囶圀囻囯
它們都是「國」,也都讀做ㄍㄨㄛˊ。
國的簡體字寫成囯(也有人寫成国但這可能是錯字),這是常識了。之前找資料在讀中西日報的時候常常看到用「囻」這個字來替代「國」,總以為是將錯就錯的結果,直到前幾天不經意查了一下,發現原來不是這樣的...
根據康熙字典,「囯」乃是「國」歷來的俗體字,可能是國共分家之後對岸用了「囯」,我們就以為那是後來才有的東西,殊不知連中華民國都還沒有就已經有這個字了。
如果參考教育部網站下的異體字字典,還可以考出「國」的其他十幾種寫法,包括囶圀等,都是國的古字。這其實還頗有道理的:八方圈起來的地,四面八方圍起來的土地,稱之為國家,還真的是很會意。不過最早的還是「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就是這麼寫的了,「囶」「圀」反而是晉朝以降乃至五代十國才開始有使用記錄的。
至於「囻」則是很晚近的產物,從民國初年才開始有的用法,可能有它獨特的內涵,想要表達某種民本或民主的價值信念。可惜這個字流傳不廣使用也不普遍,所以壽命很短,百年不到,我們對這個字都沒見過,更別說熟不熟了。中國人民大學的史家黃興濤先生寫了一篇漫說「囻」字的短文,頗有意思。
但囻這個字我越看越喜歡。圍起來的土地上擺著的不是個王,不是一塊玉,也不是八方之土,而是人民,是百姓。這不是個意味深遠很有智慧的新造字嗎?一個共同疆界內的人民來表達一個國家最核心最根本的承諾,這不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國家的精神嗎?
3月 27, 2010
3月 22, 2010
冬至 - 魏振恩
冬至
作者 魏振恩
原刊載于【掌門詩學季刊】第58期 2010。3
就這樣遠遠地看著冬至把你
梳洗成一場背叛
冬天的樹掛著陌生
落在人行道上的是熟悉的話
我想把他們撿起我想叫你的名字
我以為我是夏天的那場暴雨
就這樣遠遠地看著這場夢境
就這樣遠遠地讓冬天載走飄起的聲音
子午線的盡頭有一種白色的光
斑斕如承諾
一張眼人生就開始吧
一張眼太陽就隕落吧
作者 魏振恩
原刊載于【掌門詩學季刊】第58期 2010。3
就這樣遠遠地看著冬至把你
梳洗成一場背叛
冬天的樹掛著陌生
落在人行道上的是熟悉的話
我想把他們撿起我想叫你的名字
我以為我是夏天的那場暴雨
就這樣遠遠地看著這場夢境
就這樣遠遠地讓冬天載走飄起的聲音
子午線的盡頭有一種白色的光
斑斕如承諾
一張眼人生就開始吧
一張眼太陽就隕落吧
3月 21, 2010
vernal equinox
轟ㄟ跟這兩位完全不認識…
不知為何想起要來看一月曆,嘟嘟好發現原來今天就是春分呢。是滴,vernal equinox正是春分的意思。那為啥不是什麼spring東東?實情是這樣,根據手邊這本Jason Bourne絕對能砸死人的韋伯大字典,這兩個字是這樣來的:
英文形容詞vernal從拉丁文vernalis來,本意為「屬於春天的事物」,它幾個更早的變化型vernus、ver都是指春天。它更可以上追到印歐語系的wesr,從這裡後來分出去的古印度語Sanskrit的vasanta以及古斯拉夫語的vesna,指的也都是春天。這麼多春天,所以這個字也用來形容年輕、新鮮、溫暖、溫和、有朝氣。
至於名詞equi·nox比較好解,它最早是從拉丁文來,是aequus和nox拼起來的。我們把前後兩個音節分開,就比較看得清楚前面指的是「等同(equal)」,後面則是「夜(night)」。這個字經過中世紀拉丁文、古法文、輾轉流傳到中世紀英文,就變成今天的模樣(中間拼字的變化就不交代了),說明一年只有兩天、春秋各一的日夜等分的時節。
有點懸疑的是,春分搞了個拗口的vernal equinox,秋分卻又規規矩矩的是autumnal equinox,也不知箇中奧妙是怎麼回事。況且這麼複雜的單字,老美知道的人也不多吧?
不知為何想起要來看一月曆,嘟嘟好發現原來今天就是春分呢。是滴,vernal equinox正是春分的意思。那為啥不是什麼spring東東?實情是這樣,根據手邊這本Jason Bourne絕對能砸死人的韋伯大字典,這兩個字是這樣來的:
英文形容詞vernal從拉丁文vernalis來,本意為「屬於春天的事物」,它幾個更早的變化型vernus、ver都是指春天。它更可以上追到印歐語系的wesr,從這裡後來分出去的古印度語Sanskrit的vasanta以及古斯拉夫語的vesna,指的也都是春天。這麼多春天,所以這個字也用來形容年輕、新鮮、溫暖、溫和、有朝氣。
至於名詞equi·nox比較好解,它最早是從拉丁文來,是aequus和nox拼起來的。我們把前後兩個音節分開,就比較看得清楚前面指的是「等同(equal)」,後面則是「夜(night)」。這個字經過中世紀拉丁文、古法文、輾轉流傳到中世紀英文,就變成今天的模樣(中間拼字的變化就不交代了),說明一年只有兩天、春秋各一的日夜等分的時節。
有點懸疑的是,春分搞了個拗口的vernal equinox,秋分卻又規規矩矩的是autumnal equinox,也不知箇中奧妙是怎麼回事。況且這麼複雜的單字,老美知道的人也不多吧?
3月 19, 2010
論女學亟宜振興
因為做研究的關係跑去翻文獻史料,讀了美國華人早期影響深遠流傳甚廣的中文報【中西日報】。一直為這類史料的網路資源不易取得覺得很幹,本來有個小宏願,想把至少我有用到的幾篇社論潑上來,可是一想到要打字就覺得不是很甘願。不過還是打了一篇出來,看看能不能當個起點。其實讀那個時代的東西很有趣,有些說法現在看會覺得荒謬可笑,有些又令人感佩他們在那個時代高聲疾呼的熱情與堅持。
可能有些東西,不論將來會顯得多愚蠢多偏狹,畢竟還是要努力而且辛苦給他做下去,有些事情才會慢慢開始改變。
本報論說 論女學亟宜振興 (吳文波來稿)
中西日報1911.11.4
溯自上帝生人。先造一男。後造一女。命曰膠漆其妻。同為一體。彼此親愛。彼此明理。本無尊卑輕重貴賤之別也。矧人生之道德學業。端自母訓。尤以女子為國民之母乎。近觀歐美文明諸國。女學校與男學校。林立國中。不相上下。平等自由之風。播揚地極。而英美女界。猶以不得干預政權為羞恥。動公憤而聯議相爭。舉凡鉅細精粗各事。務必達與男界平權之目的而後已。夫歐美女子。猶是天地間女界中人耳。何以彼都女子。有如此氣概。有如此學識。有如此舉動也。無他。能振興女學以栽培之。因此社會合羣之益。修身勵行之理。相夫訓子之道。齊家睦鄰之誼。治國平天下之方。莫不了然胸中。次而衛生醫理。天文地學。聲光化電諸科。極而救靈贖罪之奧義。亦莫不悉明其理由。比較男子。皆能并駕齊驅。未遑多讓。故彼都男子。對於女界。不敢稍存藐視輕薄之見耳。我中國則不然。男界之歧視女界也。以尊卑喻之。如天子與庶民。以尊貴比之。如珍璞與草芥。以輕重較之。如泰山與鴻毛。以專制論之。如獄吏待囚犯。何以見之。國家人羣社會大事。可無論矣。即凡一家大小事務。全權操自男子。是非曲直。女子宛如局外人。不能稍為干涉。吉凶賓婚之禮。睦婣任卹之典。女子絕不能干預焉。即欲與聞。輒曰牝雞司晨。為家之索。遂屏逐之。壓制之。主賓歡筵。男先女後。新婚初會。男坐女叩。男子數千載悠遊異地。操縱自如。女子長禁閨闈。咫尺不容逾越。男失婚則以續娶為榮。女喪耦則以再醮為辱。種種歧視諸端。難以枚舉。始則男子性存輕忽。繼而習慣成自然。。女子亦直甘受而不辭。卒之不僅甘受不辭已也。更樂為男子玩物。獻媚市憐。如纏足塗脂。工顰妍笑。蟬聲娃步。桃唇柳腰之類是也。甚而自為輕賤。自傷同類。如自縊自溺。服毒溺女之類是也。吁。女子輕賤如此。身為女子者。爰念及此。豈不含羞切齒。仰天錐胸。恨天生我為女子哉。猶未已也。出乎庸夫愚婦之無智。情猶可原。最可惜者。古之稱為聖賢碩士。為世師表者。動曰女子無才是德。又曰。乃生男子。載寢之牀。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弄之瓦。又謂女子職僅司中饋。更曰。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嗚呼。女子與爾何仇。胡乃倡此薄賤女子之說。而貽無窮之流毒哉。無怪乎泰西人。譏我國為半教野蠻之國也。雖然。當今之世。默計我國女界程度。莫謂男子不授以平等自由之權。即授以平等自由之權。而女子反心自問。有何才幹。有何學識。堪與男子并肩稱職者乎。女子之所以不能與男子并肩稱職者。無他。不振興女學以教之。所以不學無術。眼界不開。世事不明。學問才智無由廣。砥行勵節無由資。由是相夫訓子之道。齊家睦鄰之誼。推而社會合羣。治國平天下之策。懵然而不知何事。極而聖經真理。亦昧然莫知端倪。長為覡巫道釋相卜所欺騙。吁。舉我國之女子。與歐美女子相比例。解鞋帶實不堪也。不特此也。世人娶婦。莫不欲得佳婦。然婦由女而來。乃皆不欲興女學以教女。則人人無佳女。既無佳女。何由得佳婦。夫如是。人人不欲得佳婦則已。果欲得佳婦。人人當竭個人之力。圖興女學以教女。我中國不興女學由來久矣。即近今有二三智者。舉辦而猶未能普及全國。曷故。其責固不得不為男子咎。夫人必自侮。而人後侮之。亦人必先有自立之精神。自立之資格。而後人輔之。試觀中國女學前途。有志者痛憐女界沉迷。因以開女校。讀書詩。欲其明道德。宏學業。後日相夫可稱賢妻。訓子無愧賢母。奈何壓制稍釋。所得者不過一知半解。乃遽然妄倡自由之說。私結婚姻。不聽父母作主。不為禮法所拘。又曰平權。不學西人之道德。獨學西婦可以告夫之弊端。一躍欲齊於天。不顧一己之職分。不問自己之程度。致被俗人笑為無廉恥。政府且限制十六歲不得入學堂。究其弊。皆由女子自貽戚耳。假使果有學問如男子。道德如西婦。則其夫不讓其自由而不安。不俾以平權而不樂。譬之父之于子。當幼穉初步之時。凡寒而衣。飢而食。渴而飲。志願步趨。莫不賴其親相助為理。及其壯長成立。足稱跨竈肖子。則其父生平之志願償矣。舉凡一己應任諸務。有不委肩於其子以抒其任耶。而丈夫欲委肩於其妻也亦何獨不然。我中國女子。果不甘如在長沉黑夜中。而受此束縛專制。自當發憤為雄。各盡個人之力量才智。聯合社會。羣興女學。大聲疾呼。喚醒二萬女同胞之大夢。濯除數千年來甘自卑下。甘作玩物。甘自輕賤之積習腦質。安部就班。從容中道。勿揠苗以助長。勿假放縱為自由。剛毅強忍以達其目的。俾將來無虧為國民之母。得享平等自由之樂趣。視歐美女子。祇讓其先豋。斷不讓其獨步。復遵上帝膠漆其妻之初命。予不禁拭目俟之。
P.S. 原文是從頭到尾沒分段的,這裡照本宣科,也不分段。
可能有些東西,不論將來會顯得多愚蠢多偏狹,畢竟還是要努力而且辛苦給他做下去,有些事情才會慢慢開始改變。
本報論說 論女學亟宜振興 (吳文波來稿)
中西日報1911.11.4
溯自上帝生人。先造一男。後造一女。命曰膠漆其妻。同為一體。彼此親愛。彼此明理。本無尊卑輕重貴賤之別也。矧人生之道德學業。端自母訓。尤以女子為國民之母乎。近觀歐美文明諸國。女學校與男學校。林立國中。不相上下。平等自由之風。播揚地極。而英美女界。猶以不得干預政權為羞恥。動公憤而聯議相爭。舉凡鉅細精粗各事。務必達與男界平權之目的而後已。夫歐美女子。猶是天地間女界中人耳。何以彼都女子。有如此氣概。有如此學識。有如此舉動也。無他。能振興女學以栽培之。因此社會合羣之益。修身勵行之理。相夫訓子之道。齊家睦鄰之誼。治國平天下之方。莫不了然胸中。次而衛生醫理。天文地學。聲光化電諸科。極而救靈贖罪之奧義。亦莫不悉明其理由。比較男子。皆能并駕齊驅。未遑多讓。故彼都男子。對於女界。不敢稍存藐視輕薄之見耳。我中國則不然。男界之歧視女界也。以尊卑喻之。如天子與庶民。以尊貴比之。如珍璞與草芥。以輕重較之。如泰山與鴻毛。以專制論之。如獄吏待囚犯。何以見之。國家人羣社會大事。可無論矣。即凡一家大小事務。全權操自男子。是非曲直。女子宛如局外人。不能稍為干涉。吉凶賓婚之禮。睦婣任卹之典。女子絕不能干預焉。即欲與聞。輒曰牝雞司晨。為家之索。遂屏逐之。壓制之。主賓歡筵。男先女後。新婚初會。男坐女叩。男子數千載悠遊異地。操縱自如。女子長禁閨闈。咫尺不容逾越。男失婚則以續娶為榮。女喪耦則以再醮為辱。種種歧視諸端。難以枚舉。始則男子性存輕忽。繼而習慣成自然。。女子亦直甘受而不辭。卒之不僅甘受不辭已也。更樂為男子玩物。獻媚市憐。如纏足塗脂。工顰妍笑。蟬聲娃步。桃唇柳腰之類是也。甚而自為輕賤。自傷同類。如自縊自溺。服毒溺女之類是也。吁。女子輕賤如此。身為女子者。爰念及此。豈不含羞切齒。仰天錐胸。恨天生我為女子哉。猶未已也。出乎庸夫愚婦之無智。情猶可原。最可惜者。古之稱為聖賢碩士。為世師表者。動曰女子無才是德。又曰。乃生男子。載寢之牀。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弄之瓦。又謂女子職僅司中饋。更曰。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嗚呼。女子與爾何仇。胡乃倡此薄賤女子之說。而貽無窮之流毒哉。無怪乎泰西人。譏我國為半教野蠻之國也。雖然。當今之世。默計我國女界程度。莫謂男子不授以平等自由之權。即授以平等自由之權。而女子反心自問。有何才幹。有何學識。堪與男子并肩稱職者乎。女子之所以不能與男子并肩稱職者。無他。不振興女學以教之。所以不學無術。眼界不開。世事不明。學問才智無由廣。砥行勵節無由資。由是相夫訓子之道。齊家睦鄰之誼。推而社會合羣。治國平天下之策。懵然而不知何事。極而聖經真理。亦昧然莫知端倪。長為覡巫道釋相卜所欺騙。吁。舉我國之女子。與歐美女子相比例。解鞋帶實不堪也。不特此也。世人娶婦。莫不欲得佳婦。然婦由女而來。乃皆不欲興女學以教女。則人人無佳女。既無佳女。何由得佳婦。夫如是。人人不欲得佳婦則已。果欲得佳婦。人人當竭個人之力。圖興女學以教女。我中國不興女學由來久矣。即近今有二三智者。舉辦而猶未能普及全國。曷故。其責固不得不為男子咎。夫人必自侮。而人後侮之。亦人必先有自立之精神。自立之資格。而後人輔之。試觀中國女學前途。有志者痛憐女界沉迷。因以開女校。讀書詩。欲其明道德。宏學業。後日相夫可稱賢妻。訓子無愧賢母。奈何壓制稍釋。所得者不過一知半解。乃遽然妄倡自由之說。私結婚姻。不聽父母作主。不為禮法所拘。又曰平權。不學西人之道德。獨學西婦可以告夫之弊端。一躍欲齊於天。不顧一己之職分。不問自己之程度。致被俗人笑為無廉恥。政府且限制十六歲不得入學堂。究其弊。皆由女子自貽戚耳。假使果有學問如男子。道德如西婦。則其夫不讓其自由而不安。不俾以平權而不樂。譬之父之于子。當幼穉初步之時。凡寒而衣。飢而食。渴而飲。志願步趨。莫不賴其親相助為理。及其壯長成立。足稱跨竈肖子。則其父生平之志願償矣。舉凡一己應任諸務。有不委肩於其子以抒其任耶。而丈夫欲委肩於其妻也亦何獨不然。我中國女子。果不甘如在長沉黑夜中。而受此束縛專制。自當發憤為雄。各盡個人之力量才智。聯合社會。羣興女學。大聲疾呼。喚醒二萬女同胞之大夢。濯除數千年來甘自卑下。甘作玩物。甘自輕賤之積習腦質。安部就班。從容中道。勿揠苗以助長。勿假放縱為自由。剛毅強忍以達其目的。俾將來無虧為國民之母。得享平等自由之樂趣。視歐美女子。祇讓其先豋。斷不讓其獨步。復遵上帝膠漆其妻之初命。予不禁拭目俟之。
P.S. 原文是從頭到尾沒分段的,這裡照本宣科,也不分段。
3月 17, 2010
看片小記: U-Carmen eKhayelitsha (2005)

看完《U-Carmen eKhayelitsha》(坊間暫譯片名「卡雅莉莎的卡門」),我大約有這樣的聯想。這部南非出品的音樂電影勇奪當年柏林影展金熊獎,曝光率和商業放映的機會卻都很少。這部電影改編比才的經典歌劇「卡門」,改編幅度之大之猛,等於是完全重新寫了卡門的故事,使它再也不是比才筆下的卡門,而是南非開普敦市郊卡雅莉莎小鎮的卡門。我對歌劇「卡門」並不了解,但就我看這部片的印象是,它保留了歌劇的旋律與故事主幹,卻用卡雅莉莎當地班圖語系的科薩語(Xhosa)整個重新填詞,置入當地的社會情境與人民的生活文化,並且融合當地民間的歌唱與音樂,變化出這部獨特有活力的南非卡門。
持平而論,這部片的整體成績堪稱平穩,佔最多篇幅的演唱方面因為有點過度而顯得聽覺彈性疲乏,不過那大概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對歌劇毫不熟悉也不習慣的關係。但是我認為這部片最令人讚許激賞的,不是它穩健的攝影剪接,也不是演員的唱功,更不是演繹經典歌劇的努力。本片最大的成就,是它藉由以南非小城的故事、以科薩語演唱歌劇卡門並重新填詞、更將歌劇卡門的音樂與南非小城的當地音樂相互錯雜、交混呈現。這些元素放在這樣一部電影裡,就把電影美學的實驗變成一個政治行動。這很可以是一場後殖民的電影美學實驗,並且是全球舞台上種族政治的文化抗爭行動。換句話講,誰說歌劇卡門必須在端莊堂皇的歌劇院廳中才能表演?誰說歌劇卡門必須大家正經危坐、所有人字正腔圓唱西班牙女郎的故事?誰說歌劇卡門是歐洲人古典傳統的文化財產?如果我們可以有台客原汁原味而且精彩好看的莎翁喜劇《仲夏夜夢》,憑什麼南非卡莉沙亞不能有他們科薩語的歌劇卡門?
從這個角度來看,就能看到《U-Carmen eKhayelitsha》顛覆正統的企圖心,讓它以自己獨有的方式重寫經典,開發歌劇卡門的可能性。
3月 07, 2010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