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30, 2017

看片小記 墨利斯的情人 (Maurice, 1987) 三十週年紀念數位修復版

"England has always been disinclined to accept human nature."

身心受同性情慾煎熬幾近崩潰的墨利斯,在倫敦求助於催眠治療。心理醫師勸墨利斯移居對同性戀較友善的國家如法國義大利;墨利斯反問,什麼時候英國才會更接近人性?這是心理醫師的答覆:英國從來不曾接近人性。

改編自E.M. Forster同名半自傳體小說的《墨利斯的情人》,藉電影三十週年紀念推出數位修復版。故事大約從1909年墨利斯在劍橋大學與克萊夫相識相戀開始,至1913年於克萊夫家園邂逅雜役亞歷、最後終於面對自己的情慾而與亞歷相愛為止,橫跨四年的時間;期間的墨利斯與克萊夫糾葛膠著,後者主動表白、顯得大膽直接,卻在也是同性戀且領有爵位的劍橋舊識遭到逮補而被剝奪官爵並且下獄後,決定娶妻自保。克萊夫的龜縮對墨利斯是一大打擊。克萊夫可以若無其事發喜帖、並致電墨利斯閒談,顯然對新生活適應良好;深陷情網的墨利斯雖然不曾和克萊夫有過接吻擁抱以外的親密關係,卻已無法自拔。面對克萊夫的斷然分手,墨利斯困頓無助,痛苦不已。直到他在克萊夫老家莊園的某個夜晚,亞歷爬上木梯,進到墨利斯的房,更上了他的床,才進一步開啟墨利斯的情慾;也是亞歷勇於、並忠於自己所愛,才讓墨利斯也終於能面對自己的同性情慾,不再受世俗所困。

5月 23, 2017

冠軍女兒;女兒的冠軍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Dangal, 2016)

我原來是沒打算買票進場看這部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當時檔上頗擠,有不少更想看的片;其次是160分鐘的篇幅,加上寶萊塢出品,那些有時脫離劇情又徒然拉長篇幅的歌舞橋段並不是十分吸引我。之所以還是買票進場,除了好評如潮之外,朋友點名要我發表觀後感,就連班上都有學生特地問我對這部片的看法。為了生出觀後感,揀了個週末下午乖乖去看了。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改編自真實故事,講的是第一位代表印度在國際競賽的摔角項目奪得金牌、也是第一位代表印度參加奧運摔角項目的女性選手Geeta Phogat的成長歷程。故事的起點是Geeta的父親Mahavir Singh Phogat,曾經奪得全國冠軍的摔角選手,因故無法參加國家隊、代表印度出國競賽;Mahavir因而立誓要將兒子訓練成摔角國手、前進奧運。然事與願違,Mahavir一連生了四胎都是女兒;在傳統的印度社會中,別說讓女兒光耀門楣,Mahavir連頭都抬不起來。如此光景直到Mahavir某日發現才十來歲上下的長女Geeta和次女Babita,在街上打贏男生,剎那重燃他熄滅多年的摔角國手夢。

5月 07, 2017

《刺客聶隱娘》的女性與孤絕

《刺客聶隱娘》於前年推出時,我一口氣在戲院看了三次,理由不一而足,包括有一次是因為侯孝賢自己曾說,這部作品所使用的標準銀幕1:1.41畫面比例(有別於時下主流的1:2.39寬銀幕),此比例景框拍的人最美、且較適合在小戲院放映。當時配合電影行銷推出不少周邊商品,重量級的有編劇之一謝海盟的《行雲紀:刺客聶隱娘拍攝側錄》,當時先買起來擺著,直到近兩年後,前些時日才終於讀完。這本份量不小的「側錄」坦白說感覺並不完整,除了並未一路跟到殺青、在中影文化城的段落後嘎然而止,讀來若有所失;書中收錄無關側錄而專屬編劇部分的內容,從千餘字的原著、謝海盟獨自編寫的〈隱娘的前身〉、她與朱天文鍾阿城編劇團隊的故事大綱、到定稿劇本,謝海盟從加入編劇團隊到最後劇本定稿的創作過程卻僅散見於書中而未有專論,也略有拼湊之憾。

但總的來說,這本《拍攝側錄》於我仍是相當飽滿充實的閱讀經驗。雖然電影推出時配合行銷的當(143)期《印刻文學生活誌》,已摘錄不少內容讓影迷搶鮮,但讀完整部《拍攝側錄》畢竟脈絡更清楚完整些。大凡此類電影拍攝紀實,多能讓讀者「重返」電影團隊的拍攝現場,觀察其面臨的困境、需要做的危機處理與臨場應變、以及意外閃現的驚喜靈光;如果側錄寫得夠細碎親切,也能看到各種有趣花絮。當然,更重要的是能藉此窺看電影團隊如美術、編劇、攝影尤其是導演等編導團隊的創作理路等較深入的觀察或心得,對於理解電影文本更有助益。這些對於無法參與電影攝製過程的觀眾與讀者來說,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