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 05, 2011

sass

日前看《姊妹》(The Help, 2011),片中角色凡講到「回嘴」這個詞,英文所使用的單字片語不是今日英美電視劇所時興的"talk back",而是較少使用的"sass"。看完電影還和表妹敏一同查了字典,才確認是這個單字沒錯。

這個看來挺有深度的字相當年輕,是1856年才出現的(怎麼有辦法把年份定得這麼精準)。不過根據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官網的說法,sass作為名詞可以上溯到十八世紀,而作為動詞使用確實是到了十九世紀中期,才在美國作為sassy的動詞變形流傳開來。

sass是及物動詞,在牛津英英線上字典中的簡單解釋是:"be cheeky or rude to (someone)",在韋伯線上字典的解釋則是"to talk impudently or disrespectfully to",奇摩線上字典的解釋則是「對...說無禮的話」。所以電影將單字解成「回嘴」頗合中文情境,雖然嚴格來說意義略有出入,翻成「出言不遜」之類的或許比較恰當,但這樣卻又太文謅謅,反而「回嘴」歪打正著。翻譯還真是奇妙。

在英式英文的使用中,sass還可以延伸到sauce,不過調味醬跟有何關係呢?我也不知道,只是英國人將sauce當動詞使用時,是非正式的英文,意義與sass大約相同。

總之這個字是壞字。從這裡還可以聯想到另外幾個意思也不怎麼好的單字,像是harass(騷擾)、hiss(發出嘶聲或噓聲),都是帶有負面含意的字,不知跟他們共用的字尾有沒有關係。無巧不成書,在美國嘻哈文化中大量使用的單字diss(或dis),是從disrespect變形而來的單字。這個單字更年輕,1980年代才隨嘻哈文化一起出現,如今個大字典都查得到了。我們在電視電影中常看到玩嘻哈的人不斷取笑、挖苦、醜化對方,極盡嘲諷之能事卻又和辱罵並不相同,就是所謂的diss。它的負面意涵或許不如前面幾個字強烈,但也大約類似於我們台式中文裡會使用的「機車」、「幹譙」等詞,變形後竟也和這些壞字若符合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