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刺客聶隱娘》裡,許芳宜飾演的嘉誠公主講了一個令人愀心的故事「青鸞舞鏡」。故事很短,全文如下:
罽賓國國王得一青鸞,三年不鳴。有人謂,鸞見同類則明,何不懸鏡照之。青鸞見影悲鳴,對鏡終宵舞鏡而死。
房慧真提到這故事典出《異苑》。然每次瞥眼到這故事都感覺頭眼隱隱發疼,畢竟電影就看了幾遍,相關報導或文章也讀了不少,卻始終沒能把那第一個字的讀音記下來;仔細一想,究竟那青鸞是啥鳥也沒真懂過。不求甚解至此,總會有受不了的一天,一直糊塗下去也不是辦法。
幸好,看似生難字的只是我的見識少,五南版《國語活用辭典》可是有收的。罽,网部十二畫,讀作ㄐㄧˋ,音同「季」、「紀」。「罽」是個以「㓹」為聲符的形聲字,不過「㓹」這聲符本身已經打不出來,只能在某些網頁查到這在《說文解字》的時代是「銳」的古字,音也類似,也大約就是鋒芒的意思。而「罽」既然從「网」,便和網狀物有關,許慎說得俐落,「罽」就是魚网/罔;段玉裁的注解進一步說:《廣雅》,罽,罔也。後來「罽」也衍伸出毛織成的氊子之類的東西,而有氂罽、毛氂所以為罽的說法。
雖然做為捕魚網的「罽」那麼早就有,但比較常查到的好像還是「罽賓」。
各版本辭典對罽賓國的解釋大同小異,是由來不可考、確切地點也不清楚的西域古國,只知大約在喀什米爾地區。維基百科網頁不知從何考證來的,說古希臘人稱喀布爾河為Kophen,罽賓二字之音即由此來。而漢晉、南北朝、隋唐等皆有各種不同名稱、地點也不盡相同的西域國度,似都指涉這罽賓。或許也是這難以精確的資訊,使得罽賓國究竟有何特色物產,也彷彿莫衷一是。
至於「鸞」,許慎倒是說了不少:「亦神靈之精也。赤色,五采,雞形。鳴中五音,頌聲作則至。从鳥䜌聲。周成王時氐羌獻鸞鳥。」這由西南邊族進貢、長得雞模雞樣、又有五彩羽毛、似雀似鳳、猶如神鳥一般的生物,後來有人將它擴充解釋,金雀者有之、鳳凰者有之,又曰赤色為鳳、青色為鸞。也有人乾脆說那是孔雀。不過,反正那是神鳥,究竟是哪種鳥類,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了。相較之下,這則神話故事的傳奇色彩與寓意,遠遠更引人輾轉反思。
最後附上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三的「鸞鳴」故事原文:「罽賓國王買得一鸞,欲其鳴不可,致食希金繁,饗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夫人曰:嘗聞鸞見類則明,何不懸鏡照之?王從其言,鸞賭影悲鳴,沖霄一奮而絕。」
以上是「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提供的文本。另有維基百科的版本,前半部斷句略不同:「罽賓國王買得一鸞,欲其鳴不可致。飾金繁,饗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個人認為這版本或許沒有專業學者加持,但讀來似乎較順暢,語義也合乎邏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