峯和峰是很特別的一組字。它們照理來說是同一個字,只是山擺在不同的地方,但讀音、意思、筆劃數都沒有改變,相較於國、国這種簡繁體轉換後筆劃數會改變的字來說,算是罕見得多。
峰是峯的俗字。在《說文解字》中可以查到「峯」,上頭這麼說:「山耑也,從山夆聲」,「耑」即端,所以早在兩千年前「峯」就大約與我們現在的念法相近,也是山巔山頂的意思。那時還沒有「峰」這個寫法;「峰」何時開始出現,礙於手邊資源不足加上專業能力有限,難以考究,但最晚在宋朝已經找得到,成為「峯」約定俗成的變體同義字。峯還有許多其他變體,但筆劃數並不相同,異體字字典網站中皆有收錄,這裡就不贅述,都略過了。但歷史的演變卻是反客為主,俗體字漸漸通用後反而僭位,變成「峯」逐漸衰亡,導致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中竟未收錄,只剩下「峰」獨霸,簡直匪夷所思。
有趣的是「夆」是甚麼意思?這個字在教育部的重編國語辭典網站中並未收錄,根據異體字字典的資料則是讀作ㄈㄥˊ,音同「逢」,當動詞用時可解作牴觸、相遇,當形容詞用時則與「豐」相通。「夆」也可讀作ㄆㄤˊ,音同「龐」,是當作姓氏時才這麼念。漢典網站中還收錄了ㄈㄥ的讀法,音同「峯」,通古「鋒」字。
更令人頭痛的事情還在後面:另外還有個字無法顯示,只能以圖形檔顯示如右。這個字乍看之下容易跟「夆」相混,卻是不同的字。它在異體字字典讀作ㄏㄞˇ,音同「海」,在說文解字中卻讀作ㄏㄞˋ,音同「害」,在漢典網站中的資料也這麼念,也許異體字字典是錯的。此字意指相遮要害,大約是屏障的意思吧?我不是很確定。這個字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網站也未收錄,想來這個字連同「夆」都死得差不多透了。
還有一點有趣的是,「峯」移了山再拿掉「夂」,「丰」竟也讀作ㄈㄥ。也就是說,峯峰夆丰,都可以讀作ㄈㄥ?怎麼會有這樣一個字?這真是太神奇了會不會!所以說「丰」是「夆」、「峰」、「峯」等字的韻腳囉?
後記:會有這番小小的文字考古是有原因的。沒遇到還真不知道,做官僚的腦袋有它自己運行的一套邏輯。原來對咱們政府機關來說,「峯」和「峰」不是同一個字,所以凡是名字裏頭有這個字的,無論書寫習慣如何,不小心把山挪了位置,對他們來說就不是同一個人了。所以喬峰不能是喬峯就對了...
12月 28, 2011
12月 20, 2011
魏振恩詩選:站起
站起
魏振恩 (原刊載於《台灣現代詩》28期,2011年12月)
走進光
成為影子
與現在成為一體
想拾起過去
但影子不能穿過
無形的手
用言語
丟掉透明的靜謐
記起夜
夜裡的遠方有一盞燈
不是用來回憶
明滅著方向
走進夜裡的微光
用言語放棄浪漫的空氣
我們站起
我們站起
成為挪移的風
而站起
成為搖撼的影子
而站起
成為一瞬
魏振恩 (原刊載於《台灣現代詩》28期,2011年12月)
走進光
成為影子
與現在成為一體
想拾起過去
但影子不能穿過
無形的手
用言語
丟掉透明的靜謐
記起夜
夜裡的遠方有一盞燈
不是用來回憶
明滅著方向
走進夜裡的微光
用言語放棄浪漫的空氣
我們站起
我們站起
成為挪移的風
而站起
成為搖撼的影子
而站起
成為一瞬
12月 17, 2011
甪
中文字上千萬,死掉的字就不說了,有些字少見,很特殊的場合才看得到,一輩子都不會也無所謂。會了也不為什麼,只是閒來把玩,自娛獻寶兩相宜,正所謂無用的知識是也。
但如果用字多一撇,會不會就成了多了點用的字呢?好像也不是...
但如果用字多一撇,會不會就成了多了點用的字呢?好像也不是...
12月 05, 2011
sass
日前看《姊妹》(The Help, 2011),片中角色凡講到「回嘴」這個詞,英文所使用的單字片語不是今日英美電視劇所時興的"talk back",而是較少使用的"sass"。看完電影還和表妹敏一同查了字典,才確認是這個單字沒錯。
這個看來挺有深度的字相當年輕,是1856年才出現的(怎麼有辦法把年份定得這麼精準)。不過根據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官網的說法,sass作為名詞可以上溯到十八世紀,而作為動詞使用確實是到了十九世紀中期,才在美國作為sassy的動詞變形流傳開來。
這個看來挺有深度的字相當年輕,是1856年才出現的(怎麼有辦法把年份定得這麼精準)。不過根據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官網的說法,sass作為名詞可以上溯到十八世紀,而作為動詞使用確實是到了十九世紀中期,才在美國作為sassy的動詞變形流傳開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