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23, 2008

與誰練劍

今天跟一個幾年前從這裡畢業現在在大台北教書的一位學長MSN,他在講國內學術界到處辦學術研討會逼教授瘋狂擠paper的怪象。他最近剛寫完一篇,準備要在一場研討會裡發表,然後他說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二次在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我看了大吃一驚。我身邊的同儕們每年發狂似地到處跑研討會,一年少說三四場是有的,而我雖然已經搞自閉一年多,好歹也發了四篇。關於出席研討會發paper這種事,跑過場的大概感覺得出來,大部分都不會有好論文;特別是研討會場子越大,參加的人越多,論文的品質就越參差不齊。當然對有些年輕學人來說,跑研討會的附加價值多過發表的論文本身,比如說認識同好啦,聽取批評啦,拉拉人脈啦等等。講好聽一點是廣結善緣,說得不客氣就是無益於學術訓練。

研討會到底要不要跑?我的老師們都挺勤快的,也常常鼓勵我們多跑場子。以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我對這種活動幫助學術訓練或思考的成效是很懷疑的。也許那不是我的菜吧。想想看,南征北討地發表,事前要做準備功夫,交通往返要錢要時間,一趟跑下來也耗費不少精力,運氣好的話遇到肯聽肯建言的人,但那絕對是少數。所以這一切是為了甚麼?方便升等嗎?好找工作嗎?這些都投資都不會有對等的回收的。

我想到武俠小說。就拿金庸作品來看,小說裡重要人物的出場大致有兩種方式,一個是那種在深山裡練練練,練個N年,給師父槌破頭磨穿衣服後,在某個武林大會或是鬧哄哄的筵席裡一戰成名,比方說袁承志張無忌,或是洗心革面的神雕大俠楊過。另一種是以戰養戰,從無數個擂台場子裡慢慢累積他的經驗值,以至於他成為武林高手時,往往也變成知交天下的明星,比方說陳家洛,還有幾乎所有作品中的配角,哪幫幫主哪莊莊主之類的。前者一出場就光芒四射,耀眼的不只是他倏然拔起的豋場方式,也是他驚人的天才;後者是積了多年之功慢慢熬出頭,所以贏得眾人尊重,不純然是靠技驚四座的真功夫,也是靠八方英雄的力挺。什麼是實力?功夫的養成該走哪個道?跟著師傅練劍就好呢,還是要到處找人過招?還真難有個定論。

原來人生舞台的豋場,道理大致可以作如是觀。武林如此,學術界亦然。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跟著師父練劍固然必要
可是跟人過招也很重要
不然要如何養成實戰經驗呢

初出茅廬年輕大俠的大忌
就是容易遭人暗算
要小心

匿名 提到...

而且如果你仔細想想那些一戰成名的大俠
就拿神雕大俠為例
他其實要面對的敵手不多
充其量就是絕情谷谷主跟金輪法王
因此比較不需要擔心混戰之中遭人暗算

但是像張無忌就不一樣
每天有這麼多人虎視眈眈
暗算是意料中事
那實戰經驗就很重要

所以我覺得
端看您想成為哪種大俠
是那種整天跟你的女人躺在冷氣房, 少與外界有聯繫的大俠
還是冀望成為一教之主, 為萬民服務的大俠
來決定自己需不需要常常與人過招

轟ㄟ專用 提到...

我的重點
是從這些大俠豋場的過程看他們成名的方式
這裡有一種倒敘的觀點
從他們已經成名的事實來比較兩種出場方式
所以兩種都是高手(不是高手的都在亂葬崗)
一戰成名跟媳婦熬成婆都免不了需要實戰
但兩種訓練的思考邏輯是很不一樣的
這是我的要提問的重點
成為哪種大俠是結果,不是前提
神雕大俠一戰成名,依然跟著郭靖去打金兵
黃藥師一生孤傲,也說了忠孝是大節
兩者沒有必然衝突
妳把深山練劍跟反社會畫上等號了
不是這樣的

匿名 提到...

這篇真的太太有趣了。

我也可以來寫寫我們家大老闆宴客的感覺,

我們的工作簡直就像是寫說帖、辦武林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