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29, 2022

安妮詩快跑+戀妳非妳

上週末看了院線新片《安妮詩快跑》(Les amours d'Anaïs, 2021),相當輕盈靈動的法國作品,有那麼點侯麥氣息,俏皮詼諧的愛情思考,但沒有說理推敲,仍能保有故事主人翁安妮詩探索愛情與自我的趣味。

《安妮詩快跑》的片名本身便帶著重點不同的訊息:原始的法文片名講的是故事,安妮詩的各段愛情;英文片名Anaïs in Love則傳遞一種浪漫意象,戀愛中的安妮詩。中文片名卻有另一種傳神,道出了電影的美學形式與敘事策略。快跑的安妮詩總是橫衝直撞、說話直爽急促,有時少根筋似的帶點傻氣,討人喜愛;她的愛情觀也直率,還帶點神經質的可愛,無法彼此坦誠以對的感情寧可轉身就走。這樣的人物性格還在電影敘事的美學層次上表裡呼應,故事節奏快、音樂也爽朗輕巧而明快,還有幾段特意設計的快速繞圈鏡頭運動,一切彷彿都在歡快的趕路中進行。

但這樣的愛情節奏隨著安妮詩遇上心儀作家,巧也不巧是前任情人的現任同居人,從此開始轉變,逐漸走向徐緩、最終悠然而恬靜。安妮詩遇上了真愛,《安妮詩快跑》也沈澱下來,彷彿電影隨人與愛情而成長。這是電影高明之處,身兼編導的Charline Bourgeois-Taquet繳出首部劇情長片,將二十一世紀新世代講究直覺與當下的愛情故事包裝她的敘事與影像實驗,成績不俗。本片也入圍去年坎城影展的金攝影獎與Queer Palm雙獎項,激勵不小。

上週末也複習了洪常秀的2016年舊作《戀妳非妳》。是複習吧?片中幾個畫面似曾相識,也許之前看過,但精神不濟,沒留下太深印象。又或者是,片中的酒吧搭訕場景和前作《這時對,那時錯》(2015)高度相似,讓我不免搞混,也是有可能的。

對於洪常秀作品,一直是斷斷續續在追蹤其創作軌跡,也觀察他獨特的美學手法。《戀妳非妳》同樣保有一貫的洪常秀調調:簡單到稀疏的人物配置,故事不脫聚散離合與對於愛情的執著或困惑。愛喝酒的女子民貞屢屢因貪杯誤事,風聲傳進男友耳裡,引發小倆口爭執。民貞一怒之下離開男友,決定自己過新生活,卻在新戀情與男友癡心求復合之間,來回擺盪,時而做自己戀情的主人、有時卻又身不由己。

《戀妳非妳》饒富趣味之處,在於民貞面對識得他的新來追求者,總是否認自己的身份,搞得對方(以及觀眾)往往不知所措,究竟這是不同的平行故事時空,還是民貞真有雙胞胎?本片更夾雜前男友不時閃現的想像片段,更增加觀影難度,要不斷推翻先前的認知,依劇情推動而調整對故事進度與情境的定位。到最後的喜劇收場,民貞與男友復合,兩人重回男友床上,歡好後甜蜜吃瓜;但她不是「民貞」,不是男友之前認識的、理解的那個民貞。

《戀妳非妳》觀影過程中遇到的一大問題是:為什麼民貞要拒絕承認自己的身份?她這麼做的用意何在?回答這問題的線索出現在電影接近尾聲,拄著杖跛腳的男友追著民貞到小巷,交談間民貞脫口說道,對「我」說話。打上引號的「我」。民貞這句近乎宣告的訴求,直探本片故事核心,及女性的自我追求。在這場民貞離開男友、探索新戀情的過程中,共經歷三段深淺不一的感情,但每一位、包括民貞男友,都帶著過去對民貞的認知來追求她、看待她,若不是認定她嗜酒如命因醉惹禍、就是以見過面為由開始搭訕。

但民貞想要的不過是全新的開始,他人不帶任何歷史認知與想像的民貞。這樣簡單的渴求,對她來說卻近乎奢求。《戀妳非妳》看似喜劇性的結局實不無酸楚,含蓄道出女性追求自我之難得。這隱隱帶有女性主義批判的存在主義式命題在洪常秀歷來輕巧平淡的愛情喜劇中顯得獨特,是否堪為洪常秀人文關懷的轉捩點還很難說;但我們確實將在接下來的洪常秀作品屢屢看到類似的探討,特別是舉重若輕、勇奪柏林導演銀熊獎的力作《逃亡的女人》(2020)。

從《安妮詩快跑》到《戀妳非妳》,法國到南韓,兩部作品相呼應處,都在女性自我定位、自我追求,如何能從男性想像投射與評頭論足等掌握中掙脫出來,以自己想要的方式而活著。這兩部講女性愛情的浪漫喜劇,骨子裡都還是女性主義近兩百年來不變的初衷。

5月 24, 2022

媽的失控:淺談「多重宇宙」

由《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 2019)帶起的多重宇宙熱潮,在第四階段的漫威電影宇宙大鳴大放了,去年底以來不斷在挑戰觀眾的認知理解能力,先有《蜘蛛人:無家日》(Spider-Man: No Way Home, 2021)、今有《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Doctor Strange in the Multiverse of Madness, 2022)。無巧不成書,幾乎是緊接在奇異博士強勢登台之前,《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2022)已引起熱烈迴響,甚至和奇異博士出現捉對較量的態勢。

無論如何,多重宇宙成為漫威最新熱門話題。

但若要中肯來說,漫威要從《終局之戰》前一年的奧斯卡動畫獎得主《蜘蛛人:新宇宙》(Spider-Man: Into the Spider-Verse, 2018),便已經開始玩這多重宇宙遊戲。然《終局之戰》並未真正進入多重宇宙,而是在同一時間軸上來回移動,並暗示穿梭時空將開啟多重宇宙的危機。至於蜘蛛人系列的多重宇宙,不論是《新宇宙》或《無家日》,都藉身份相同但形象截然不同的蜘蛛人們,區分出清楚的各宇宙界線。同時,所有故事都發生在同一個時空、也就是同一個蜘蛛人宇宙內;身為觀眾,我們不需要、也不會為不同蜘蛛人宇宙所發生的連帶擾動而感到困惑。

當然,這也意味著,蜘蛛人系列的多重宇宙遊戲相對簡單很多,也就沒有什麼進一步玩味的詮釋趣味。

但《媽的多重宇宙》和《失控多重宇宙》有截然不同的故事發展與影像敘事策略。首先,由同一人飾演各種不同宇宙的秀蓮、奇異博士,既可理解為不同自我的個別表述,也可理解為自我的不同展現。而這兩人同時又各自穿梭在不同的宇宙,讓觀眾開始混淆、頭痛(尤其是前者),究竟現在是哪個宇宙的秀蓮來到哪個宇宙,奇異博士與緋紅女巫又如何正確歸位回一開始的那個宇宙?

但想著想著就得到了耐人尋味的觀察。《失控多重宇宙》開場就有個昭然若揭的設計:奇異博士做了個惡夢,使他領悟到「夢」是穿越多重宇宙的閘口。雖然這項饒富暗示性的設計後來並未發揮作用,卻給了思考「多重宇宙」的線索:多重宇宙或許是個象徵,其寓意為意識作用或主觀投射的現實,也就是精神自我。

那麼引起盛讚、熱議的《媽的多重宇宙》呢?(不是關於字幕翻譯的那種熱議)多人奉此為神作,在回顧並致敬楊紫瓊電影事業的同時,也諧仿武打動作與科幻等類型公式,前後裡外跳躍的故事該讓觀眾乃至楊紫瓊自己可能都頭昏腦脹。而貫穿《媽的多重宇宙》各故事線的動力與核心關懷,是母女愛恨交纏的難解親情,最終也以母女和解相擁,解除多重宇宙相互衝撞崩解的危機。

雖然非常陳腔濫調,《媽的多重宇宙》總是精彩了近兩個半小時,跨文本指涉與自我嘲諷,確實是相當聰明、高明、很有創作野心也極富誠意的娛樂作品。且不提物理世界的多重宇宙,在概念或精神意義上,推動本片故事的原動力,即主人翁秀蓮某種自我認同的中年危機與母女親情糾葛,無非也是多重自我的精神、慾望投射與相互傾軋。也就是說,秀蓮的每個多重宇宙可以理解為她的各個自我展現出的精神世界或慾望現實。片中的每個秀蓮宇宙,就是她在生命中、生活中每個必須扮演的角色的多重現實,也就是她身為的女人焦慮來源。

因此,《媽的多重宇宙》戲劇份量最吃重的幾段,也是秀蓮身為女兒、情人/女友、妻子、母親的親情愛情最掙扎撕扯者。本片最終讓故事核心落在母女關係,只是更加說明本片焦點在於性別政治與性別自我,更甚於其他元素。

這麼一路想來,《媽的多重宇宙》與《失控多重宇宙》邏輯相通,解讀趣味高度一致。但《媽的多重宇宙》故事顯然更細緻深刻,與眼花撩亂的特效場面與視覺奇觀並駕齊驅,相較之下便更勝一籌。雖然《失控多重宇宙》挾漫威與Disney金字招牌在票房數字佔盡便宜,但《媽的多重宇宙》口碑極佳,且日前以5000餘萬美元創了製片公司A24發行作品的北美票房新紀錄,或許才是贏了裡子。

5月 15, 2022

巴黎德州:溫德斯的懺情詩

名滿天下後,溫德斯的創作走入成熟與沈澱。四十歲壯年臨到之際,銀幕上依然是無盡的漫遊與追尋,然浪漫氣息逐漸褪去、朝向內省,更見悵惘與愁思。或許這是遊蕩十載的姿態,某種面對歷史、與過去和解的姿態。

Alexander Graf的《溫德斯的電影旅程:賽璐珞公路》認為溫德斯電影裡的德國,或者說溫德斯的電影敘事,傾向於文化、甚至可能是歷史的真空。可能這也和他對美國電影、特別是西部片那種蒼白無歷史感的著迷有關。所有的當下,所有的此刻都不過是商品、資訊、聲音與動作的集合,無止盡的遊蕩,無關過去、沒有歷史的痕跡。

果真如此,那麼《巴黎,德州》應是溫德斯電影歷程的重要轉折,年屆不惑的他,似乎在尋求某種入世的慰藉,某種回看過去的懇切自省。於《愛麗絲漫遊城市》整整十年後推出的《巴黎德州》,講的或許便是這樣的懺情故事。公路上徒步前行、恍然失語失憶更失眠的男子,是無目的的漫遊、也像是出走、也可能是長征探尋。親人尋來,替我們解開身份與旅程之謎,原來失語男子Travis要去找自己的起源地,在德州小鎮巴黎,他堅信那是他在母體中形成愛的結晶之處。

巴黎,德州:空地。這不無黑色幽默的莫大諷刺,成為Travis這樣的無歷史/記憶、失語美國人的起源,恰正是溫德斯美國想像的原點。《溫德斯的電影旅程》提到,溫德斯欣賞美國電影之處其中一點在於「不同的生活感」,也提到他對西部片大導John Ford的推崇。John Ford鏡頭下遼闊蒼茫、燥熱的荒漠大西部,也就成為溫德斯的電影原鄉,他的異國想像。

但Travis也有自己的家庭。遠從洛杉磯前來相認並「領回」的胞弟、出走的妻子與托顧的幼子,道出他的過去。Travis是有歷史的,事實上,整部《巴黎,德州》就是Travis回探過去的旅程,隨著他前往洛杉磯並再度上路,我們逐漸得知Travis的過去與不堪,關於他年輕時愛的結晶與辜負。但Travis的追尋也是出走,他毫無懸疑或曲折地找到妻子,卻在一番沉痛但平靜的懺悔後,繼續出走。


密室電話的那場長段落對話戲碼,是《巴黎,德州》故事開展的關鍵。透過角色扮演的微情色密室電話服務,Travis發現妻目前不甚光彩的生活,也以宛如懺悔的方式向觀眾揭露自己不堪的過往。不但Travis的旅程從尋找根源轉為懺情與尋求贖罪,關於美式資本主義文化碾壓下的剝削勞動、女性商品化、廉價消費也暴露無遺。而這一切都平淡得讓人感到沈痛,遼闊廣袤的西部荒漠進入都市叢林裡紙板與俗豔傢俱妝點而成的各種情境的後現代密室,如此旅程徒然傷感而令人絕望。

這不會是Travis旅途的終點,畢竟他還要尋找自己的源頭,德州巴黎。正如同青年時期溫德斯所有的作品,《巴黎,德州》讓Travis再度上路,沒有明確的目標,給了我們夠模糊的開放性結局。但這哀愁、感傷、寂寞也落寞的公路旅程是以往溫德斯作品不曾有過的感性。哪怕這是略嫌陳腔濫調、廉價的多愁善感,卻也恰恰正呼應了溫德斯最神往最終也最幻滅的,那個由廉價商品與消費文化堆砌而成的通俗美國。而這或許就是溫德斯藉《巴黎,德州》表述的懺情書:原來,美國確實沒有秘密,它就是這麼膚淺而蒼白,無歷史而不自知,俗豔得理直氣壯。

多情應笑我,始終執迷不悟要上路找到真正根源的那個我,Travis也好溫德斯也罷,才是那個拒絕承認幻滅、徒然耗盡半生、只能繼續上路的夢者。


《巴黎,德州》最終令人感傷,卻直指溫德斯的創作核心。《溫德斯的電影旅程》引用他的一段自承:「我喜歡『旅程』更甚於『抵達』。」因此Travis的自我探尋不會終結,他注定要繼續上路,他的旅程橫跨美國西部、從自然的荒原到文化的荒原洛杉磯,將無歷史感、蒼白的美國與失語失憶也失眠的Travis彼此映照,互為表裏。而朝向根源德州巴黎的Travis和探尋精神原鄉的溫德斯也裡外呼應,《巴黎,德州》也就成為溫德斯某個意義上的自況:Travis尋回歷史與語言的旅程成了自省、尋求諒解之旅,正如溫德斯朝向精神原鄉的懺情歷程。

這或許是為什麼《溫德斯的電影旅程》視《巴黎,德州》為溫德斯從早期追求影像主導、抗拒故事的美學觀走向折衷的轉捩點。的確相較於過去藝術氣息較濃烈的黑白片時期、或有較鮮明的類型把玩與反思的彩色時期作品,《巴黎德州》比以往的溫德斯作品更像家庭倫理劇。或是套Alexander Graf的說法,敘事結構封閉,走向古典。不過,就貫穿全片的自我探尋題旨與開放性結局來說,我仍認為《巴黎,德州》並未偏離公路電影的精神。

無論如何,《巴黎,德州》很可以是溫德斯的懺情詩,而Travis便是溫德斯的化身。作為溫德斯頭一次全片場景都在美國的作品(除去溫德斯不認為是自己作品的Hammett不算),《巴黎.德州》帶他來到由失憶/無歷史、大西部、嗆俗商品文化雜燴而成的精神原鄉美國。Travis的感傷與失落就是溫德斯的感傷與失落,Travis的自省與贖罪也就是溫德斯的自省與懺情。Travis最後的離去與再度上路,恐怕也是溫德斯的再出發。那麼,溫德斯的這場電影旅程,也就正如Travis的自我追尋,永遠在不斷延伸的公路上。

5月 10, 2022

這學期好像從學生那兒認識不少生字。這字真讓我舉手投降,連猜都沒頭緒,直接複製貼上問孤狗大神。

嫕,女部十一劃,讀作ㄧˋ,因同「意」、「易」。這讀音相當普遍的罕見字,《說文解字》並未收錄;教育部重編國語字典官網收錄的例句來自《晉書》:「婉嫕有婦德」,提供了「嫕」字義的線索:與女性氣質有關,是好字。北宋《廣韻》對「嫕」的字解:「柔順貌」便很清楚了,後來一直到《康熙字典》,「嫕」的讀音與字義都沒有改變。

只能說,這位孩子的爹娘真有心,要不就是福至心靈,找到這麼個字來取名。

5月 05, 2022

謦;欬

「謦」在《說文解字》的解釋只有一字:「欬」,而且兩個字我都不會念。

先說「謦」,此字似乎有兩種讀法,微軟注音輸入系統裏ㄑㄧㄥˋ(慶)和ㄑㄧㄥˇ(請)都有,「漢典」官網也不傷和氣,兩種讀音都列;但「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萌典」網站只列了前一種讀音,《康熙字典》卻只列後一種讀音。雖說如今官定為ㄑㄧㄥˇ是否約定成俗、甚至以訛傳訛將錯就錯的演變結果,可能難以確認,但兩音相去不遠,或許本也無需追究。

至於「謦」的字義,則不論哪本字典都只能從「謦欬」一詞去解,有點複詞的味道。《康熙字典》引《集韻》:「謦欬,言笑也」算是給了談笑的解釋。另外,「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官網還列了《列子》的典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的「利喉」之解也說明了咳嗽之義。

當然又是拜家長之賜認識了此字。坦白說,我不懂給小孩取這名的想法;就算不提咳嗽好了,言笑這樣的說法當作名字,怎麼也說不上風雅高尚、英氣逼人。

好了,「謦欬」可以是談笑也可以是咳嗽,多少提供了「欬」的線索。的確,從《說文解字》的「屰气」以來,欬就沒脫離過咳嗽。

(至於「屰」或可見招拆招與「不順」有關,《康熙字典》提供了ㄋㄧˋ與ㄆㄛˋ和ㄐㄧˊ三種讀音、並附加解釋說是「戟」的古字,但如今教育部已不收,也就沒有標準讀音。注音輸入也似乎未列此字。)

但「欬」怎麼念?從教育部到各主要字典的最大公約數為ㄎㄞˋ(慨、愾),教育部還提供了ㄎㄜˊ(咳)作為另個念法,雖未進一步解說,但應該是破音字。另外還有ㄞˋ(愛)的讀音,但沒有特別明確的典故,大體上也是從體內逆出的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