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 28, 2017

奧斯卡冷知識 影后逆齡篇

昨天第89屆奧斯卡獎頒獎,鬧出個好酒沉甕底神龍甩尾的大烏龍,瞬間讓多數關於今年奧斯卡的焦點轉移到這八卦,贏得包括導演與影后最多獎項的《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 2016)無辜出糗,已不是顏面無光可以形容,也變相為最佳影片《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 2016)做了絕佳免費宣傳。極受矚目且競爭頗為激烈的影后獎項,艾瑪史東力退以《走音天后》(Florence Foster Jenkins, 2016)入圍達20次再創新高的老將梅姨、還有呼聲甚高的《她的危險遊戲》(Elle, 2016)伊莎貝雨蓓以及《第一夫人的秘密》(Jackie, 2016)娜塔莉波曼等勁敵。姑且不論艾瑪史東表現是否真正優異、或是誰更有資格奪后冠,我忍不住想,年不過三十的艾瑪,第二次入圍奧斯卡並且第一次入圍影后就奪獎,不僅是有實力而且還非常幸運。

然後我又想起幾年前的珍妮佛勞倫斯,奪后冠時也不到三十歲。那麼,奧斯卡、至少在影后獎項來說,是撐到總會得到,還是越來越傾向於鼓勵年輕偶像、順便吸引日漸流失的年輕世代影迷目光呢?在奧斯卡走向百年的前夕,我想著想著就好奇是否有個給獎趨勢,便以後面三分之一、即過去三十年來奧斯卡影后得獎時的年齡來驗證一下。1987年以來奧斯卡影后、出生年、以及得獎作品如下:

60th Cher (1946-),《發暈》(Moonstruck, 1987)。得獎時約41歲
61st Jodie Foster (1962-),《控訴》(The Accused, 1988)。得獎時約26歲
62nd Jessica Tandy (1909-1994),《溫馨接送情》 (Driving Miss Daisy, 1989)。得獎時約80歲
63rd Kathy Bates (1948-),《戰慄遊戲》(Misery, 1990)。得獎時約42歲
64th Jodie Foster (1962-),《沈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得獎時約29歲
65th Emma Thompson (1959-),《此情可問天》(Howards End, 1992)。得獎時約33歲
66th Holly Hunter (1958-),《鋼琴師和她的情人》(The Piano, 1993)。得獎時約35歲
67th Jessica Lange (1949-),《藍天》(Blue Sky, 1994)。得獎時約45歲
68th Susan Sarandon (1946-),《越過死亡線》(Dead Man Walking, 1995)。得獎時約49歲
69th Frances McDormand (1957-),《冰血暴》(Fargo, 1996)。得獎時約39歲
70th Helen Hunt (1963-),《愛在心裡口難開》(As Good As It Gets, 1997)。得獎時約34歲
71st Gwenyth Paltrow (1972-),《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 1998)。得獎時約26歲
72nd Hilary Swank (1974-),《男孩別哭》(Boys Don't Cry, 1999)。得獎時約25歲
73rd Julia Roberts (1967-),《永不妥協》(Erin Brockovich, 2000)。得獎時約33歲
74th Halle Barry (1966-),《擁抱豔陽天》(Monster's Ball, 2001)。得獎時約35歲
75th Nicole Kidman (1967-),《時時刻刻》(The Hours, 2002)。得獎時約35歲
76th Charlize Theron (1975-),《女魔頭》(Monster, 2003)。得獎時約28歲
77th Hilary Swank (1974-),《登峰造擊》(Million Dollar Baby, 2004)。得獎時約30歲
78th Reese Witherspoon (1976-),《為你鍾情》(Walk the Line, 2005)。得獎時約29歲
79th Helen Mirren (1945-),《黛妃與女皇》(The Queen, 2006)。得獎時約61歲
80th Marion Cotillard (1975-),《玫瑰人生》(La môme, 2007)。得獎時約32歲
81st Kate Winslet (1975-),《為愛朗讀》(The Reader, 2008)。得獎時約33歲
82nd Sandra Bullock (1964-),《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 2009)。得獎時約45歲
83rd Natalie Portman (1981-),《黑天鵝》(Black Swan, 2010)。得獎時約29歲
84th Meryl Streep (1949-),《鐵娘子:堅固柔情》(The Iron Lady, 2011)。得獎時約62歲
85th Jennifer Lawrence (1990-),《派特的幸福劇本》(Silver Linings Playbook, 2012)。得獎時約22歲
86th Cate Blanchett (1969-),《藍色茉莉》(Blue Jasmine, 2013)。得獎時約44歲
87th Julianne Moore (1960-),《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 2014)。得獎時約46歲
88th Brie Larson (1989-),《不存在的房間》(The Room, 2015)。得獎時約26歲
89th Emma Stone (1988-),《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 2016)。得獎時約28歲


這樣的數字分配看來似乎沒有特別明顯的趨勢,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一次三十歲以下的得獎者;不過,若是以青年世代奪影后達十次來看,這年齡層確實是有較多優勢。若是以過去二十年來看,這趨勢似乎還越見明顯,71到80、以及81至89屆各有四位得獎者當時都不滿三十歲,2012年的珍妮佛勞倫斯更以22歲創下三十年來奪影后最年輕的紀錄。其他還有希拉蕊史旺克,短短五年內拿走兩座影后,且兩次入圍兩次得獎,命中率百分百;不過她第二次時正好年屆三十,此後多方嘗試卻只有漸趨黯淡,十多年來沒再有像樣作品。另外一位三十年來雙影后是長希拉蕊一輩的茱蒂佛斯特,兩次得影后都不到三十歲且相隔只有三年,非常猛;茱蒂選片較小心,除了雙奪影后之外前後各還入圍一次奧斯卡女配角與影后,且演而優則導,至今已累積四部電影導演作品。

但一般來說,三十歲到五十歲的盛年,照理來說也或許是表演訓練累積得夠紮實的階段。過去三十年來的奧斯卡影后,得獎時年屆壯年的達十人次,而得獎時為中年世代的也有七人次,加起來超過一半。所謂撐久必勝的安慰獎,若不是一鳴驚人如《溫馨接送情》的老譚迪,就是不給也太沒天良如梅姨和海倫米蘭。要是茱蒂丹區這類演技爐火純青的戲精再接個好戲,很有可能影藝學院也會把票投給她。

坦白說這份名單很難說有什麼指標性,除了大多得獎作品是較嚴肅的劇情片之外,難以說明年輕得獎者就比較屬於天才型演員,而年長的影后就是安慰獎,畢竟變數實在太多。珍妮佛勞倫斯當然是優秀的演員,她以《冰封之心》(Winter's Bone, 2010)首次入圍奧斯卡時才滿二十歲,2012年得獎後也陸續有作品入圍,早慧而表演能量驚人;但是,44歲才終於得影后的凱特布蘭琪呢?很多人說她早在二十年前就該以《伊莉莎白》(Elizabeth, 1998)拿獎了。更別提凱特溫絲蕾,表演功力有目共睹,奧斯卡入圍的頻率是同輩最高,但她也熬到年過三十才終於得獎。這兩位如果在青年時期就得獎,也絕對不會有人有異議。其他如46歲首得影后的茱莉安摩爾以及年過六十終於開胡的海倫米蘭,哪一位不是公認的實力派演員?更別說去年第二十次入圍奧斯卡的梅姨,以《蘇菲的選擇》(Sophie's Choice, 1983)首奪影后時已年過三十,雖然難說早慧,但路遙知馬力,如何比較?

除此之外,每年競爭作品不同,還有當時社會政治氣息的變化,都會影響到演員是否能在該年搶進奧斯卡那五個入圍名額並且終於出線。時也命也,由上千名美國影藝學院的會員投票出來的奧斯卡獎,在影后獎項能反映什麼走向,只能說演喜劇極難獲得青睞,科幻動作片更是連提名都不太可能,究竟是喜劇片、科幻動作片難逼出演技,還是奧斯卡終究偏好嚴肅劇情片,或許兩者都有。但正如近年來好萊塢女演員齊聲批評、去年瑪丹娜在Billboard Woman of the Year得獎感言所清楚表明的,在影視正如在流行音樂產業裡,女性必須保持年輕貌美並且身材火辣才有市場價值。確實,很有可能是年輕世代又長相美麗或體態曼妙的女演員,更容易獲得演出的機會,也更容易在這些機會中脫穎而出。這恐怕是好萊塢—奧斯卡文化公開的秘密:美麗的好演員求好劇本,好演員只能求好時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