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17, 2016

英倫十日:歷史課,倫敦塔

雖然從電影戲劇文學等各種故事已略知英國王室政治史,但畢竟不是英國人、也不是政治學者,知道的總只是殘破缺漏的片段,Free Tour of Royal London頗有補遺之效。第一站City of Westminster早在羅馬帝國登陸時,便約有四十餘人在此常駐屯墾,應為可考的倫敦史原點。快轉到七世紀,英格蘭當時已有七個各自為政的王國,但顯然一統全島的政權尚未出現,且因為四面環海,千百年來外擾不斷;先有羅馬帝國橫越英吉利海峽而來,在英格蘭留下些建設。從八世紀末開始,英格蘭北部與東部則有數次大型的維京海族進犯,分別來自挪威與丹麥,史稱Vikings Invasion/Raid。

到了十一世紀,來自北方的維京侵擾略見平息,又有來自歐陸諾曼地地區聯軍的Norman Invasion/Conquest,當真是毫不安寧。這場1066年的戰役,起因於主事者諾曼第公爵威廉二世(Duke William Ⅱ of Normandy)以英國王室親族的身份,跨越英吉利海峽,捲入英格蘭王國的王位繼承爭奪戰;而這位威廉也真的成功贏得戰爭、拿下王權,後來人稱William the Conqueror。這場戰役以及這位威廉在英國史上有個關鍵是,威廉掌握英格蘭王國後,於1078年興築今日著名的倫敦塔(Tower of London)。後來威廉在鞏固王權的過程中於領地內陸續建了近四十座城堡,但倫敦塔顯然因位於王國最大城倫敦而成為權力與政治中心,長達數百年的時間為國王居所與辦公、囚禁與處決異己的建築群,也因此在這數百年間迭有修築擴建,憑著寬闊的泰晤士河與塔建築群既有的護城河等防線,實為易守難攻。有趣的是,那幾世紀來,英格蘭國王鮮少真正住在塔內;到了十九世紀,王室更隨維多利亞女皇將居所遷往白金漢宮,遠離倫敦塔所在的東倫敦區。但倫敦塔始終是英國皇室最重要的權力象徵,不但歷代皇室登基大典的權杖服袍收藏其中,如今也仍有王室人員居住其中,並非僅只是觀覽性質的紀念館景點。

(倫敦塔內保存至今最古老的建築White Tower)

我們是在旅途的最後一天才前往倫敦塔,既然提到英格蘭早期政治史,就順便聊了吧。由於是倫敦最熱門的景點之一,倫敦塔一週七天皆遊客如織,從走出最近的地鐵站Tower Hill(也是英格蘭史上最惡名昭彰的犯人處決地)開始,就能看到三五成群前往倫敦塔的遊客,絕不誇張。也因此倫敦塔需要購買所費不貲的門票,現場購買要價25英鎊,在官方網站上預購門票則便宜些,「只要」23.1英鎊,雖然價差不過一百台幣,但在什麼都貴的倫敦,能省些也是好的。倫敦塔和許多英國王室歷史陳跡一樣,統一由Historical Royal Palaces這個組織經營管理;像這類需要門票的行程,建議事先規劃行程、上官網買預購票,若能搭配其他套裝行程,或許還可以再省些錢。

倫敦塔有編制為正規軍的駐城侍衛隊Yeoman Warders,總是穿著大紅外套的制服;如今他們的工作之一也是提供城內導覽,每半小時有一次免費的導覽,帶我們走過倫敦塔、也正是英格蘭中世紀殘酷的王室鬥爭血淚史。看過權杖與皇冠、看過王室內鬥的血腥現場,來到倫敦塔也不可錯過這裡有名的烏鴉。倫敦塔的烏鴉之多,有個謠言這麼說,假如哪天倫敦塔的烏鴉都飛走了,這座城就要垮;塔內不但有紀念商品以烏鴉為號召,城堡內也有以烏鴉為名的紀念品店,甚至塔內的某處草皮上還搭建頗為陽春的臨時鳥籠(顯然不足以稱為鳥園),養了四五隻烏鴉,每隻還取名字、別項圈,儼然已是塔裡吉祥物的架勢。

倫敦塔名之曰塔,其實是有六七座建築物與寬廣草坪的小型城堡。都買票進場了,聽個十幾分鐘Yeoman Warders的導覽挺不賴的;若沒耐性聽完整場半個多小時的導覽,可以隨時脫團自強活動。城堡內除了少數仍有人居住的地區,大部分都是開放遊客參觀的。我相信多數遊客不會放過存放歷代國王女皇的皇冠與皇冠、以及登基大典服袍的展示館。除此之外,幾乎整個中世紀直至近代都專門用來監禁異己政敵的Beauchamp Tower,曾染上不少王室鮮血、罪孽深重的Bloody Tower,乃至當年國王接見百官、至今是建築群中歷史最悠久的White Tower,都值得遊客一訪,探探英格蘭王室暗黑歷史。

(從倫敦塔看永遠在垮下來的倫敦大橋London Bridg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