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16, 2011

心歸屬影展:女移工 (2010)

以三天時間悄悄開始與結束的心歸屬影展,是偶然間在媒體知道的微型影展。本影展由女性影像學會主辦,展場在目前以放映紀錄片為主要功能的倉庫藝文空間。倉庫藝文空間隱身在光華商圈的邊陲,其實很好找、卻又非常容易忽略,難怪之前完全沒留意過。影展規模小,場地也很秀氣,約莫四五十人就接近滿座的程度。昨天是影展的最後一天,下午去看了兩個場次,各七十多分鐘的友善長度。

女移工 (2009)

本片以一位膚色稍深、貌似馬來人的女子自白揭開序幕,對著鏡頭以英文、粵語交叉表達,訴說到澳門工作的經歷。慢慢有越來越多的女子進入畫面,譜成一小張印尼女移工在澳門工作與生活的故事網。

導演何穎賢首部以澳門的外籍勞工為題材的《女移工》,頗有散文的況味。它以人物為骨幹區分出不同章節,各自呈現不同的問題或處境:有約滿返鄉結婚組織家庭者;有因逾期居留又產下一子而遭遣返者;有未滿三十便已是三四個孩子的媽、既是逃避丈夫毆打也是必須出外工作養家者;更有從未現身在片中,僅以一只棺木、在攝影機凝視下靜默者。本片採取旁觀策略,雖有配樂煽動觀影情緒,卻無旁白來引導觀眾必須接收的信息。導演透過略帶感性的畫面片段,讓我們窺見這些在澳門短暫居留、卻以驚人的熟練操持粵語、並且以高度行動力組織客居生活與自力救濟的一小撮印尼女子。

在映後的小型座談中,何穎賢說明她選取本片題材的一個原因,在於自己以生長於香港、近年才到澳門工作定居的身分,其實也算是個女移工。面對澳門境內為數曾高達五千人 (約達澳門本地人口之1%)、並且收入始終維持低水準的的印尼外勞幫傭,何穎賢有某種感同身受。她自承本片的感性基調,一個原因是來自澳門政府對於公共言論高度監控下的不得已考量。更麻煩的是,在她眼中,澳門並沒有所謂的獨立傳媒,持續對大眾冷感的外籍勞工等議題投注應有的關注。就這點來說,製作出這麼一部紀錄片,為的不是參展、激烈的政治訴求、甚或神聖的時代使命;或許它只是為了留下些社會的剪影。


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何穎賢拍攝本片的主要資金來自澳門政府的官方機構,乃澳門文化中心一項大型且長期的企畫。澳門近年來之快速變遷,單是來自中國與東南亞的移工,已占當地居民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不斷興建開張的大型賭場吸納越來越多的外籍勞動人口,也屢屢翻新澳門地景。澳門政府開始意識到留下這些社會變動與文化面貌的影像紀錄的必要。在豐厚的預算下(「澳門政府就很有錢嘛」何導演這麼說),這個計畫以每部拍攝計畫八萬元澳幣的規模,資助各種影像紀錄作品,要求是要在一年內攝製完成並公開放映。八萬元或許沒多少錢,一年或許太倉促,但是官方單位有此心意與執行力,足堪國內上下各級文化部門檢討學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