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10, 2011

2011夏天下半場票房亂談

當早上在捷運看到穿制服的小鬼們又開始出現,就知道這個夏季循環又結束了。相信在總結這個夏天下半場的票房數字之前,大家都多少能預測到一些趨勢與現象,寫出來也只是證實了眾人預感加上留諸記錄而已,不為發表什麼驚天動地的新聞。今年夏天比往年的電影票房更值得報告,當然是新趨勢的出現,尤其是四部國片的賣座接力賽。千呼萬喚、讓國人引頸期盼一整年的《塞德克‧巴萊:太陽旗》,昨天甫上映,就傳出僅僅是上半日就噴出兩千萬票房的驚人數字。那麼這個新趨勢是什麼也不必我多說,在《太陽旗》排山倒海而來之際,我們恰恰好可以來回顧這個夏天下半場的票房表現。

這裡選的時期大約是夏日檔期的後半段,也就是六月中旬《變形金剛3》上檔前夕到八月底這段時間上映電影的票房表現;所觀察票房市場,與之前一樣,只集中在國內與北美兩地的票房數字。這段時間的美國電影市場,票房前五名以及票房數字依次是:

哈利波特7:死神的聖物II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ollows: Part II).....$376,103,101 USD
變形金剛3 (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350,625,139 USD
汽車總動員2:世界大賽 (Cars 2)..................................................................$189,449,208 USD
美國隊長 (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172,614,010 USD
猩球崛起 (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163,960,831 USD

同時期國內大台北地區的票房表現則是:

變形金剛3................................32,529萬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14,709萬
哈利波特7:死神的聖物II.....13,493萬
美國隊長...................................6,114萬
猩球崛起...................................5,967萬

單看美國部份,從今年夏天的整體票房表現,可以發現主要強打都集中在這下半場。最強者莫過於小巫師與汽車外星人的對決,而哈利波特顯然勝出。哈利波特大結局不但極有可能穩居年度票房冠軍,更是整個霍格華茲學院七部曲的高調收場,票房遠超過亞軍的首部哈利波特足足六千萬美元之多。至於最新變形金剛系列電影,雖然略居下風,也未能超越前集的表現,票房也已經相當漂亮。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部電影在美國以外的票房數字,都佔了全球總票房的七成左右。這再度證明了好萊塢大型商業片對全球市場的依賴程度,尤其在屢屢追高製作成本的窘境下,更需要用靈巧與聰明的市場操作,來吸引美國海外的觀眾甘心用腳投票、掏錢進戲院。另一點值得注意的,也是我之前提到過的,是超級英雄類型的逐漸疲軟。同樣在上映之前大作文章、上映之後卻賣得慘綠的電影,是票房令人不忍卒睹的《綠光戰警》(Green Lantern),單單是今夏票房排行連前十名都沒有;《美國隊長》勉強擠上第四名,但也堪堪是雷聲大雨點小的程度。對比之下,從《浩劫餘生》系列擷取靈感的《猩球崛起》,雖然票房不能說是驚人,但以扎實故事與深厚底蘊小兵立大功,意外讓這老系列又有死灰復燃的契機。

回頭看國內票房,有兩個線索可以討論一下。首先,國內觀眾顯然鍾情機器人,變形金剛的票房遠遠超過哈利波特,竟達2.5倍之多。我不知道近七億的票房數字,在國內還有多少部片曾經有過這等成績,但肯定一隻手就數得出來;而哈利波特大結局沒能在國內吸引更多觀眾進場,不知是觀眾對遲遲不來的哈利波特─佛地魔大對決已等得失去耐心和好奇心,還是這些以高中生大學生為主的哈利波特世代,都在暑期海外遊學的期間已經在國外看了,或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觀眾基礎始終就這麼大(畢竟死神聖物上半部的大台北票房甚至沒有破億)。接下來是最最重要的國內今夏下半場票房數字的現象,那就是,沒錯,國片的驚人復甦之勢。想必各位毫不意外,高居榜眼的,正是今夏「超英趕美」的九把刀親自坐鎮《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據稱全台總票房已破三億,以正式公映僅半月餘的時間,凌越哈利波特大結局、並擠掉當年爆出兩億餘票房的《艋舺》,成為近年來最賣座國片亞軍,並為今年夏天的國內電影市場畫下令人驚訝的句點。

國片的復甦,應該把其他幾部同時期電影的表現一起觀察,才看得更清楚。同樣在七月底、八月初上映的《翻滾吧!阿信》雖然未能擠進榜內,仍舊以堅實紋理累積了3,515萬的大台北票房;此外,同時期的《殺手歐陽盆栽》雖然故事不佳、開高走低,也在大台北地區創造出2,033萬的票房。說八月的國內電影市場由國片撐起半邊天,完全不誇張。以往國片或廣義的華語片能在國內戲院橫著走,頂多是春節檔賀歲片,勉強破個一兩千萬,已經是放鞭炮的成績。如今,多年來由好萊塢商業片通吃的暑假檔期,已經可以有幾部國片大規模高調上映,並且票房可與之抗衡。先不論電影本身優劣如何,光是能夠在國賓最大放映廳看國片,就不知是多讓人激動的事情。向來只放好萊塢電影的國賓第一廳(多年來我只遇到一次例外),這次與樂生、日新威秀、豪華戲院的最大放映廳聯映《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昨天,這四個西門町、甚至是全台北最大的放映廳,再度同時聯映《太陽旗》。如果這還不能讓妳我來參加這場大拜拜,那我不知道還有什麼值得參與的文化事件了。

我相信這就是所謂的國片真正起來了。它的意義不僅是國人對國片恢復消失已久的信心,也是整個國內電影產業,從戲院檔期的安排到放映廳數,同時展現對國片也可以是賣座鉅片的自信。沒錯,戲院業者可能對電影營收的算計,比支持優質國片的熱血來得更理由充分。但身為觀眾,支持國片的第一步就是走進戲院去,好片爛片一併承受,要捧要罵走出戲院再說。多年以來國人也是這麼看待所有的好萊塢電影,今天以同樣的邏輯來看待國片,我認為非常合情合理。

7 則留言:

Roger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Roger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Roger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Roger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Roger 提到...

放下塞德克不談(魏導無法操作商業大片,亦無獨立製片之細膩人文),那些年與翻滾吧紮紮實實地在民國百年刻下深邃的印記,尤其在港片創作衰退之際,這兩部國片更是以無比自信之姿發光發熱。

可惜這領先的接力棒徹底毀在林書宇的星空之下,星空沒有海巡尖兵的心底吶喊,亦無九降風的流暢靈動,各演員間毫無化學效應,對白再度退回到不像人話的舊國片水平,透過劉若英的文藝口條更顯生澀突兀,崁不入劇情的動畫更是無謂至令人無言。

星空再次證明幾米的繪本並無血肉,欲改編成電影劇本需有王蕙玲之流的人物,鑽入文本深處脫幾層皮後或有可觀。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星空沒有傷害,卻為書宇導演留下失敗的一頁。

看到您的文章甚有感觸,多言了請包涵。

轟ㄟ專用 提到...

言重了
各抒己見無妨
您說的幾部國片中
我心目中的排行也是翻滾吧排第一
賽德克和那些年可以並列第二吧
星空我沒有看;光看預告片就放棄了
本月份影展甚多
以台北來說,女性影展CNEX紀錄片影展金馬影展接力賽
沒有甚麼餘力餘錢去管星空
更何況同時間還有燃燒吧歐吉桑電哪吒牽阮的手
林書宇失手就讓他失手吧!!

Roger 提到...

關於星空,我一聽到幾米與動畫就知道完蛋了,但因為認識該片的工作人員,還有書宇的九降風我實在太欣賞(電影面,他跟我的高中生活也不像),在 in89 觀賞星空的過程真是如坐針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