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04, 2013

咼 (增補)

初見這個字時我真愣住了。怎麼唸呢?一時還真摸不著頭緒。

就連要查字典,腦筋也轉了幾回,才猜到從哪個部首查起。先來看部首筆畫。這個字從口部、六劃。說文解字對此字的解釋為「口戾不正」,換句話說是嘴歪斜,想來不是太好的意思。《康熙字典》則收錄到南唐時期的「多了姓氏的用法;對於這族人何以得此姓氏,這裡不予置評無論如何,」做姓氏用,大致是今天這罕見字能夠看得到的場合了吧。

那麼究竟怎麼唸呢?這可是真正麻煩的地方了。有朋友從去猜或讀作ㄍㄨㄛ;但從眾家字典來看,它的發音還真混亂,至少有五六種,也不知哪個才對。非常好用的漢典網站收到的唸法就有ㄨㄞ()、ㄏㄜˊ()、ㄨㄛˇ()、ㄨㄚ()、ㄍㄨㄚˇ(寡,疑作為冎的變體字)、ㄍㄨㄛ()六種讀法;我手上的五南版國語活用辭典並列ㄎㄨㄞ與ㄍㄨㄛ兩種發音,並且只有當作姓氏時作後者讀(後面卻又附上一條說明:審訂後,併為單音ㄎㄨㄞ)。咱們的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裡,則只有ㄎㄨㄞ一種唸法(同音字也是罕見字如),微軟的新注音輸入法也將此字做如此拼音的設定。有些字典還查得到咼另有一變體字,讀作ㄍㄨㄛ,或許說明了上面第六種讀法的由來。

鄉親們看,這是不是很傷腦筋,即是要唸都不知唸哪個音才對。偏偏這學期來了個咼姓同學給我教到,還真是對統一發票都沒那麼好運。應該找一天來問問這位同學,他/她的姓該怎麼念才對,否則該念ㄍㄨㄛ的給人家念了個嘴歪斜的ㄎㄨㄞ可就真尷尬。



PS:廖文豪老師所著《漢字樹2》收了這個字(頁24),他將咼的讀音定為ㄎㄨㄞ,並說明以咼為聲符的衍生字包括過、堝(ㄍㄨㄛ)、蝸、渦、窩、萵(ㄨㄛ)等。但廖老師並未解釋咼讀音異變的由來以及它何以會從「口戾不正」演變出這些涵義不盡相同的各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