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 02, 2019

2018台灣華語片票房觀察

從這次開始,我將不定期整理的年度國片票房觀察調整為台灣「華語片」票房觀察。先來看看前十名: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232,869,100NTD (上映中)
角頭2:王者再起...................$127,897,320NTD
花甲大人轉男孩.....................$102,160,800NTD
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72,865,700NTD (上映中)
誰先愛上他的.........................$65,734,270NTD (上映中)
粽邪.........................................$49,273,560NTD (上映中)
無雙.........................................$45,590,000NTD
大師兄.....................................$31,780,000NTD
鬥魚.........................................$30,570,070NTD
閨蜜2.......................................$27,900,000NTD
切小金家的旅館.....................$19,771,590NTD

這份榜單有十一部,雖然還有四部正在上映,但名次不會再有異動。這份榜單上,首先可以注意到有三部港片,而沒有對岸作品。一直以來陸片來台實施的配額制度爭議不休,有個說法是配額應繼續維持以保護國片票房;但多年來中國電影始終難以在台灣市場攻城略地,或許說明了配額制度有重新考量的空間,放寬也好、取消也罷,總之中國電影對於國片的威脅,可能不如某些人的揣想,但國人因此必須錯過許多叫好或叫座的電影,這損失則無庸置疑。

(新增觀察:去年在台最賣座「中國電影」當屬香港出品、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數位修復版,自十二月中旬上映至一月底最新票房數字公佈時,已累積超過1200萬並仍有賣座尾勁,此片威力驚人,已無需多言。)

此外,《無雙》、《大師兄》與《閨蜜2》三部港片進榜,對比2017年僅一部《追龍》在台以4,700餘萬票房擠進年度華語片賣座排行老八,這是否意味港片復甦,可能言之過早,但香港電影工業面臨中國電影市場磁吸效應與世代交替的雙重衝擊,正在努力殺出生路,警匪、武打動作、愛情喜劇是否足以撐起港片,少了王家衛、杜琪峰等大將的香港電影,前景如何仍待觀望。

回頭講國片。隨便爬網路,都能看到狂賀《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票房衝高的新聞,而如今已跨越到2019年,電影仍在院線衝刺,最終或許還能再錦上添花個兩三百萬。的確,去年國片票房冠軍雖然難重返《賽德克.巴萊》(2011)、《我的少女時代》(2015)的榮耀,卻也遠遠超越前兩年國片冠軍《大尾鱸鰻2》(2016)、《紅衣小女孩2》(2017)。但細看這份榜單,應能看到這樣令人捏把冷汗的趨勢:去年破億票房的國片只有三部,而跨越五千萬票房門檻的國片只有五部。和2017年相比同樣是五部破五千萬票房,但以下卻表現更糟,國片老八《切小金家的旅館》已不足兩千萬,對比2017年國片第八《老師,你會不會回來?》的3800萬票房,少了幾乎一倍。

這是否說明了國片賣座仍然靠機運而非仰賴成熟的產業運作?從《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意外大賣以及《誰先愛上他的》同樣意外的賣座,應能看出端倪。事實上,過去十年來的許多賣座國片,包括《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乃至於《我的少女時代》(2015)令人咋舌的票房數字,都是出乎意料的大賣;這些意外賣座鉅片正指出國片商業運作的有欠穩健,無法在人才培植與體系建立上有所累積。也難怪國片發展從新電影時期至今,仍是每十年一循環起落,而真正有點成果的,或許是類型片的發展,尤其是恐怖片,慢慢走出國片自己的特色,值得繼續關注。

去年國片市場如果還有什麼值得一提的,應該是宛如清流的動畫作品《幸福路上》。此作從去年一月上院線便開始延燒話題,近1300萬票房、效應持續加碼至德國斯圖加特動畫影展最佳動畫長片獎、東京動畫大賞最佳動畫長片獎、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與最佳動畫和觀眾票選獎,最後奪得去年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獎。雖然千萬票房實在稱不上賣座,但在國內長年不振的動畫領域,如此口碑與票房已是夢幻般的成就。

去年票房表現不錯的紀錄片有兩部。楊力州費時十年才完成、紀錄李天祿長子陳錫煌晚年自立門戶事蹟的《紅盒子》,在如今微弱的保存傳統技藝聲中,仍有684萬的票房,相當難能可貴。另外,以王建民棒球人生為主題的《後勁:王建民》,去年十二月才上映,至今已累積600萬票房且仍在院線衝刺,能否超越《紅盒子》成為去年上映的最賣座本土紀錄片,引人期待。這兩部作品最終只有後者入圍金馬獎,而由另一部頒獎典禮上引爆統獨敏感神經、(或許因此)至今與院線無緣的《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將獎項留在家門內。政治題材的記錄片在國內開始出現,而已最近國內最重要的社會運動太陽花為主題的長篇紀錄片,至今仍只有2014年的《太陽.不遠》。國內紀錄片普遍迴避敏感、激烈的政治議題,除了不犯眾怒的媚俗文化,也和近四十年的戒嚴肅殺風氣有關;我們何時能透過影像正視歷史,讓紀錄片開拓更寬廣的社會政治視野,除了紀錄片工作者的創作勇氣,也需要好的觀眾以票房來具體支持。


去年其他值得關注的國片還有一些,但票房都延續近年來的趨勢:只要不是定位清楚的商業片,票房便只能在百萬級距徘徊。試舉幾例:

市長夫人的秘密.........$4,600,000NTD
只有大海知道.............$8,380,000NTD
狂徒.............................$5,642,000NTD
山的那一邊.................$5,432,000NTD
范保德.........................$3,800,000NTD
幸福城市.....................$1,450,000NTD
小美.............................$1,180,000NTD

以上作品,不乏口碑開高但票房走軟的佳作,例如黑色喜劇《市長夫人的秘密》,尖銳嘲諷不下於《大佛普拉斯》,但受到關注的程度有天壤之別,票房更幾乎差距十倍。另外還有非常難得的惡搞喜劇《山的那一邊》,為原住民題材國片拉出新視野,沒能衝出千萬票房相當可惜。相較之下,走勵志溫馨路線、並且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只有大海知道》,八百萬票房堪稱非商業片最佳表現了,也反映出國內觀眾還是比較喜歡溫情色彩較濃的作品。

除此之外,風格較強烈、影展路線較鮮明的三部作品《范保德》、《幸福城市》與《小美》,在網路媒體不斷造勢,最終卻都缺乏衝刺票房的籌碼,甚至無甚討論度可言。這三部作品各有野心,想在敘事與視覺上有所突破,也看得出努力,但仍掩不住明顯瑕疵,若不是故事受美學表現牽制而支離破碎(如《范保德》),就是演員表現無法拉抬電影聲勢(如《幸福城市》),都各有可惜之處。


《狂徒》是去年國片當中值得注目的作品。它以清楚的動作片定位,也有明確的行銷加持與明星賣點,卻只賣出區區五百餘萬的票房。動作片類型一直是國內類型商業片的一大弱項,大約和科幻片一樣是mission impossible。一般看慣好萊塢或香港動作片的觀眾,不太容易意識到拍攝動作片的難度;但是看過《狂徒》的人,或許能從它特意營造的鏡頭語言看出此片的誠意與成就,絕對不輸港片與好萊塢。《狂徒》導演洪子烜為本土培植新秀,以本片繳出首部長片,成績已屬出色,若能繼續磨練剪輯、節奏、動作設計,再加上足夠的資金挹注,將來當成大器。


同場加映:近幾年來國內的外語片,每年都至少會有一部驚奇的話題電影。去年下半年上映的韓國作品《與神同行:最終審判》,延續首集的票房威力,最終以同樣駭人的近五億票房,力抗好萊塢勢力,成為寶島年度最賣座電影第三名,僅次於雙破六億大關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與《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另外也以系列作品每每強勢登台的還有柯南,最新作品《名偵探柯南:零的執行人》早在七月便上檔,直到此刻已賣座9200餘萬還仍未下檔,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但去年國內外語片的真正驚奇,無疑是日本作品《一屍到底》。這部聲勢鵲起,道盡電影夢與影人辛酸的喜劇,精準掌握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功夫,從原本少廳放映,藉口碑一路加碼加廳,最後在國內創造五千餘萬的票房,完美複製本片在日本激起的狂潮。每逢這類作品,總是讓人對電影再度燃起熱望,好作品不必然需要大製作,出色的作品永遠會在不預期的夾縫中竄出頭。作為觀眾,我們只需要買票支持,而這些作品最需要的,也正是票房上最直接最具體的鼓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