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30, 2010

看片小記: 第四張畫 (2010)

跟《第四張畫》總算是有緣。鍾孟宏的這部話題新作甫上映時,因警覺性太低,沒能迅速適應國內的戲院放片週期,竟然錯過而懊惱不已;後來金馬影展想說來拼一下,竟然也晚了一步,想下單時票已賣光。所幸這部片夠爭氣,挾金馬四大獎的氣勢,在改建後成了非商業影迷必要之惡的國賓長春重新上映,一天只有三場,而且非常可能只映一週,對我來說已經很夠了。

鍾孟宏是一個以驚人的速度在進步的導演。他非常能以色彩豐富得有點斑斕炫目的影像,去傳達出一種關於人或人際間的冷冽疏離。第二部劇情長片作品《第四張畫》,即使以南台灣的熱帶視覺意象,那時而溫暖的色調和粗粒子的影像質感,依然藏不住那令人顫慄的陰冷,兩相對比下呈現強烈反差。這反差也成為本片最吸引人的關鍵之一。

那令人顫慄的冷冽來自於本片關注的社會議題。小翔從高雄大寮到彰化田尾(但田尾明明沒靠海…),生活沒有因此改變,依然圍繞著種種威脅。我們從他的處境側看那五都大選中被隱藏起來的台灣:偏遠鄉鎮的資源缺乏、家暴、陸配、養殖魚場超抽地下水密密麻麻的管子、貨櫃拼湊而成的所謂酒店。有些畫面稍縱即逝,卻觸目驚心得餘韻殘留腦海,久久無法散去,像是小翔繼父(戴立忍)突如其來的那一腳,還有遙望工業區直達雲頂的廢煙。有些反覆出現的影像,像是橘紅螢光的酒店或小翔家中散放青藍光暈、滿是小魚的玻璃缸,華麗絕美之下又帶著一股無可名狀的絕望,既超現實又精準無比地指出台灣社會的一個真實面向。

也許充分意識到本片故事高度的抑鬱和暴力,鍾孟宏策略性地穿插喜劇橋段,特別是戲份頗重的手槍仔(納豆)部分。雖然我覺得有些喜劇橋段稍嫌取寵,看多了難免油膩,但為了稀釋全片過於陰霾的重量感,同時表現出兒童世界中天真的一面,大概也是無可厚非吧。片中許多演員如納豆、白雲、梁赫群、關穎等,在演藝界大多不是以戲劇見長,卻在片中有所發揮,除了關穎飾演的小學老師,在偏遠鄉鎮的國小未免太亮麗而顯得突兀外,都各得其所,值得稱許。郝蕾飾演小翔的陸配媽媽,口條精準、感情收放自然,只要有她出現的戲,目光都不由得被她緊緊吸住。飾演小翔的畢曉海以及小翔繼父的戴立忍也都扛起重責,將戲份不輕的角色詮釋得極好,戴立忍簡直可說是從木然的臉中揉出那種讓人不寒而慄的冷酷、還有陰沉難測的暴力,內斂的表演功力令人讚嘆。這個扭曲畸形、充滿無奈與恐懼的家庭,其演員組合堪為本片表演的金三角。

沒有留言: