆興以及織田家的幾位重量級人物間拉票的過程。

羽柴秀吉在極度劣勢下,能穿針引線、成功拉攏池田恆興、最後出奇制勝、短短數日內為自己在群雄/雌環伺的織田家族政治中打下未來統一日本大業的基礎,其驚心動魄,戲劇性及暗濤洶湧的張力本不輸任何虛構故事,但本片成功之處也在於選角出色、表演水準整齊。由大泉洋飾演的羽柴秀吉,戲份極吃重、難度也高,看他既親民、樂天達觀、甚至帶著掩不住低下出身的庸俗,卻同時也最深謀遠慮,十足十的謀略者;我認為羽柴秀吉是全片重心,也因此他的性格表現得最為複雜,一時間竟難評價,而這也應是這部電影及這個人物成功之處。最令人讚佩製作團隊的是吹毛求疵的細心考究,竟特別設計一個畫面,讓我們清楚看到秀吉的六指(織田家的大鼻子也是一樣道理)。此外,柴田勝家(讓人拍案叫絕的役所廣司)的粗鄙魯莽、丹羽長秀(小日向文世)的深沉內斂、還有池田恆興(佐藤浩市)牆頭草的游移性格,不論戲份輕重,一樣生動立體。

除了人物厚度與喜劇高度外,清須會議在演繹歷史方面,還為觀眾上了寶貴的一課。Carol Gluck考察近代日本建構國族神話的歷史著作Japan’s Modern Myths中做了這樣的論證:開啟明治維新的關鍵如大政奉還」、「萬世一系」等,不僅結束了幕府時期、將國家權力回歸天皇,也使整個日本經過千餘年的戰國動盪和大權旁落,終於再度團結。至少看起來是這樣。但Gluck有不同的看法,她認為這種常識歷史觀點是日本的現代國族神話建構下的產物,而實情是大政奉還」、「萬世一系」所包裹的國體論乃當時統治集團拱出來的政治口號,在天皇掌有名義上的國族符號與領導權的前提下,由地主、知識分子、企業家與政治領袖等菁英繼續維持實質上的統治權。在《清須會議》中,織田家宿老推舉家族新共主,場面話說得漂亮,是需要有才幹膽識與格局、真正能領導織田家的未來英雄,但整個搓湯圓過程看起來卻更像是各派宿老算計哪個小毛頭才是可擺佈操弄的政治傀儡。君不見三法師登上織田家族大位的那一刻,正是羽柴秀吉抱著話都還說不好的小孩、自己坐上主位、威風十足且凜然喝令眾人向新主以及他自己行跪拜禮嗎?

當然這並不是說統治集團隨便拉個蛋頭草包就能交代過去,沒有哪個國家的子民會蠢到甚麼爛帳都願意買,但Gluck的重點,正如我們在《清須會議》看到的,是打造國/家族神話的檯面下事情是怎麼喬出來的。雖然Gluck寫的是國家的統治菁英打造天皇神話的過程,而清須會議》講的是幕府內的宿老推舉家族領導人,層級略有不同,但國/家族神話的建構過程是一模又一樣的。講好聽一點是確立正統(天皇或織田家族血統都一樣)、宿老或舊籓輔佐政治領導人治國治家;但說穿了,這無非是赤裸裸的政治分贓,不多也不少。



建議閱讀:Carol Gluck (1985), Japan’s Modern Myths: Ideology in the Late Meiji Period.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