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不太容易在院線看到東歐電影。即使近十年來羅馬尼亞新浪潮席捲世界影壇,能引進國內做商業放映的也寥寥可數。印象中上次在戲院看匈牙利電影應該是兩年前的《忠犬追殺令》,頗異想天開卻實則非常政治且貼近現實的作品。幾天前看的《夢鹿情謎》也帶著點魔幻異想的色彩,不知是否匈牙利的故事傳統都會有那麼點如幻似夢的狂想?
《夢鹿情謎》的開場是雪地裡的兩頭鹿,電影還沒告訴我們兩頭鹿在雪地裡做什麼、以及牠們將說怎樣的故事,便切換到高瘦的中年男子。安德烈左手蜷曲萎縮,在牛隻屠宰場任職財務部主任,不高不低的職位,但工作似乎百無聊賴。一天,屠宰場來了新進人員,年輕美麗的瑪麗亞乍看之下如屠宰間牆壁的顏色一樣冷,她是肉品檢查員,負責鑑定牛肉品質。在一次的意外失竊事件中,屠宰場丟失了交配粉。屠宰場裡擺了交配粉暴露場內人員私下接單配種的外快打工,但由於針對牛隻研製的交配粉作用猛烈,事關重大必須由警方調查處理,警方也派了心理醫生針對幾位相關人員進行約談心理分析。在約談中意外發現,安德烈與瑪麗亞前一晚做了內容相同的夢。心理醫生認為這是拙劣的惡作劇,安德烈和瑪麗亞則發現這令他們難以置信的巧合。原來安德烈與瑪麗亞都夢到雪地中的鹿。兩人開始核對前晚的夢境,獨居且不與人親近的瑪麗亞開始認定安德烈是命中注定,安德烈卻沒發現瑪麗亞原來是高功能的亞斯伯格症患者。做著不可思議的相同的夢將兩人拉近距離,不知如何表達心緒的亞斯伯格症患者與不解風情的中年男子,該如何向對方再進一步?
若只看片中的男女愛情故事,《夢鹿情謎》並不特出新奇;即使是擺脫古典的王子公主俊男美女的陳腔濫調,講怪咖不尋常愛情故事的作品也常有佳作。但《夢鹿情謎》的高明之處在於將這故事放在牛隻屠宰場這樣特別的場景,加上莫名的夢境情節、也不打算解釋兩個幾乎陌路之人何以做相同的夢,搭配敘事與視覺上的冷冽、疏離底蘊,各元素環節之間的強烈反差在電影巧妙的鋪陳下成為帶領觀眾進入片中奇幻而迷人世界的重要佈局。電影尾聲,瑪麗亞在自家浴缸割腕自殺,隨著安德烈的一通電話扭轉乾坤,最終成就兩人的愛情,平靜冷冽的影像交織著驚心動魄的生死交關與激越的心緒,竟爾催出穿透力十足的戲劇高潮,搭配英國民謠歌手Laura Marling的傷情歌What He Wrote,迷人無比、餘韻不絕,實在是令人嘆服的編導。
或許是這些驚人的穿針引線,使《夢鹿情謎》在今年柏林一舉奪下包括最佳影片金熊獎、費比西獎、評審團大獎等四獎項。如今本片也代表匈牙利角逐2018年奧斯卡獎的外語片獎。這看似強勢登場的成績,卻是導演Ildikó Enyedi在電視界浮沈十八年、累積足夠的市場潛力與資金,才繼1999年終於能有機會再拍劇情長片,大放光芒。為此我由衷感謝Enyedi的堅持。
11月 30, 2017
11月 20, 2017
看片小記 神力女超人的秘密 (Professor Marston and the Wonder Women, 2017)
(美版海報沒那麼多文字說明,乾淨俐落) |
這麼說好了:《神力女超人》與《神力女超人的秘密》講的都是起源故事,差別在於前者講的是神力女超人這位超級英雌的起源故事,而後者講的是《神力女超人》這部漫畫作品的起源故事。一九二零年代末期的美國,第一波女權運動頗有斬獲,最高法院於1920年通過憲法第19號修正案,賦予全美女性公民選舉權;這也是美國年輕女性大量進入大學校園接受高等教育的年代,整個世代、至少是整個世代的美國都會區白人年輕女性,開始探索以往不曾有過的生命經驗。
這是《神力女超人的秘密》故事的時空背景,在麻州劍橋的哈佛與Radcliffe女子學院教書的心理學教授William Moulton Marston與妻子伊莉莎白,一邊對女大生教授心理學,一邊研發能測試說謊的機器。同樣擁有高等教育程度,男的Marston不但能頂著博士學位、名正言順在大學殿堂教書,還不斷鼓吹他的DISC理論;可能更加聰明犀利的女Marston,卻因為哈佛不授與博士學位而無法在大學開課,只能以丈夫的研究助理名義留在學園,在教室旁聽、並繼續從事研究。這年,新來了一位美麗聰慧的學生Olive,立刻吸引William的注意,希望能延攬她成為助理、並且加入測試DISC理論的實驗。伊莉莎白當然看出丈夫的動機不僅於此,但還是讓Olive加入團隊;原先伊莉莎白以為丈夫與助理互有好感,而她很快發現自己原來才是吸引Olive的人,並且自己對她也有欲求。這兩男一女,在開明拘謹的保守東岸,發展出三方交纏的情慾關係。
電影的中文片名與預告片都略有誤導之嫌,讓我們誤以為這是關於神力女超人這超級英雌人物創生的故事。但那只是電影的後半部。《神力女超人的秘密》要探討的,正如原文片名所說,是Professor Marston and the Wonder Women;這是關於Marston一家三人的故事,而複數形的「神力女超人」除了William於1940年發想、1942年正式出版面世的神力女超人之外,也是聰敏犀利但生不逢時的伊莉莎白、以及無限包容溫柔與關愛的Olive。是伊莉莎白與Olive這兩位William生命中無比重要的女人,得以啟發他創造神力女超人這位同等重要的第三位女人,讓這三位wonder women不斷檢驗、證成他的DISC理論,並伴隨他走完最後的人生。
電影的一大宣傳重點,也是故事重要核心,在於一男二女這三人發展出「奇特」的情慾關係。這裡的奇特不僅在於乍看之下由William大享齊人之福的三角家庭關係,更在於同時展現女女同性情慾、性愉虐、以及多重情慾關係所延伸出來的權力支配、順從、嫉妒與共享接納等性別與情慾政治。單就電影所呈現的,William、伊莉莎白與Olive三人之間,每人都誠心同時愛著其他兩人,也維持著相當微妙的情慾平衡關係,除了偶發的衝突之外,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和諧愉悅的共享狀態。而這些關於性愉虐、支配與順從等複雜的性別政治,後來也都出現在神力女超人漫畫作品中,因而引發二次戰後美國社會的議論與進一步的保守勢力反撲。畢竟,漫畫中神力女超人的特出行徑加上Marston三人間這種超出一夫一妻制的情慾結合,即使是在今日的西方都免不了引人側目,在七、八十年前的美國只怕是更驚世駭俗。
這些多重情慾關係以及對於各種情慾形式的探索,使得本片內容的複雜性遠遠超過席捲全球的《神力女超人》,也非常值得我們推敲。可惜的是,不單這些議題多點到為止,並未更進一步探討這繁複糾結於三人之間的情慾活動,與Marston的DISC理論或神力女超人的誕生有何深入的關係;本片票房的慘澹,也使電影失去的廣泛討論的舞台,實在可惜。我們看到Marston夫婦研發出新一代的測謊機,並且以一句非常經典的Your body always betrays you台詞,雙雙作為開啟三人情慾流動的鑰匙,卻也使測謊機這麼重要的元素,從此在片中消失。同樣道理,神力女超人的真言套索以及漫畫中引發當時爭議的內容,除了成為言論檢查的證據之外,竟也沒有更多討論,真言套索更只在捆綁術示範的橋段中出現那麼一次,自此消失。而神力女超人在二戰期間的美國瞬間爆紅,連帶使其性愉虐等多元情慾內容所引發的爭議,使神力女超人作為Marston以及當時美國集體夢想、理想、性幻想的投射,也都沒能更進一步檢視耙梳。凡此總總,都是點到為止;說得最多的,仍是Marston、伊莉莎白與Olive三人充滿溫暖、體諒與包容的情愛。以本片兩小時的篇幅,又挖出如此令人眼睛一亮的故事,實在可以不必自裹於家庭倫理劇的形式,而可以有加倍精采的表現才對。
11月 05, 2017
看片小記 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 (Thor: Ragnarok, 2017)
藉由好萊塢大片認識新單字,也是好萊塢功德一件。雷神索爾系列最新作品《諸神黃昏》原文片名Ragnarok,查了一下,這單字正是特指北歐神話中的未來預言,包括一連串北歐諸神間的對抗、征伐,終而導致奧丁、海姆達爾、洛基、甚至索爾等神祇之死。是謂諸神黃昏。
當然,在《雷神索爾》這超級英雄系列中,故事暫時還沒辦法照北歐神話的路子走。在漫威宇宙/好萊塢的《諸神黃昏》中,索爾與洛基、甚至海姆達爾都活得好好的,電影給索爾最措手不及的痛擊、或許也是某種象徵性的死亡,是讓他的雷神鎚給轟得破碎(電影後面還有得發揮,由此鋪陳出索爾另一階段的覺醒/自我認識)。而這篇章的諸神黃昏中的大敵,是死亡之神海拉。不巧她也是奧丁的長女、也就是索爾的親姊姊;海拉因奧丁之死而得以自冥界釋放出來,而能在故鄉亞斯嘉獲得無限神力的她,打算以奧丁長女之姿繼承她認定名正言順的王位,並進而統治九界。索爾相信這是「諸神黃昏」的預言,而他必須極力阻止,而為了能與海拉抗衡,逃亡/流亡中的索爾與洛基必須(再次)放下歧見、通力合作並尋求奧援、逃離莫名其妙身陷其中的薩卡星,返回故鄉、搭救亞斯嘉族人並擊潰海拉。
雖然早在第一部《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 2012)便已有索爾與洛基,戲份還不少,但《雷神索爾》系列一直要到《諸神黃昏》這第三部曲,才藉由奇異博士與浩克兩角,真正將此系列銜接上復仇者聯盟的故事宇宙(片尾的彩蛋甚至還強烈暗示另一漫威系列故事的接軌,但身邊許多人顯然沒抓到梗,我也不便在此爆雷)。奇異博士的串場固然有魔法力敵神威的趣味,但讓浩克迷途到薩卡星成為競技場打手,如此故事設計或許交代了浩克自《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Avengers: Age of Ultron, 2015)以來兩年的行蹤,卻實為過場、為娛樂而娛樂的障眼法,對推動故事並無具體作用,相當浪費篇幅。索爾的薩卡星遭遇在本片所佔篇幅不小,與洛基沒完沒了的互鬥互忌戲碼、邂逅浩克與亞斯嘉傳奇女武神/戰士族瓦爾基麗等等,如此大費周章讓索爾與洛基兄弟迷途,終於鋪陳出回師阿斯嘉的王子復仇記。
也罷。《諸神黃昏》值得推敲之處,在於它以北歐神話的架構,卻偷渡希臘神話、聖經故事乃至典型父權敘事。在海拉與索爾、洛基的宮廷內鬥中,海拉以奧丁長女之姿繼承王位,在歐洲王室傳統確有案例可循,但巧不巧海拉是個嗜血好鬥的大反派,使得亞斯嘉之王的道德正當性回到索爾身上,也確認男神/王權的無可取代。而索爾與洛基的地球—薩卡星迷途,在迷途中糾集戰友、(再度)尋求自我認同、確認並接受亞斯嘉之王的天命,不但有公路電影的影子,更隱隱呼應奧德賽的神話敘事。至於索爾最後醒悟到諸神黃昏預言之不可逆,因而不再阻擋、反加速其實現,最後與洛基和阿斯嘉餘族登上太空船離開炸得粉碎的故土,航向宇宙,又何嘗不是聖經中的諾亞方舟故事翻版?如此暗渡陳倉,除了覆寫既有的北歐神話,或許也讓觀眾更容易吸收;就這點來說,漫威和好萊塢與改寫花木蘭、Pocahontas、泰山等歷史/傳說的迪士尼差可比擬。這倒無妨,但《雷神索爾》系列至今也算完成第一階段的三部曲,而三部的故事發展模式看來都不脫迷途/旅程作為索爾自我探索的公路電影模式,從探索並認同雷神的身份、迴避亞斯嘉統治者的天命、到接受天命,這漫長的探索才終於暫時告一段落。我暗自替《雷神索爾》系列捏把汗,心想這把戲連玩三集還不膩?索爾到底還要迷途幾哩路才找得到他自己?
《諸神黃昏》終於為《雷神索爾》系列畫下一個句點,或是一個分號,而且是成績不差的句點/分號。雖然我對電影故事有些批評,但整題來說本片相當熱鬧,鋪陳的笑點極多,冷笑話有之、給鐵粉看的內行人幽默也不少,多點齊發的策略不免是本片篇幅略長的元凶,但觀眾顯然買單了。本片在國內的宣傳強打導演Taika Waititi及造成話題的邪典前作《吸血鬼家庭屍篇》(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 2014),身邊也確實有人其實沒看過《吸血鬼家庭屍篇》、卻單為這點就衝場的。這莫明所以的效應挺讓我感到有趣,況且國內觀眾—包括我—認識這喜劇演員出身的導演應該也多限於《吸血鬼家庭屍篇》,但Taika Waititi首次執導好萊塢強檔片就有如此成績,令人眼睛一亮;他敢玩也玩得漂亮,將這系列從第二部的暗黑風格急轉彎,大玩七零年代的迪斯可風,繽紛霓虹讓人眼花撩亂,平添不少觀影樂趣。《雷神索爾》挾爛番茄、IMDB高分於本週末在美國上檔了,票房表現是否也會反映這樣高評價、並呼應寶島高票房,很快就會揭曉。
*娛樂週刊影評褒貶互見的影評,村聲雜誌讚許有加的影評也很值得參考。
當然,在《雷神索爾》這超級英雄系列中,故事暫時還沒辦法照北歐神話的路子走。在漫威宇宙/好萊塢的《諸神黃昏》中,索爾與洛基、甚至海姆達爾都活得好好的,電影給索爾最措手不及的痛擊、或許也是某種象徵性的死亡,是讓他的雷神鎚給轟得破碎(電影後面還有得發揮,由此鋪陳出索爾另一階段的覺醒/自我認識)。而這篇章的諸神黃昏中的大敵,是死亡之神海拉。不巧她也是奧丁的長女、也就是索爾的親姊姊;海拉因奧丁之死而得以自冥界釋放出來,而能在故鄉亞斯嘉獲得無限神力的她,打算以奧丁長女之姿繼承她認定名正言順的王位,並進而統治九界。索爾相信這是「諸神黃昏」的預言,而他必須極力阻止,而為了能與海拉抗衡,逃亡/流亡中的索爾與洛基必須(再次)放下歧見、通力合作並尋求奧援、逃離莫名其妙身陷其中的薩卡星,返回故鄉、搭救亞斯嘉族人並擊潰海拉。
雖然早在第一部《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 2012)便已有索爾與洛基,戲份還不少,但《雷神索爾》系列一直要到《諸神黃昏》這第三部曲,才藉由奇異博士與浩克兩角,真正將此系列銜接上復仇者聯盟的故事宇宙(片尾的彩蛋甚至還強烈暗示另一漫威系列故事的接軌,但身邊許多人顯然沒抓到梗,我也不便在此爆雷)。奇異博士的串場固然有魔法力敵神威的趣味,但讓浩克迷途到薩卡星成為競技場打手,如此故事設計或許交代了浩克自《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Avengers: Age of Ultron, 2015)以來兩年的行蹤,卻實為過場、為娛樂而娛樂的障眼法,對推動故事並無具體作用,相當浪費篇幅。索爾的薩卡星遭遇在本片所佔篇幅不小,與洛基沒完沒了的互鬥互忌戲碼、邂逅浩克與亞斯嘉傳奇女武神/戰士族瓦爾基麗等等,如此大費周章讓索爾與洛基兄弟迷途,終於鋪陳出回師阿斯嘉的王子復仇記。
也罷。《諸神黃昏》值得推敲之處,在於它以北歐神話的架構,卻偷渡希臘神話、聖經故事乃至典型父權敘事。在海拉與索爾、洛基的宮廷內鬥中,海拉以奧丁長女之姿繼承王位,在歐洲王室傳統確有案例可循,但巧不巧海拉是個嗜血好鬥的大反派,使得亞斯嘉之王的道德正當性回到索爾身上,也確認男神/王權的無可取代。而索爾與洛基的地球—薩卡星迷途,在迷途中糾集戰友、(再度)尋求自我認同、確認並接受亞斯嘉之王的天命,不但有公路電影的影子,更隱隱呼應奧德賽的神話敘事。至於索爾最後醒悟到諸神黃昏預言之不可逆,因而不再阻擋、反加速其實現,最後與洛基和阿斯嘉餘族登上太空船離開炸得粉碎的故土,航向宇宙,又何嘗不是聖經中的諾亞方舟故事翻版?如此暗渡陳倉,除了覆寫既有的北歐神話,或許也讓觀眾更容易吸收;就這點來說,漫威和好萊塢與改寫花木蘭、Pocahontas、泰山等歷史/傳說的迪士尼差可比擬。這倒無妨,但《雷神索爾》系列至今也算完成第一階段的三部曲,而三部的故事發展模式看來都不脫迷途/旅程作為索爾自我探索的公路電影模式,從探索並認同雷神的身份、迴避亞斯嘉統治者的天命、到接受天命,這漫長的探索才終於暫時告一段落。我暗自替《雷神索爾》系列捏把汗,心想這把戲連玩三集還不膩?索爾到底還要迷途幾哩路才找得到他自己?
《諸神黃昏》終於為《雷神索爾》系列畫下一個句點,或是一個分號,而且是成績不差的句點/分號。雖然我對電影故事有些批評,但整題來說本片相當熱鬧,鋪陳的笑點極多,冷笑話有之、給鐵粉看的內行人幽默也不少,多點齊發的策略不免是本片篇幅略長的元凶,但觀眾顯然買單了。本片在國內的宣傳強打導演Taika Waititi及造成話題的邪典前作《吸血鬼家庭屍篇》(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 2014),身邊也確實有人其實沒看過《吸血鬼家庭屍篇》、卻單為這點就衝場的。這莫明所以的效應挺讓我感到有趣,況且國內觀眾—包括我—認識這喜劇演員出身的導演應該也多限於《吸血鬼家庭屍篇》,但Taika Waititi首次執導好萊塢強檔片就有如此成績,令人眼睛一亮;他敢玩也玩得漂亮,將這系列從第二部的暗黑風格急轉彎,大玩七零年代的迪斯可風,繽紛霓虹讓人眼花撩亂,平添不少觀影樂趣。《雷神索爾》挾爛番茄、IMDB高分於本週末在美國上檔了,票房表現是否也會反映這樣高評價、並呼應寶島高票房,很快就會揭曉。
*娛樂週刊影評褒貶互見的影評,村聲雜誌讚許有加的影評也很值得參考。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