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光奏鳴曲是去年少數我看了而沒分享觀影心得、但值得推薦的作品) |
一年又過去,2014年國片總體檢的報導也陸續面世。金馬獎才剛結束,有關國片表現的砲聲隆隆餘音仍在,多數影評或媒體對國片的年度表現都難樂觀,去年初叫好叫座的《KANO》所帶動的一片欣欣向榮景象,到了年底幾乎光環褪盡。轟ㄟ我不是甚麼業界人士、也沒名氣,這裡僅試著整理過去一年的觀影經驗與媒體觀察,從三個角度來與鄉親約略分享我眼中的2014國片表現與檢討。
在商言商:票房檢驗,賺多還是賠多?
打從2008年《海角七號》炸響全台戲院以來,國片產業彷彿找回自信,年年都期待能有兩三部電影票房上億。確實,這五六年來差不多每年都有兩三部國片撐得起這樣的期望,票房表現足以匹敵好萊塢大片;去年國片的帳面數字,乍看之下也算漂亮,有三部作品超過兩億票房,也分占去年國內華語片賣座前三名。根據媒體整理出的去年國內華語片票房十大,排行如下:
等一個人咖啡。2.4億 (另有一說是2.7億)
大稻埕。2億 (2.2億)
閨蜜。1億
鐵獅玉玲瓏。7100萬 (8000萬)
軍中樂園。6500萬
黃飛鴻之英雄有夢。5350萬 (上映中)
太平輪:亂世浮生。5300萬 (5200萬,上映中)
痞子英雄:黎明再起。5000萬
大宅們。4500萬
單就排行榜與帳面數字來看,去年國片表現一點都不糟。前三名賣座華語片都由國片領風騷,且三部票房皆破兩億大關;即使在中國大片強勢叩關的年頭,擠進這份榜單的賣座華語片,國片也占了六部,怎麼說都對得起寶島父老。但當真如此嗎?從一些媒體報導來看,這乍看強勁的帳面數字下,其實外強中乾,有關國片產業的幾個陳年隱憂,至這一年已暴露無遺。即使是票房冠軍、影評也風光的《KANO》,由於攝製成本過高未能回收,亮麗的票房難掩賠本的事實。票房王者如此,其他賣座片如《大稻埕》、《軍中樂園》、《痞子英雄:黎明再起》更是如此,唯一真正賺錢的國片是低成本高票房的《等一個人咖啡》。(《大稻埕》攝製成本與票房皆為兩億,勉強打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