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all efforts for the liberation of men and women from domination, servitude, social inequality, arbitrary authority, despotism, obscurantism, and the like, are in vain, if all hopes of achieving the complete realization of individual faculties and collective joy are chimerical, if they are only something that history reduced to ‘master narratives’ of impossible aspirations, then it should be admitted that the promises of modernity are not only not rational, they are decidedly irrational. The only thing that really remains, then, is power. The rational thing would be to surrender oneself to it. In this way, the seduction of power offers itself to us as an alternative to modernity.” --Aníbal Quijano
12月 31, 2010
12月 13, 2010
高屋建瓴
有個新字哦,沒查字典一時間還不確定怎麼唸說。瓴,ㄌㄧㄥˊ,音同「零」、「玲」,意思是屋上仰蓋的瓦…解釋了還是不知道在講什麼;比較詳細的解釋有說它的形狀像溝,用來引導水,所以「瓴」的俗稱又叫瓦溝。
既然跟瓦有關,有些詞像是「瓴甓」、「瓴甋」就都跟磚塊脫不了關係。不過憑空又多了兩個生字,還不一定會讀,就不多說了;「甓」唸作ㄆㄧˋ,音同「屁」,「甋」唸作ㄉㄧˊ,音同「笛」。好像都是現在用不太到的字詞了。
但瓴也作水瓶解,或泛指乘水的瓦器,這個用法就跟今天要介紹的成語有關。「高屋建瓴」可絕了,「建」居然不是建造?!根據教育部網站,這裡的「建」是傾倒的意思,該不會是破格的用法吧?不管。「高屋建瓴」這樣組合起來,意思是自高處往下倒水,比喻居高臨下,形勢無法阻擋。之前上傳的中西日報社論中,把高屋建瓴和「黃河倒懸」放在一起,都是一樣的意思;但「黃河倒懸」卻沒出現在字典裡,想來又是作者自認高明的破格用法。
再次受教了。
既然跟瓦有關,有些詞像是「瓴甓」、「瓴甋」就都跟磚塊脫不了關係。不過憑空又多了兩個生字,還不一定會讀,就不多說了;「甓」唸作ㄆㄧˋ,音同「屁」,「甋」唸作ㄉㄧˊ,音同「笛」。好像都是現在用不太到的字詞了。
但瓴也作水瓶解,或泛指乘水的瓦器,這個用法就跟今天要介紹的成語有關。「高屋建瓴」可絕了,「建」居然不是建造?!根據教育部網站,這裡的「建」是傾倒的意思,該不會是破格的用法吧?不管。「高屋建瓴」這樣組合起來,意思是自高處往下倒水,比喻居高臨下,形勢無法阻擋。之前上傳的中西日報社論中,把高屋建瓴和「黃河倒懸」放在一起,都是一樣的意思;但「黃河倒懸」卻沒出現在字典裡,想來又是作者自認高明的破格用法。
再次受教了。
12月 11, 2010
再續論華僑女子自立根性之薄弱
〈再續論華僑女子自立根性之薄弱〉
老乙
中西日報 1909.9.3
以上之所謂地也貲也勢也。均謀教育之必要。未易得知者也。不生於教育之地。則別父母。拋家鄉。負笈萬里。在男子且難。況女子乎。不稍有教育之貲。則謀生計。贍衣食。尚須張羅。是自顧且難。況求學乎。不優有教育之勢。則被束縛。被拑制。有志未逮。在頑錮之父母方以為得計。在柔弱之女子。又安能擅行其志乎。夫三者皆教育上之大阻力。有所缺則不足以言教育。其情形彰彰矣。今旅美之華人女子。豈有此阻力乎。珊珊少年。腦力充足。有謀教育之精神。蔚蔚新風。身親其境。有謀教育之機會。不振此精神。趁此機會。為急起直追灌輸文明之計。乃徒拘守倚賴之故錮習。錯過可貴之年華。不自知其不可。殊足哀矣。
華僑女子教育之不可緩。其關於個人生計問題。猶屬小事。其關於社會發達問題。實為重要。中國重男輕女之風。經數千年來成為天然之習慣。至近年男女平權之說。震驚男子之耳膜。掀動女子之向慕。於是自由平等之名詞。為社會所主動。而振興女學之聲浪。亦因是而起。惟當此女學幼穉時代。師範旣難於延聘。科學實難於備習。故求一完全教科之女學堂。實不可多覯。其餘因缺於師範而未能舉辦者。尚不可勝數。易俗移風。雖有其志。發聾震瞶。未得其人。雖欲聘男教習以為充當。亦慮社會之程度未足。然則女教習缺乏。是中國女界前途之憂也。今華僑女子。無志於教育則已耳。苟有志於教育。完成其女學師範之資格。他日歸餉祖國。必為祖國女界之歡迎。而奉為發達女學之導師。出其所學。一洗中國女界數千年來之黑暗。其裨益社會之功。固不在禹下。不此之務。是謂放其天職。棄其責任。虛生文明之地方。喪失女子之義務。吾未見其可也。
華僑女子之人格。不可不自高。惟不自謀教育。則雖欲自高而無從。嫁女必索重聘。乃中國最野蠻之積習。故有心世道之人。紛紛組織婚姻改良會。蓋惡其類於販賣。賤視女子如奇貨也。今華僑女子之重聘。則尤十倍於中國。豈以為不如此不足以高其人格乎。不然。何以除教會書館女子之外。每出於此之一途。為父母者旣恬然行之而不怪。為女子者亦羣焉從之而不恥。以高貴人格。狃於野蠻積習。此固不經教育有以貽之咎也。惟不經教育。故不能自立。惟不能自立。故牢守倚賴之性質。不敢以其人格之高貴。脫出於野蠻牽動之地位。是亦不可廢然思返乎。
要之教育者自力之引線。卽自由平等之主要也。野蠻婚嫁者世俗之習慣。卽自由平等之賊蠹也。華僑女子熱察彼都之自由平等。應無不欣之羨之。獨於野蠻婚嫁。則安之若素。於教育自立。則付之闕如。此所謂先甘居於野蠻之人格。而欲行文明之事業也。置肉食於器。而密閉之。則久而不腐。若引新鮮之空氣以入之。而不密閉其蓋。不終日而餒敗生矣。華僑女子旣不知教育自立為何物。而居於文明地方。熟察自由平等之權利。如肉在器中。而入之以空氣。其不至於餒敗者幾希。或者曰以若所言。不無過激之偏也。十步之內。非無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子比而同之。不已過乎。嗚呼。持此意以相責。吾知罪矣。惟不急謀教育。則期期知其不可。謀教育而成其自立之人格。則固女界前途之幸福。實記者所厚望也。
12月 10, 2010
續論華僑女子自立根性之薄弱
〈續論華僑女子自立根性之薄弱〉
老乙
中西日報 1909.9.1
夫女子自由男女平等之權利。乃根於天賦。出於自有。非他人所能予奪。亦非個人所可放棄者。然必以自立為元素。乃可縱行而無弊。無驊驥之才。不能負重。無烏獲之勇。不能打鼎。其勢然也。今使女子自由男女平等。徒於外貌求之。不問其程度之能自立與否。是退化之自由平等。非進化之自由平等也。勢不胥女子而流為卑劣下賤不止。嗚呼。吾為此言。無非靳女子應有之權利。而不肯代為吹歔也。吾固以為欲謀女子之自由。男女之平等。必以女子自立為之的。斯可無妨於社會。然則欲謀女子之自立則將奈何。曰女子教育是也。女子教育之在今日。久為士夫所提倡。其關於個人重要問題。中國女子或知之未周。旅美之華人女子。必知之已詳。知之詳而不急思自謀教育。為開通女界之主人翁。乃反錮蔽於倚賴根性而不能移易。此則吾所大惑不解者也。矧乎旅美女子之謀教育為甚易。不若內地女子之謀教育為甚難乎。試一較其難易之故。我旅美華人女子亦可瞿然興起矣。
地方文明與地方野蠻。處其間者有幸不幸之分。美為文明之國。學堂林立。教育普徧。新風沁人。無人不學。華僑女子幸而生於斯。長於斯。但患其荒嬉而不學。不患其欲學而無所。蓋我國女學生。亦為美國教育家所歡迎也。若中國內地則不然。舍少數大城市以及開通鄉邨而外。均屬蠻煙毒霧。無新空氣。其士夫則固守舊智識。舊腦筋。未肯為女子謀教育。其女子或亦狃於三從。習於四德。不以教育為要圖。卽有一二志向遠大。出於尋常女子之上。惟亦苦無就近學堂。足以成其志向。又不便以一弱女子。逆父兄命。跋涉遠方。隻身求學。於是賚志抑鬱者有之。此限於地之難。不若旅美女子之易謀教育者一也。
貲財為學堂所必須。欲興學務。必先籌欵。無的欵而欲興學。由不食食而號寒。不衣衣而啼饑。可斷其無濟也。美國所有學堂。無不籌有的欵。為常年經費。來學者或不收學費。或供繳少數學費而已足。我華僑女子之有父母者。能籌此少數學費者甚多。卽不能籌措。又有教會書館公家學堂為之助。并無向學無所之憂。若中國則財政困難。人貧地瘠。振興學務就地籌欵之聲浪。澎漲已久。上以是倡。下以是和。卒之滋擾地方。千般羅掘。所謂成立之男學堂。尚屬如鳳毛麟角。遑論女學乎。女子亦國民一分子。振興女學。亦地方應盡之義務。惟財政奇絀。未易圖成。坐令多數女同胞。欲謀教育而無法。此限於財之難。不若旅美女子之易謀教育者二也。
習俗因地而轉移。風氣因勢而競尚。我華僑女子之父母。吸彼都之空氣。沐文明之思想。諒無不欲其女之績學。為世界上有用之人。特患女子之不欲求學則已耳。苟欲求學。則其父母甯有不嘉其心成其志者耶。甯有吸新空氣沐新思想之人。不願其女之處於文明位置耶。若中國內地風氣未開。頑錮守舊之父母。每以女子無才是德一言。為女界之金箴。其所謂慈愛而日望其女者。祇預備作富家婦而已。不特不為女子謀教育。卽女子不自甘暴棄。為自謀教育計。亦往往被壓制。被詈罵。不能行其志之所欲為。雖欲興女學者大不乏人。究之輕視女學者居其多數。此迫於勢之難。不若旅美女子之易謀教育者三也。
12月 09, 2010
論華僑女子自立根性之薄弱
這篇社論總共分三天刊登在〈中西日報〉上,由署名「老乙」的作者投書。分成三天刊登,落落長的篇幅,內容好像也沒有多些。讀這種百年前的中文,不但可以看到從文言文轉變成白話文書寫的過渡階段,更有趣的是還可以看到那時候的文章有多八股,一堆堆砌而沒有實質內容的文字。不過現在很多人寫文章好像也是這樣...
〈論華僑女子自立根性之薄弱〉
〈論華僑女子自立根性之薄弱〉
老乙
中西日報 1909.8.30
世界開通。新風迫人。女子自由男女平等之學說。灌輸社會之腦中。卽以數千年來守舊食古之中國。亦被牽動。寖寖乎有同醉歐化之勢。上流之男女倡之。下流之男女好之。慕平等博自由之聲浪。遂如高屋建瓴黃河倒懸之不可遏抑。向者束縛婦女。以不出戶庭為道德。一意服從為淑善之蠻野。已至此而一變矣。雖然。必人人有自立之性質。而後可言自由平等。自立根於教育。教育者人類進化之原始。無男無女。均不可偏廢也。今華人女子之受教育者幾何。不能自立。而日言自由。日言平等。則自由平等之學說。適為喪名辱節之媒。於女子故無當也。
吾非謂女子自由男女平等之說之非也。夫羣盲不足以語離婁。羣聾不足以語師曠。孩提之童。呱呱而泣。筋骨柔脆。步履未牢。不足以語飛廉。華人女子。向每安於倚賴之常。局局其行。吃吃其口。竈廚堂奧之外。不知為何物。孕育爨濯之餘。不知為何事。渾渾噩噩。不識不知。徒仰鼻息倚生活於他人。彼其所以生所以死。猶且未曉。安知所以為人。彼其為人猶且未曉。安知乎權利。彼其權利猶且未曉。安知乎自由平等。嗚呼。以此等無學問道德之婦女。而語之以自由平等。是語羣盲以離婁。語羣聾以師曠。語孩提以飛廉也。明不能見。知不能及。力不能行。是破壞自由平等則有餘。認真自由平等則不足。然則自由平等之說。固非未受教育之婦女所可言也。
夫今日女子教育之必要。人人能知之也。中國人數四百餘兆。而女子居其全數之半。以此二百餘兆之女子。具有天資,具有聰明。具有腦力。具有才識。惟不經教育。則均棄於無用之地。醉生夢死於丈夫壓力之下。亦大可哀矣。況乎一衣一食。均向人取給。生利者居其半。分利者亦居其半。中國生計。幾何不日蹙耶。是故。憂時之士。觀於歐美婦女之自立。根於教育之發達。不憚苦口焦舌。著論演說。為女學之提倡。比年以來。中國女學之成立者。若京津。若滬甯。若湘鄂。若汴浙。若粵桂。無不次第發起。日有動機。漸漬擴充。其勢必有普及之一日。此內地女界教育之前途。大有可望之機也。內地女學之振興旣有可望。則不能不有感於旅美之華人女子。
今旅美之華人女子。不下千數百人。所謂經受教育者有幾乎。所謂受教育而能自立者又有幾乎。幼習語言。僅至普通而止。不及高等而止。處自由平等之國都。慕自由平等之風尚。而所謂自由平等之程度。則遠遜於人。為父母者。或亦放棄教育之責任。不以女子自立望之。甚且拘守野蠻婚嫁之陋習。而以奇貨居之。嗚呼。女界黑暗。不獨在中國者為然。觀於廖奉獻 女士在浸信會演說之言。(觀十三日本報所登便知)不禁有所感觸。深為旅美之華人女子惜也。旅美之華人女子。非如中國女子之囿於鄉村拘於錮習者所可同日語。獨於教育有缺。自立之根性薄弱。則與中國未受教育之女子無分伯仲。此固廖 女士未到美國以前之所不及料也。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