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革命後的兩年內,埃及推倒了執政達三十年的強人總統穆巴拉克,滿心期待迎來的新總統穆西能平反多年來的不公義,卻在失望透頂之下啟動第二次革命,再次推倒總統。2013年的埃及,彷彿回到兩年前革命初起的激情,卻陷入新的紛擾:穆西靠山的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陣營,與支持二次革命並且和軍方勢力匯流的群眾兩相對抗,撕裂整個國家。陷入分裂危機的埃及,全面性的混亂與劍拔弩張的暴力在街頭天天上演,如今已是日常生活的場景。
入選為去年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開幕片的《衝突的一天》,中英文片名各有韻味,英文片名Clash指出二次革命下埃及社會對立的這種撕裂,中文片名則道出這種撕裂下的一日生活,即衝突、暴亂、荒謬與政治激情的日常化。在一次街頭遊行中,警方不分青紅皂白一一逮捕民眾,先後塞進囚車,有記者、支持軍方的、也有穆斯林兄弟會的幫眾;有知識份子、有露宿街頭的流浪漢、也有滿腦球經與夜店趴的屁孩。街頭衝突隨著日頭上升而加溫,囚車裡的人也逐漸增加,車外叫囂亂仗,車內也在擁擠悶熱中不斷激盪煩躁忿顢的情緒。所有人都想離開囚車,卻偏偏就是所有人都困在裡頭,誰都離不開。
《衝突的一天》全片都在囚車內拍攝,攝影、剪接與調度難度之高已令人咋舌,戲劇張力也因相當明快的節奏感而一路緊繃到最後一分鐘。電影也毫不掩飾以小喻大的野心,以困在囚車裡的一幫人來影射整個當下的埃及社會,車裡不時閃現的緊繃與對峙也正是整個社會劍拔弩張的對立態勢。當然,日常生活不會每分每秒都塞滿政治激情與衝突,因此,囚車裡也每每出現需要解決生理需求的情節,並且透過囚車的封閉環境,來突顯這些需求的急迫性;於是,解尿、呼吸這等毫不特別也與政治無關的身體作用,此刻變成攸關生死的大事。囚車上也有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在呼喚親人的聲中、在歌唱或車殼上劃圈圈叉叉的遊戲中,跨越意識形態與政治立場的疆界,擁有難得的歡樂片刻與人性溫暖。
如此的《衝突的一天》想要傳達的訊息已經很清楚:這不是關乎伊斯蘭兄弟會、或支持二次革命、或兩造政治對立的意識形態之爭。所有埃及百姓正如同困在囚車上的人們,都是同一條船上的人。種種歧見齟齬,或是政治理念云云,都是虛幻,在更加真實、更加牽動我們生活與心緒的親情和友情之前,所謂的革命無非是政治人物與軍隊的權力遊戲。未能透視到異中存同、團結一致才能度過難關這個真諦者,只有像囚車上的人,在七嘴八舌、莫衷一是當中,走向最後的覆滅、淹沒在更龐大更狂亂的政治激情裡。
《衝突的一天》最令人激動不已的正是這個當代寓言,也是它帶給世人的警示。我認為許許多多的社會衝突、包括台灣幾個世代以來的政治對立,亦可做如是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