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 18, 2020

岢,山部五劃,讀作「ㄎㄜˇ」,音同「可」。

這字沒什麼曲折,有邊讀邊,正確念法也猜得八成。「岢」也沒太多歷史,《說文解字》沒收,《康熙字典》考察到北宋的《廣韻》收了這字;教育部的《異體字字典》網站則羅列大約同時期的《龍龕手鏡》,也收了「岢」。

但無論是《龍龕手鏡》、《廣韻》、《康熙字典》乃至於教育部的《重編國語辭典》官網,關於「岢」的說明都一樣簡潔:地名,且獨一無二。中國山西省岢嵐縣,當地並有一座岢嵐山。另有一本唐朝的地理書《括地志》寫道,「山近太原,有渥洼池,出良馬」。就這樣。

要不是剛好知道有個人名字裡有「岢」字,我大概一輩子都不會認識這簡單也毫不奧妙的平凡方塊字。而若不是為了讓後代不忘本之類的,我也想不出有什麼理由,這人的爹娘要用這樣的字來給孩子取名。

關於岢嵐一地,值得一提的似乎不多,找得到的除了隋朝設置岢嵐鎮,可能是此地名正式出現之始,還有此地是中國第一個衛星發射基地,大概就沒了。我找到另個網頁提到,「岢嵐」一名源於「賀蘭山」的音譯,但不知典出何處,況且單從地圖上看,賀蘭山與岢嵐山,一在寧夏一在山西,先不提省份還隔個陝西,兩山相距且有數百里;這翻譯不只譯了不知哪個鄉音還譯了距離,扯得未免遠了些。

此外,網頁還提到「岢」字有「山勢險峻巍峨」的意思,雖有道理,卻也不知典出何處,也只能姑且參考。

12月 13, 2020

看片小記 人性爆走課 (Ròm, 2020)

就我看電影近三十年的記憶中,從來沒有看過越南出品的電影在國內院線上映過(法籍的陳英雄不算,他的作品皆為法越合作出品、且多在法國搭景拍攝)。因疫情大亂的全球電影市場,越南作品《人性爆走課》挾釜山影展新潮流獎登台;若我的印象沒錯,《人性爆走課》就算不是首登寶島院線的越南電影,至少是第一部在釜山影展奪獎的越南電影,怎麼說都值得記上一筆。

《人性爆走課》原片名Ròm,是獨自居住在公寓頂樓加蓋鐵皮屋的少年,以報明牌讓街坊買樂透彩度日。大家都叫他「細漢」。細漢的家人不知去向,他想存錢找爹娘;公寓裡的住戶跟他買彩票,想一夕致富,擺脫貧窮與地下錢莊的糾纏。同時還有一位和細漢一樣也在街頭幫人買彩票維生的少年,兩人搶地盤搶生意,宛如你死我活。

《人性爆走課》的故事非常簡單直接,幾乎沒有曲折。它要傳達的訊息也很明確:社會底層的弱弱相殘。靠樂透彩翻身的底層家庭,靠跑腿幫買彩票的少年,靠借貸吸血的地下錢莊,全都窩在這幾乎是貧民窟的公寓。我們見到賠掉家產而上吊自殺的老太太,見到少年為了爭奪地盤而拼搏性命;我們甚至見到將榔頭當作隨身玩具的討債混混。但真正的反派從未現身,隱藏在公寓前的豪宅廣告看板,隱藏在畫面遠方的連天高樓,隱藏在從未露臉的操盤樂透彩黑手。

嚴格來說,訴諸社會批判、揭露賭博與都市發展變相剝削的《人性爆走課》,有點像是半部作品。它很容易讓人想起《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2008),其略有狂放風采的節奏、律動感,以及近乎通篇影像傾斜的美學表現,或許也真參考了Danny Boyle。但我同時也覺得,《人性爆走課》在表現社會階級與都市邊緣的關係上,讓人想起巴西出品的傑作《無法無天》(Cidade de Deus, 2002)。雖然《人性爆走課》格局小得多,人物關係與故事線的經營都略欠完整細緻,但放眼時代與國族命運的視野,頗有初生之犢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