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02, 2016

英倫十日:Tate Modern & O'Keeffe

相較於國家畫廊的厚愛,我們分給大英與泰特的時間實在少得可憐,最尷尬的是泰特還走錯!我們原來想去泰特只是為了看透納的作品,沒事先做好功課查清楚他的畫作收藏在泰特不列顛,一廂情願來到倫敦的另一間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泰特在英國另有利物浦/Tate Liverpool和Tate St. Ives兩間分館),結果發現這裡只有二十世紀的作品,囧。

但既來之則安之,隨意看看有什麼展也是好的。泰特美術館的歷史比國家畫廊更晚了半個多世紀,至於泰特現代美術館則是到了二十一世紀才終於登上世界舞台。相對於國家畫廊坐擁特拉法加廣場,泰特現代美術館則位居河畔、笑納旖旎水光,隔著泰晤士河與北岸倫敦最負盛名的巴洛克建築聖保羅大教堂遙遙相望,並由造型獨特的千禧年橋(Millennium Bridge)連結兩岸。泰特現代美術館外觀既不像宮殿般典雅恢宏,也不是玻璃帷幕之類的高科技建築,乍看之下很不起眼,像巨大笨重的老廠房。而這紅磚建築原本真是個發電廠(Bankside Power Station),經過半世紀的擴建與運作,於1980年代停止營運,並在1994年成為泰特現代美術館後歷經五年改建,到2000年終於正式對外開放的當年,是全世界造訪遊客最多的博物館/美術館。

(從Tate Modern北望,左邊的圓頂就是聖保羅大教堂。當時好像是晚上七點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