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一來勢洶洶的年度新作《自畫像》,從預告片來看是頗為單純、以基督教的七宗罪典故為藍本的驚悚片。然而,以七項原罪/慾和相對應的七幅畫來探討人性及人物關係的複雜與糾結,只是《自畫像》一半的故事;電影另外一半沒在預告片提及的故事,是台灣社會近十年來的社會政治。本片同時藉男女主人翁、孤僻畫家江中澤(林哲熹)以及台大政治系學生楊婕(張寗)的遭遇,加上戲份可觀的配角變性人娜娜(Kiwebaby),來綜觀台灣近十年來的重大社會運動事件以及主人翁的幻滅。
故事從2016年總統大選日為原點向前後漫開,跳躍於黑白畫面的現在式、以及彩色畫面的過去片段。陳宏一略微改動了台灣社會具體歷史事件在片中的發生時序,一一點名大埔事件(2010)、文林苑(2012)、關廠工人臥軌事件(2013)、張家藥房張森文「自殺」事件(2013)、乃至太陽花學運與佔領行政院和武裝驅離(2014)、到新生代政黨的鵲起、到政黨再度輪替等,幾乎收攏近年來最撼動國內年輕世代集體記憶的一段社會政治史。電影也藉楊婕擔任立委助理的工作,實際走訪外籍配偶,在劇情片中插入外配訪談片段,見證外配生活受家暴等黑暗面。片中更透過變性人娜娜篇幅不小的戲份、並以Kiwebaby現身說法的方式,來呈現近十年來台灣快速演進但仍不乏爭議的性別政治。
以上情節在在顯示陳宏一的《自畫像》絕非「只是」談基督教義的七宗罪,而是要整理台灣近年的社會政治面面觀。這部自畫像,是陳宏一為台灣社會作的一組自畫像,而它狂暴、激情、終至幻滅,正如楊婕在受到形象完美的立委學長性騷擾、憤而大醉一場後所吐露的話:這樣的世界,我寧可看不見。《自畫像》是陳宏一至今最有企圖心的作品,卻也是他的憤怒宣言;在這場悲劇中,畫家、政治系學生、變性人,最後對這世界都幻滅了,它的醜陋與絕望似乎沒有盡頭,群眾的覺醒與激情彷彿也不能帶來救贖,一切都只是等待被消費、或進入另一場政治遊戲的循環。
《自畫像》可視為陳宏一的警世之作。他善用他設計感強烈的視覺美學,創造出華麗、風格強烈的畫面,也和畫家鍾江澤合作,為電影創作出有藝術高度、並且主題緊扣電影故事的油畫。但陳宏一也總是難改廣告出身的毛病,電影的形式重於內容,視覺美感重於故事經營,人物個性鮮明卻難掩造作姿態,故事訴求強烈卻有欠細膩。說穿了,陳宏一仍是重視姿態與美感多於人物關係以及故事厚度,在領受近兩小時的濃烈凝重後,不免還是為本片感到一些可惜。
*放映週報第608期的導演專訪〈「藝術」如何謀殺「政治」?〉對於理解電影故事與創作理路頗有幫助,建議一讀。
10月 30, 2017
10月 23, 2017
Get Out, Fanon
逃出絕命鎮 (Get Out, 2017)
整整半世紀前,1967年的喜劇《誰來晚餐》(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為好萊塢影史寫下里程碑,跨種族、尤其是黑白之間跨種族情慾關係的議題排在耶誕檔期,即使是民權運動四起的年代也仍是相當勁爆
。
事實上,在種族政治相當保守的好萊塢,跨種族情慾一直是高度敏感的題材,不論是嬉笑怒罵或具備反思深度的作品皆不多見。過去三十年來值得一提的跨種族/黑白情慾題材電影約有史派克李的《叢林熱》(Jungle Fever, 1991)、翻轉Douglas Sirk家庭倫理劇的《遠離天堂》(Stranger than Paradise, 2002),而這些有頭牌影星掛名的影片,加起來恐怕不到一打,同時幾無例外都是黑人男性配對白人女子,且多為悲劇收場。若電影是反映社會觀感/現實的一面鏡子,黑白戀情故事不討喜的程度可見一斑。
在今年日舞影展與美國票房淡季的一月底同時登場的《逃出絕命鎮》(Get Out),從預告片看來似乎是非常B級片調調的故事走向,帥氣黑人男子陪白人妙齡女友回家探親,接連發現異狀,小鎮上的黑人都極度友善卻又流露出一絲詭異氣息。這個小鎮是不是一個大陷阱?什麼樣的陷阱?至少從預算、卡司、檔期來看,《逃出絕命鎮》確實是B級片的格局,但首執導演筒便編導一手抓的Jordan Peele實為初生之犢,其一鳴驚人的程度堪稱小兵立大功:《逃出絕命鎮》以區區四百多萬的攝製成本,上檔首日便已回本,最終在北美創下幾項票房記錄。本片使Peele成為首位在首部作品便突破億元票房的黑人導演,也以近一億八千萬的北美票房打破自1999年《厄夜叢林》(The Blair Witch Project)以來高懸近二十載的首部作品同時也是原創故事的票房紀錄,更是黑人導演最高票房的作品(可惜此紀錄僅兩週便被Gary Gray的《玩命關頭8》翻盤)。
整整半世紀前,1967年的喜劇《誰來晚餐》(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為好萊塢影史寫下里程碑,跨種族、尤其是黑白之間跨種族情慾關係的議題排在耶誕檔期,即使是民權運動四起的年代也仍是相當勁爆
。
事實上,在種族政治相當保守的好萊塢,跨種族情慾一直是高度敏感的題材,不論是嬉笑怒罵或具備反思深度的作品皆不多見。過去三十年來值得一提的跨種族/黑白情慾題材電影約有史派克李的《叢林熱》(Jungle Fever, 1991)、翻轉Douglas Sirk家庭倫理劇的《遠離天堂》(Stranger than Paradise, 2002),而這些有頭牌影星掛名的影片,加起來恐怕不到一打,同時幾無例外都是黑人男性配對白人女子,且多為悲劇收場。若電影是反映社會觀感/現實的一面鏡子,黑白戀情故事不討喜的程度可見一斑。
在今年日舞影展與美國票房淡季的一月底同時登場的《逃出絕命鎮》(Get Out),從預告片看來似乎是非常B級片調調的故事走向,帥氣黑人男子陪白人妙齡女友回家探親,接連發現異狀,小鎮上的黑人都極度友善卻又流露出一絲詭異氣息。這個小鎮是不是一個大陷阱?什麼樣的陷阱?至少從預算、卡司、檔期來看,《逃出絕命鎮》確實是B級片的格局,但首執導演筒便編導一手抓的Jordan Peele實為初生之犢,其一鳴驚人的程度堪稱小兵立大功:《逃出絕命鎮》以區區四百多萬的攝製成本,上檔首日便已回本,最終在北美創下幾項票房記錄。本片使Peele成為首位在首部作品便突破億元票房的黑人導演,也以近一億八千萬的北美票房打破自1999年《厄夜叢林》(The Blair Witch Project)以來高懸近二十載的首部作品同時也是原創故事的票房紀錄,更是黑人導演最高票房的作品(可惜此紀錄僅兩週便被Gary Gray的《玩命關頭8》翻盤)。
10月 09, 2017
秝
這看起來很眼熟卻其實從未看過、也不會念的字實乃罕見字,我手邊的五南版《國語活用辭典》和教育部的網路版新編國語字典都未收錄。《說文解字》的「秝」字如此解說:「稀疏適也。从二禾。凡秝之屬皆从秝。讀若歷」。
就算原先不知道「秝」怎麼唸,許慎這麼一寫也都了然於心。「稀疏適」大約可解作稀疏適中的意思吧?段玉裁說明「稀疏適也」的注疏中有這麼一段文字:「各本無秝字。今依江氏聲、王氏念孫說補。適秝。上音的。下音歷。曡韵字也。玉篇曰。稀疏厤厤然。葢凡言歷歷可數、歷錄束文皆當作秝。歷行而秝廢矣。周禮遂師。及窆抱磿。鄭云。磿者、適歷。執綍者名也。遂人主陳之。而遂師以名行挍之。賈公彦云。天子千人分布於六綍之上。稀疏得所。名爲適歷也。王氏念孫廣雅疏證云...凡均調謂之適歷。」
我找到「漢語多功能字庫」的解說,發現非常受用。網頁上說「秝」是取自稻米或黍稷等作物成行排列的景象,「望之厤厤在目」,如此也立刻能理解「秝」的意涵。
無論如何,「秝」是補充字,後來「歷」漸通行後「秝」便隨之廢止,除了用作稀疏分明之解,也似可與「曆」相通。顯然「秝」是聲符,也難怪「壢」、「櫪」等形聲字也都發音相同。
就算原先不知道「秝」怎麼唸,許慎這麼一寫也都了然於心。「稀疏適」大約可解作稀疏適中的意思吧?段玉裁說明「稀疏適也」的注疏中有這麼一段文字:「各本無秝字。今依江氏聲、王氏念孫說補。適秝。上音的。下音歷。曡韵字也。玉篇曰。稀疏厤厤然。葢凡言歷歷可數、歷錄束文皆當作秝。歷行而秝廢矣。周禮遂師。及窆抱磿。鄭云。磿者、適歷。執綍者名也。遂人主陳之。而遂師以名行挍之。賈公彦云。天子千人分布於六綍之上。稀疏得所。名爲適歷也。王氏念孫廣雅疏證云...凡均調謂之適歷。」
我找到「漢語多功能字庫」的解說,發現非常受用。網頁上說「秝」是取自稻米或黍稷等作物成行排列的景象,「望之厤厤在目」,如此也立刻能理解「秝」的意涵。
無論如何,「秝」是補充字,後來「歷」漸通行後「秝」便隨之廢止,除了用作稀疏分明之解,也似可與「曆」相通。顯然「秝」是聲符,也難怪「壢」、「櫪」等形聲字也都發音相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