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轟
如果這個我們稱之為世界的夢之國境是一棟房子,我們則像個夢遊者般踏入其中,迷失了方向。 --帕慕克
10月 12, 2013
翾
這個字若妄想有邊讀邊絕對會碰壁,因為它的發音跟「環」差距甚遠。
翾,ㄒㄩㄢ,音同「宣」、「軒」,羽部。《說文解字》將翾解為「小飛」,讀來似懂非懂,意思並不十分清楚;我手上這本五南出版的《國語活用辭典》解釋得較詳細,說「翾」當中的「睘」有小巧的意思
(
這說法出處仍待查
)
。略張雙翼而飛,便是小飛了。
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考察到《荀子》當中所述「喜而輕則翾」,就給這個字賦予比較生動、悠然的輕飛意象。另在相傳是屈原所著的《九歌》當中,則有據說是用來形容音樂的「翾飛兮翠曾」。總之,「翾」最遲在東周時期已經有了。
回想一下,有關「翾」的唸法,稍早其實已有線索。日前風靡兩岸的古裝劇主人翁甄嬛,通讀為甄嬛(ㄏㄨㄢˊ),媒體上也有正確讀法應為甄嬛(ㄒㄩㄢ)的說法。而實際上,與「翾」同音、以「睘」為聲符的字還真不少,粗估尚有儇、懁、譞等。至於這些字的故事,往後有機會再說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