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最後一個月,這部片在一片叫好聲中上映了而我卻無緣得見;這次頂著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光環搶灘國內戲院,仍然有如許多藝術片的命運,上映不過十天迅速萎縮到單廳獨映。在晚了幾天也許就要錯過的驚惶下,趕緊去一賭Tilda Swinton的神采。
據說本片是Swinton和義大利導演Luca Guadagnino構思長達十五年的故事,而Swinton為了準備艾瑪這個角色,還特地習俄語和義大利語。但要談《我愛故我在》,一定要先提它高度風格化的攝影、剪接、和聲音使用。不但片頭片尾的字卡使用頗有緬懷黑白片的復古風格,鏡位擺設不俗,許多用心經營的畫面都能直接取下來作為單獨的海報,運鏡也很有六、七○年代的味道,光是影像美學就令人目不暇給。聲音的運用也頗具巧思,音樂極為古典節制,但到了使用上時又極盡華麗之能事,艾多之死與艾瑪終於離去的兩個段落,前者之極其靜肅與後者之極其奔放,對比強烈且各有精妙之處。單就光影與聲音的表現,本片已是一大成就。
這部電影基本上有兩個交纏的故事軸,一個如題所示,講艾瑪嫁入異鄉豪族數十年後情慾的再度覺醒。另一個故事軸則講了Recchi家族企業的興衰。前者自然以艾瑪為主人翁,讓她從邂逅安東、為其手藝著迷、進而有愛慾關係,如一條蛇般若隱若現地穿梭整個Recchi家族。第二條故事軸則為本片的史詩格局定調,並且以三頓飯局來表現家族內外的世代更迭,就這點來說深得餐會場合的儀式功能之箇中三昧,在杯觥交錯間引領並鋪陳電影敘事。第一頓的大家長壽宴最為正式也最為體面堂皇,藉祖父之口完成世代交替,將掌舵大權移交給兒子與孫子共同主持。第二頓則是三個女人的午餐,看似輕便隨興,實為艾娃進入Recchi家族女性的一場儀式,完成家族內祖孫三代女主人權威的傳承;這午餐也使艾瑪與安東的親密關係預作準備,才有後來的聖雷莫插曲。第三頓晚宴回到Recchi家族宅第,家族主人換成坦奎第與艾瑪夫婦,卻見證了家族企業轉手賣給外資,同時讓艾多發現母親不倫之密、並失足跌落泳池最後送命。三場大小不一的餐會錯落有致地鋪陳這部電影的不同故事線與轉折,分別表現這個家族面臨世代承接、女人之秘、還有全球資本流動的衝擊。藉飯局來銜接與傳達敘事,巧妙掌握全片節奏感,可見本片編導拿捏之精準。
這場Recchi家族的世代興衰中沒有單一的主角,但艾多居核心地位,以他來見證一個輝煌家業的出讓與傳統的式微。這位家族中年輕接班人的耀眼光環從電影一開場就定了調:他參加了競賽卻沒能得到第一,令所有家族成員不免失望,隨即家族領導人祖父在壽宴上宣布讓他和父親共同繼承家族企業。其實從某個角度來說,艾多才是整個故事的中心點。他可能最早發現妹妹貝塔的同志身分,並且毫無保留地支持貝塔;他是祖業轉讓的見證人,也第一個發現艾瑪與安東的暗合。他在大家族中支持親人的同志傾向,同時娶妻生子、做家族表率。當家族中所有人都不顧祖父的教誨,認為該將企業賣給外資才是合乎時代潮流之計時,艾多出面捍衛企業、反對裁員,認為這是家族傳統不容出賣。他還為母親與餐廳夥伴的不倫感到氣憤莫名,更為母親將家傳湯的配方告知安東而狂怒不已。他擁護開明的性別政治,懂得惜才,與擊敗自己的賽場對手交好並合夥開業;他忠於家族,對祖傳產業懷有浪漫色彩而不入時的絕對忠誠。至於艾多對母親的指責,與其說是不倫,毋寧說更是因為她外傳湯頭配方予非家族成員的外人。艾多同時象徵了性向自由、強烈本土色彩的國族意識與家族傳統、還有青年模範。艾多簡直是個完人。
或許因為艾多太完美,以至於他不真實,他必須失足落水,成為無意識的植物人,才能成全家族眾成員的想望:標售祖產以迎接全球化和更多的利益,並且讓母親能追求她想要的幸福。艾多對家族道統的熱愛,與艾瑪對安東的愛情,是同等激烈的,也因為這種激烈,使得浪漫愛與國(家)族愛在此顯得不合時宜,因為艾多的愛對全球資本的流動與利益的累積造成阻礙,而艾瑪的愛則不見容於家族。他們對維繫內部統合的權威都造成挑戰,而愛又如此強悍激烈,所以必須以同等激烈的方式剝離切割。或許背負道德光環是太大的壓力,你若不是隨波逐流、揮別傳統並變得世故功利,只好走出豪宅大門,與貴族身份一刀兩斷。或者一死。
張士達原發表在中國時報的影評,同時收錄在本片發行商瀚宇國際的部落格,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