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布拉格最輝煌也最有歷史的石橋Karlův most穿過Vltava河,會直接進入城堡區南側的小城區(Little Quarter/Malá Strana)北端,沿路可直達本區地標小城廣場(Malostranské náměstí)與巴洛克式建築的St. Nicolas教堂。由於緊鄰皇居,小城區長年榮寵備至,貴族、教士等上流人士群居於此;小城區卻也往往是政治與宗教鬥爭的受害者,至少遭受過十五世紀中的Hussite教派抗爭以及十六世紀中的大火摧殘。如今區內可見的多數巴洛克式建築,都是後來才有的,十八世紀以前的建築格式,在小城區已難尋得。
St. Nicolas教堂的另一側還有十八世紀初建成的石柱The Holy Trinity Column。以聖母瑪莉亞為名而立石柱,在歐洲最早可上溯到中世紀;不過普遍而大量豎立這類的石柱,要到十七世紀中期以降、特別是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歐洲。這石柱原來只單純為了榮耀天主教的基督信仰,但小城區的這石柱還為了誌念及感懷十八世紀初在布拉格奪走不少生命的瘟疫,因此其意義也近似於感謝主恩之類的,並另有一名Plague Column。在布拉格還有一些類似的石柱,多是在這樣的時空脈絡下豎立的。
從小城廣場尋路緩緩上坡,便進入建在山丘的城堡區。如果沒記錯,城堡區只有東南側這麼一個入口,而且異常窄小,和龐大的王宮不成比例,或許防衛考量,也或許是後來改建,我沒有細查。從入口進去,沿石道前行不久,右方拐彎進去是極有名氣的「黃金巷」(Zlatá ulička)。這侷促窄短的死巷因十七世紀聚居於此的金匠而得名;然而,這排矮小簡陋的房屋在十六世紀建成時,原是作為當時哈布斯堡王朝的國王Rudolph II二十四名守衛的住所。到了十九世紀,這裡淪為遊民、窮人與罪犯聚集的貧民窟,一直到了1950年代,市政府終於出面整頓,重新打造為今日所見、結合重現歷史陳跡與販賣紀念品的觀光景點。
![]() |
(黃金巷。感覺得到房屋的矮小嗎?) |

城堡區至少有三個不該錯過的景點,我們已走過黃金巷;昔日王宮在今天成為國家行政機構,不對外開放,但可在外稍微瞄一下。第三個景點、從外觀上也最顯而易見的,是城堡本身以及建於城堡區內、傲然聳立的哥德式教堂St. Vitus。
![]() |
(St Vitus一隅) |
在教堂四周走一圈,玩味其中的建築格式與空間配置的關係,頗能體會箇中妙不可言的政治關係。這座千年歷史的崇高教堂雄踞城堡正中央,睥睨皇帝的居所;地上的王仰望著天主代理人的堡壘,不得不自覺矮小,卻也以自己的城將之團團圍住。地上的王進入天主的堡壘朝拜,接受天主代理人的加冕,而天主代理人握有神聖的權杖,但擁有支配土地、財富、軍事動員等實權的人,往往是地上的王。人與神的相互制衡卻又彼此奧援,在這方寸之地一覽無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