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有兩個王家衛與李安梗,不知兩位大導演有沒有看到,現場觀眾、包括我都覺得很好笑) |
口味清新的泰國電影《瑪麗快樂真快樂》相當可口,卻有濃烈的實驗性格。這部改編作品,原著不是舞台劇,不是小說,也不是電玩,而是故事主人翁瑪麗本人的四百多則推特。或許是因為「原著」特有的形式,也或者要捕捉新一代青少年跳躍、活潑、古靈精怪的氣息,全片由看似斷裂卻循序漸進的片段拼貼而成。
本片故事梗概起自於即將高中畢業的瑪麗,決定與手帕交共同接手畢業紀念冊的製作;瑪麗卻一天到晚沉浸於天馬行空的奇想,宛如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以至於久久未能發現自己其實無心、也無能完成這份重大任務。同時,瑪麗開始暗戀巧遇的男高中生,卻也因無法面對手帕交的驟逝與其日記中的秘密而抑鬱難歡。而對於苦惱煩憂的瑪麗,迂腐的學校治療師提供的解決之道,是讓她梵唱般地反覆吟咒:“Mary is happy, Mary
is happy…”
不過,以這種提交大綱式地交代《瑪麗快樂真快樂》的故事,無法傳達電影本身靈活聰慧的影像魅力。年方三十的泰國新導納瓦波坦榮瓜塔納利(Nawapol
Thamrongrattanarit泰國人的名字都這麼落落長,應該只有他們自己記得住吧?)不僅勇於突破文字典範對於推特這類新媒介的成見,將看似支離破碎的短訊編織成完整的故事,更大膽置入假片尾幽觀眾一默。若這些實驗還能讓這部電影不改清新甜美,那麼作為威尼斯、釜山等影展參展作品的《瑪麗快樂真快樂》,確實不只是可口的女高生電影。本片之新,甚至IMDB都還沒建檔,國人已先睹為快,實在幸運(包括在下)。
初綻的青春 (In
Bloom, 2013)
來自喬治亞共和國的作品《初綻的青春》,故事主人翁同樣是高中生,故事的主要場景卻不是在校園,主題也不是霸凌。本片所訴說的青少年成長故事,是圍繞著物質匱乏、民生凋蔽、兩性權力高度不平等的社會困境進行。
兩位故事主人翁是同班同學,來自不盡相同的家庭背景。一位似乎來自工人階級家庭,全家同住但父親酗酒、總是在家謾罵甚至與母親拳腳相向;另一位家裡有自己的鋼琴,顯然家境較優渥,只不過家人相處疏遠,且父親不知為何總是不在。無論如何,她們親密堅實的友情並未因出身不同而有任何影響,因為她們共同在生活中面對更龐大的困境。她們都需要和所有人一起排隊,在推擠與叫罵聲中搶著買麵包;也必須面對街坊鄰居男子的騷擾,有的僅是互相嗆聲、言語騷擾,有的則以接近綁架的方式強迫結婚。所謂的成長過程只是由一個階段的無助無奈進入到下個階段,宛如無止盡的茫然。
PS: 剛出刊的435期放映週報的影評單元,黃芝瑋發表《青春殘酷練習曲》與《初綻的青春》的評論,寫得極好,推薦一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