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 21, 2015

看片小記 殺手情歌 (Ruined Heart, 2014)

今年台北電影節有個專為菲律賓導演卡文(Khavn)策劃的專題,收的作品不多,只有四部。根據北影特刊的專訪,卡文至今已有長短片約160(?!!!),即使以IMDB的資料,卡文自1998年開始至今四十餘部作品的創作量來看(平均每年近三部片的產量真的很驚人),卡文專題只展四部實在有些小兒科,能不能幫助我們對他建立初步的認識很難說。

這次卡文專題收錄的最新作品《殺手情歌》,緊接著北影結束便上院線,以杜可風攝影為賣點,更有淺野忠信的加持,很難不引人注目。電影一開場便風格鮮明獨特,將攝影機架在窗簾後方,讓主要人物一一走到鏡頭前,搭配濃烈的音樂出場。接下來的70分鐘,塞滿音樂、手持攝影的晃動影像、豔麗色彩、以及詭奇難言的故事情節,強烈的個人風格,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早期的王家衛、也頗有Xavier Dolan的影子。整部片在講什麼可能沒多少人說得清楚,但想必都能同意,我們確實經歷一個多小時狂野幻夢般驚奇又驚喜的影音饗宴。

整部《殺手情歌》電影都看得出卡文深受MV影像文化影響的痕跡。快速剪接、強烈色彩對比或組合、大量特寫與歪斜視角的畫面所造成的影像效果,並結合幾乎不間斷、同時帶有高度戲劇效果的音樂;本片影音策略十足的MV拼貼風格,甚至有些片段本身就是MV。杜可風掌鏡下的《殺手情歌》,搭配狂放不羈的卡文,其恣意揮灑的攝影似乎回到他早期的風格,時有出人意表的破格影像。最令我嘖嘖稱奇的,是(應該)三場奔跑追逐的戲,竟然讓演員自己手持攝影機?!玩到這種地步,演員不僅是在表演,攝影機也不僅是框住、「紀錄」表演,而人物也不僅僅是現身在鏡框中的故事;這裡三者攪和一團,演員身兼角色與攝影,角色出戲而為攝影師,攝影師也扮演演員、入戲成為角色。我自認看過的電影不算少,但從來沒看過誰這麼玩自覺鏡頭(self-conscious camera)

但除了高度拼貼、破碎斷裂的影音,本片的「故事」與人物關係甚至也幾乎是完全打散、碎裂四處的:雖然電影一開始介紹了五個人物出場,但除了殺手(淺野忠信)與女友(Elena Kazan)兩人之外,其餘三人都沒有足夠的戲份來塑造他們的性格或戲劇重量。即使聚焦於殺手與女友身上,全片也幾乎沒有一條連貫、清晰可辨的故事軸。我們看到殺手在大街小巷奔跑,鋼琴師(卡文本人)在廣場讀一首詩,「朋友」為殺手薄命、或當鋼琴師的打手,殺手與女友在空蕩的建築物中漫遊,還有看似逸出故事脈絡的歌舞片段,每個片段都像一片拼圖,卻怎麼就是無法拼湊出《殺手情歌》的梗概與核心題旨。

我不認為我看懂《殺手情歌》的故事在說什麼。不過,在看完整部片後,如果要為《殺手情歌》給出一組關鍵字,我會認為是「後現代」。單是濃烈MV拼貼風的影音組合,這部片本身便已是後現代精神與文化的產物;而本片儘管塞滿符號、情節、音樂與各式動作場面,故事與人物關係竟沒有清楚完整的形貌。或許這正是卡文的創作企圖:不斷逃逸並自我取消的意義,在過度膨脹而爆炸的影像與聲音符碼之間,意義、主體、題旨,都成為不可能。整部《殺手情歌》就像被打破的鏡子,意義、象徵、符號、人物與故事碎裂成無數片,摔落散在四處,無法得知原貌。

只是,這樣的《殺手情歌》,仍是挺好看的。或者應該說,正是因為這樣讓人暈眩的《殺手情歌》,所以好看。



(附上我相當喜愛的本片主題曲,由多才多藝、身兼編導演的卡文譜寫。我認為這首歌為本片定調,從狂狷暴亂的影像中提煉出一絲傷感;Ruined Heart,搞砸的心,或許是《殺手情歌》的底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