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 15, 2015

2015台北電影節 女孩愛愛日記 (The Diary of a Teenage Girl, 2015)

今年台北電影節,我原來除了主題城市里斯本與葡萄牙專題之外,並沒有打算特別跟蹤哪個專題,想不到選片結果出來,「國際新導演競賽」專題竟也不知不覺選了三部,除了姜秀瓊的《寧靜咖啡館之歌》在幾個月前上院線時已看過所以沒選之外,我總共看了政治色彩濃而有膽識的巴勒斯坦黑色喜劇《情人.俘虜.偷車賊》、看不太懂的泰國作品《消失點》、以及最通俗易懂的美國成長電影《女孩愛愛日記》。

改編自小說的《女孩愛愛日記》,故事背景為1970迪斯可年代盛極的美國,自由聖壇、性解放革命的引爆點舊金山,電影的開場以十五歲高中生米妮的自白告訴我們,她初嚐禁果了。面露喜悅、步伐輕盈的米妮,讓《女孩愛愛日記》乍看之下講的是美國YA電影中講得幾乎已陳腔濫調的青少女性啟蒙故事。而全片接下來也以美式通俗商業片常見的輕鬆健康調性,來呈現米妮的性探索。使本片較為勁爆辛辣的獨特之處,在於電影一開始便透過米妮的自敘,以稀鬆平常的口吻介紹她與母親及胞妹同住的單親家庭,以及米妮的性啟蒙對象:米妮母親的男友。

是的,《女孩愛愛日記》有兩個亮眼之處,除了善用米妮愛幻想的個性與對於性的許多綺想,結合她的畫漫畫的興趣,成功營造此起彼落的瑰麗繽紛且妙趣橫生的畫面,另一個便是相當聳動的故事。米妮主動挑逗母親男友蒙洛並且發生性關係,並且持續了至少半年,彼此從性的探索與樂趣、到後來真正相愛。這段性關係不只是雙方年齡相差二十歲,從某個角度來看更有亂倫之嫌,不論是1970年代性解放運動餘波蕩漾的美國還是今日的二十一世紀初,都仍會引起爭議。從米妮的角度來看,顧慮當然是有的,但青少年的衝動加上對於性的好奇心與強烈需求,使她與蒙洛的關係像遊戲像探險更像觸碰禁忌般刺激地繼續著,而米妮與母親的關係,與其說是母女、更像是情敵的競爭關係。

這樣複雜糾結的性關係與聳動的性道德問題,由於《女孩愛愛日記》將焦點放在米妮的異想天開與探險而輕巧地避開了。米妮與蒙洛的關係彷彿有那麼點轟轟烈烈的可能,後來也四兩撥千斤地煙消雲散。米妮始於好奇、終於狂亂的性啟蒙,並未和蒙洛私奔或壯烈殉情、更沒鬧起家庭革命。本片謹守愉悅通俗的輕喜劇格局貫徹到底,對這些道德政治與難題輕描淡寫地帶過,甚至米妮對於同性情慾的探索以及少年吸毒的經歷,都彷彿未曾在她的生命中起過什麼波瀾。而米妮就這麼在這場性的洗禮以及與母親相擁言和中,完成她的成年禮。

頭重腳輕的《女孩愛愛日記》讓人觀後不免感到有些失落,總覺得少了些什麼。不論這樣的故事走向是原著安排或改編所致,彷彿有些避重就輕,又或許是過於一廂情願地以為如此糾結的性關係可以各自安份地平和解決,又或許是輕喜劇的考量而犧牲了深入探討性政治的機會。即使如此,本片的流暢幽默、可口易嚼仍是一大優點,深刻嚴肅的性政治與性道德論述,暫時擱下也無妨。除了漂亮的攝影與動畫之外,本片演員請來小螢幕大咖、也跨界到電影並累積不少口碑的Kristen Wiig以及Christopher Meloni助陣,應有些宣傳效果。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自然是飾演米妮的英國演員Bel Powley,幾乎佔滿整部片的吃重戲份不說,從口條、舉止到氣質完美詮釋美國西岸的女高生,活潑、生動、自然,讓人無法相信她是以三十多歲「高齡」演繹年齡不到她一半的米妮,而這只是她第二次在大銀幕擔綱主演。如此演技,令人折服。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哈囉你好,我是海鵬電影的豫豪
因為我們最近要發行Bel Powley的新片
同時也是【高年級實習生】的製作團隊所打造的《哈佛沒有教的幸福課》
不知道方便邀請您來觀賞試片嗎?


轟ㄟ專用 提到...

魏先生您好,
對於貴公司的邀約,我深感榮幸
也會盡力配合到場觀賞試片
煩請提供聯絡訊息
或來信knarf@edirect168.com私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