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 15, 2015

黑澤明經典數位修復 三帖

羅生門 (羅生門, 1950)
七武士 (七人の侍, 1954)
蜘蛛巢城 (蜘蛛巣城, 1957)

這次打包來台做數位修復放映的十部黑澤明作品中,想當然耳有他最名滿天下的幾部古裝劇,包括改編自芥川龍之介小說、奪得1951年威尼斯金獅獎的《羅生門》,贏得威尼斯銀獅(導演)獎、更被改編成好萊塢西部片《豪勇七蛟龍》(The Magnificent Seven, 1960)、公認是最偉大日本電影的《七武士》,以及改編自〈馬克白〉的《蜘蛛巢城》,皆是重點戲碼。這三部都在1950年代問世的古裝黑白片,都有三船敏郎的參與,並且戲份日漸加重,尤其到了舞台劇氣息濃厚的《蜘蛛巢城》,幾可謂獨挑大樑,將他那今天看來略為誇張的表演發揮到極致。

當然,更重要的是這三部作品充分展現黑澤明磨了將近十年導演經驗所累積出來的靈活組織聲音與剪輯功力。《七武士》長達200分鐘的巨構,不僅循序漸進、穩健有致地鋪陳貧窮山村聘僱七名武士抵禦山賊的故事,也從容刻劃各武士的背景與性格,絲毫不顯笨重;最後的打鬥場面更前後長達一小時,將一座山中村落與三十名山賊的對戰,打造成兩國戰爭的規模。不論就長度、敘事還是剪輯來看,1954年出品的《七武士》都充分展現出史詩電影的高度與氣勢,完全能理解何以憑它奠定黑澤明與日本電影的歷史地位。

2月 01, 2015

黑澤明經典數位修復 生之慾 (生きる, 1952)

(意外找到此版本海報,感覺有點...想笑)
日本電影在世界影壇地位甚高,論影響力論藝術高度莫過於兩位門神小津安二郎與黑澤明。當然,二十世紀中葉的重量級日本導演還有幾位,但這兩位產量大、創作生命長、作品水準也整齊,各有鮮明風格,故招牌響亮,足堪門神。隨著近年來小津安二郎的作品陸續數位修復完成並引進國內,也該輪到黑澤明了,此番傳影互動(ifilm)的黑澤明數位修復影展,一口氣引進便是十部,占了黑澤明創作生涯長達半世紀、共三十一部作品的三分之一,相當豪氣。

《生之慾》雖然算是黑澤明導演生命早期的作品,但若以作品推出的量來看,是他三十一部電影中的第十三部,已屬於逐漸走入青壯期的作品。本片故事相當簡單直接,講的是生活數十年如一日的公務員渡邊面臨胃癌噩耗的衝擊與人生轉變的故事。渡邊戡治過去二十多年來在東京市公所任職,如今穩坐市民課長的位置,風平浪靜、等著領退休金的生活一朝被胃癌徹底擊垮。得知生命僅剩半年的渡邊,難以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消息,萬念俱灰下不再工作、卻也不知還能做甚麼。逃避人生的過程中,他先後遇到落魄作家與同樣在市民課任職但決心求去的年輕女子小田切。經歷半個多月的逃避與茫然,渡邊終於從充滿生命力的小田切身上找回對人生的熱情,回到市民課長的位置,燃燒他最後的半年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