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16, 2020

麿

日文裡有不少令人頭痛的漢字,看起來好像滿眼熟,卻又不確定怎麼唸。自從略知浮世繪大將喜多川歌麿(1753-1806),就很心虛那「麿」究竟該怎麼讀,又沒查字典拖到現在還不求甚解。直到日前去了趟「江戶風華:五大浮世繪師展」,忍不住了,看了人家作品還不會唸人家大名,太失禮。

「麿」確實會讓咱們中文使用者抓頭髮。這是個到處都找不到的中文字,教育部的國語辭典沒有,《康熙字典》沒有;宋朝的《集韻》沒有,再往前推千年的《說文解字》居然也沒有。我只從教育部的異體字字典網站查到上溯至漢朝、和「縻」相通的典故,也指出「麿」的讀音為ㄇㄧˊ,音同「迷」、「糜(也是麿的古字義)」。但歷代諸多字典書,卻無一出處說明「縻」如何與「麿」互為通用,非常古怪。

此外,「麿」的寫法在中國還和日、港、台有「一點」不同,日港台都是上「麻」下「呂」,惟中國的寫法少了那麼一劃,變成上「麻」下兩口。但奇怪的是,教育部異體字字典網站的檢索功能,卻又將「麿」列為「麻」部六劃。搞不懂。

除了ㄇㄧˊ的讀音,「麿」的《漢典》網頁另外提到ㄇㄛˇ的唸法,音同「抹」,而且這唸法的字義只有一個,日本漢字,多用於人名。但典故如何無從得知,是否漢字東傳後的形與音雙重訛變所致,值得進一步推敲。

這麼說來,喜多川歌麿便該讀作歌麿(ㄇㄛˇ)了。這位浮世繪晚期的大將,於十八世紀中後期崛起,善於女性題材,即「美人繪」,據說還是特寫頭部主題的所謂「大首繪」創始人,畫風細膩雅緻,相當賞心悅目。

有關喜多川歌麿的其人其作,網路上也有些資源可瀏覽;維基網頁的介紹就不用說了,kknews網頁介紹更為詳細,還附了相當多他的作品,值得一讀。


(喜多川歌麿於寬政年間共繪製兩幅〈三美人圖〉,這是其中一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